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依法治校是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体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法与善治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性前提,守法与学风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良性保障,依法治较理念下校园建设有着和谐诉求,需要通过制度保障来加强依法治校理念下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白静 《文教资料》2010,(17):159-161
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高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在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通过依法治校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对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学慧  柴爱仙 《华章》2007,(10):92-92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人际关系和谐,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维护校园稳定,努力完善构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依法治校;维护校园稳定;注重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素质。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既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高校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和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坚持依法治校,最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就必须建设成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和谐校园.高校工会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由于其自身的特征与功能所决定,必然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保持高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安定团结的基本前提;建设和谐校园要做到“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培育大学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和倡导学术自由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校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高校当前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依法治校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基石。依法治校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居于统领地位,具有保护师生民主权利、平衡和调节校园利益关系、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关键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依法治校的措施、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应具有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学术自由和环境优美的理念。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图书馆和校园媒体建设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实行校务公开、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来完善和谐的制度体系;从学风、教风、校园人际关系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做起建设和谐的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学校发展的和谐、学生发展的和谐、管理与服务中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等内容.高校应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依法治校、协调利益关系、实现科学发展等办法来构建和谐校园,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而这一转变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依法执政是党总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革和完善执政方式的必然结果。是遵守和履行宪法党章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在城市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和理想结果.法治在和谐城市的构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从法治理论看,构建和谐城市,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并完善依法治市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遵循法律调整的谦抑性规律,充分发挥社会自治的功能.当前,建立有效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运用授权性法律调整方法,创新法律实施机制,完善保护城市弱势群体制度是和谐城市法治构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法治与道德各自的特性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法治的“硬”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软”实力的调节。只有把这种“刀”与“菊”的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既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又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和谐校园构建需要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支撑和谐校园。两者相辅相成。因而,高校必须较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构建。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和谐班级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班级是高校的基层组织,是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平台,是贯彻落实学校各项工作的纽带和落脚点;和谐的高校由和谐的班级构成,构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础和动力,如何寻求更好的班级构建途径,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高校德育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高校德育必须构建教师与学生主体相和谐的德育主客体,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统一的德育新途径,学校、社会、家庭三维互动的德育网络,必须做到师生和谐、知行统一、环境协调。  相似文献   

17.
和谐广东建设的实践勾勒了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现实路径,即扩大经济强省优势,增强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推进依法治省,打磨社会公正的制度利刃;建设文化强省,强化社会公正的精神支撑;借力活力广东建设,注入社会公正的不竭动力;打造平安广东,加固社会公正的稳定秩序;加快绿色广东建设,拓展社会公正的生态意蕴。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在这些具体实践中得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陈峥婷 《高教论坛》2007,(4):182-185
构建和谐高校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的表现、高校不和谐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和谐高校构建对策的建议入手,针对当前高校的和谐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对社会主义法治提出了各种要求,以适应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