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编当通讯员来稿的第一读者,这是襄樊日报社的传统。当年,杨云胜任总编时一直坚持这样做。1991年9月我任总编后,只要不出差,也坚持每天晚上看通讯员来稿。总编当第一读者好处很多,起码可以做到“四个心中有数”,即对基层的情况心中有数,对稿源情况心中有数,对通讯员队伍情况心中有数,对部室处理稿件情况心中有数。由于工作头绪多,总编不可能有很多时间经常跑基层,即使跑一跑,所到的地方也有限。而通讯员大都生活、工作在基层,各行各业、四面八方都有。看通讯员来稿,就等于听各方面的代言人反映情况,报纸的受众在想什么、干什么、喜什么、忧什么、求什么、盼什么,总编可以及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1991年10月,我在看  相似文献   

2.
李瑾  甘勇 《新闻前哨》2006,(12):35-35
当前,很多报刊在刊登通讯员来稿时往往声明,宣称来稿责自负。当通讯员来稿引发侵权诉讼时,报刊社也往往以此作为抗辩事由。那么,通讯员来稿造成新闻侵权,报刊社能推脱责任吗?通讯员能“责自负”吗?  相似文献   

3.
作为宝钢日报《社会新闻》的专栏记者,记得这个专栏刚推出时,通讯员的来稿大都停留在职工捡到皮夹子、金戒子还给失主,保卫干部抓到盗铁的小蟊贼之类的层次上,在读者中引起的反响不大。为了改变《社会新闻》专栏这种涉及面不广、信息量不大、读者影响不深的状况,我把通讯员队伍扩大到宝钢所在地的公、检、法系统,并且从实际出发,尽量挑选了解第一  相似文献   

4.
善待通讯员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一支通讯员队伍,媒体的版面、时段,要靠通讯员的来稿来支撑。通讯员对于媒体是如此重要,因此,媒体要支持、关心、善待通讯员。 现在想当通讯员的人赶多了,往媒体投稿的人赶多了,任何一家媒体都不缺来稿,纸质稿子堆积如山,电子稿件塞满编辑邮箱,编辑甚至看一遍都来不及,通讯员想发篇稿子确实不易。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当代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传播知识、服务读者的重要媒介。编辑工作就是在总编的领导下接收记者稿件、自由来稿和约稿,通过对稿件的审查决定稿件的取舍,对来稿进行文字加工和修改,根据栏目宗旨和方针安排刊出的文章类型和比例,并经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编辑加工处理之后,正式见报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6.
县市报通讯员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县市报日益壮大,有的改为对开大报,有的扩版增张,令人刮目相看。 县市报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稳定的通讯员队伍。没有广大通讯员的辛勤笔耕,没有奋斗在各个岗位、各条战线的通讯员们的源源来稿,要办好一张高质量的、鲜活的县市报,是不可想像的。《天门日报》在1988年复刊后,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广大通讯员,获取了大量信息,每天的报纸上都登载着他们写来的消息,使报纸生气勃勃,和通讯员、读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到上个世纪末,通讯员来稿就慢慢少了,尤其是“双抢”和春节期间,几乎没有一篇来稿。出现这…  相似文献   

7.
书讯     
《通讯员入门》《通讯员入门》一书是由《中国商报》副总编辑、主任记者李守仲编著,工人出版社出版,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全书分五章,除用较小篇幅阐述如何当一名合格的通讯员外,着重介绍一些适合通讯员学习的新闻基础知识,如通讯员怎样进行采访和抓报道题目。该书并对通讯员日常来稿,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结合见报前后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折,指出原稿中的缺点和不足,说明改动原因等,从另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8.
通讯园地是通讯员交流采写经验体会的地方,而每天大量的来稿反映的却是一般的通讯工作活动、发稿数字或写稿过程,一面是众多的来稿被淘汰,一面又缺少可编的稿件。根据读者反映,他们希望这块园地多发些采写体会,帮助大家提高新闻敏感,从中学到写稿的经验。通讯员同志们,你们  相似文献   

9.
业余通讯员都有些什么任务,有的并不十分明确。业余通讯员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提供稿件,二是反映情况,三是进行评报。一、提供稿件向新闻单位提供稿件,这是业余通讯员的首要任务。根据各新闻单位调查,目前各报社、电台的来稿和用槁,业余新闻人员写的稿件占大头。《人民日报》1995年12月29日公布~组数字,说读者来信版全年用稿454篇,业余来稿353篇,占77%。《解放军报》曾做过一次刊搞统计,记者用稿占11%,业余通讯员用稿占89%。陕西省峻山县共有业余通讯员520名,每年向新闻单位写稿1000o多篇,被采用的有7000多篇。沈阳军区某…  相似文献   

10.
尽管新闻失实的始发原因,多数在外部、在通讯员,但关键是在编辑部本身。这是因为,编辑部掌握着来稿的“生杀大权”。来稿经过编、审这两关,作者的东西就成为读者的东西,社会的劳动就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快讯组每天都要接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在来稿中常有“第一”、“最高”、“首家”等字样出现,但经编者调查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不符合实际的。尽管编者本着去伪存真的精神,剔除了不少假冒的“第一”、“最高”、“首家”,但仍有一些“漏网之鱼”登上版面,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1990年10月24日,快讯专栏中发表了一条无题简讯:昨天,南京晨光机器厂荣获国家计委颁发  相似文献   

12.
改版后的新华日报,照片的新闻性、时效性、真实性明显增强。凡是依赖传统手法拍摄的长效新闻图片,均得到“靠边站”处理。图片新闻不仅仅是选材好,画面好,而且都注重配以有滋有味的文字说明,因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新华日报改版中是怎样做到“图文并重”的呢?这里的关键是总编辑周正荣亲自抓图片新闻,采取如下措施: ——改进发稿程序。照片发稿采取直流机制,允许摄影记者将照片直接与总编见面,由总编亲自担当裁判长来“选优汰劣”。同时规定无特殊情况每个版一律刊用三幅以上图片,在版面上给予保证。 ——在体制上做到了采编分离、人员分流。新华日报摄影组共有9人,采取采编分口后,将三名60岁以上,具有判别照片能力的老同志安排到来稿编辑处,专门从事编发通讯员的来稿工作,剩下的同志一门心思用在跑采访上。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总编当作直接的把关人,各部室主任协助把关,编辑不过是当“二传手”,做些修修改改的工作,谈不上把什么关口.一旦出了漏子,由总编担着,因为他把总关,负总责,具有不可代替性.这显然是一个误区.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看,编辑是新闻传播中的“中介”,他一方面要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声音传达给受众,另一方面又要接收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民情及受众的反馈信息.编辑实际上就是被传者、传播者、受传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其作用之大,不言而喻.从报纸出版的程序看,先是将读者或通讯员所撰稿件分发到编辑那儿,编辑编好后给部主任过目,再交总编审定,最后由出版部安排上版面.有些县市报的编排环节较为简单一些,实际上就是从编辑到总编,从总编又回到编辑那儿.显而易见,编辑就是信息的第一受众、报纸的“第一读者”,处于报纸宣传的“入口”和“出口”的关键部位,也是把关部位.从县市报的发展现状看,可以说存在不少弊端,违规事件时有发生,重大政治事故也有例子,诸如有偿新闻问题.买卖刊号问题、随意增刊问题、版次混乱问题、广告比重过大问题等等,都有待整改.而大多数报社没有配备专业校对和美术编辑,编辑成为了编稿、画版、校对“三位一体”的角色,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编辑的责任更大  相似文献   

14.
现在想当通讯员的人太多了,往媒体投稿的人太多了,任何一家媒体都不缺来稿,纸质稿子堆积如山,电子稿件塞满编辑邮箱,编辑甚至看一遍都来不及,通讯员想发篇稿子很不易。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本栏目编发这篇老通讯员的来稿,意在引起读者的思考:目前在新闻出版领域:除了要反对“有偿新闻”之外,还需要抵制些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11)
报纸期刊勿忘挚友文/星海一我是从通讯员的台阶上跻身到了新闻队伍中的。因为有了这种艰难跋涉的历程,使我对这个平凡的通讯员颇有感情,以至形成情结……现在,每当我面对着一篇篇通讯员的来稿,提醒自己要慎重处理好每一篇稿件;当我接待了一位又一位来访的通讯员,让...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地说,消息《设计方案改一改节约资金近二十万》(原载1986年1月7日浙江日报(以下简称《设计》),在报纸编辑部收到的来稿中,属写得比较好的,我把它改写一下,目的是和通讯员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新闻报道写得具体生动一点,形象一点。我们现在收到的不少通讯员来稿,一介共同性的弊搞是:人云亦云的概念加枯燥乏味的例子。这类稿件实在缺乏可读性。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你的报道新闻价值再高,如果写得干巴巴,没有吸引力,也很难让读者接  相似文献   

18.
尽管过去我们在《南充日报通讯》上和新闻工作会上,多次强调通讯员来稿应坚持做到“字迹恭正,署名准确,加盖公章,不寄个人”。可是迄今仍有不少通讯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造成稿件失误,影响了来稿的利用率。   比如有些通讯员的来稿,字迹非常潦草,好似“乱草丛生”,几个编辑传阅都认不得,有些人名、地名署名不清,闹出一些人名字与“贬意词语”相像的字或地名“张冠李戴”的笑话。我们每年都有不少稿酬汇款单退了回来,其原因就是作者把人名、地址写得太潦草。   有些来稿主题与内容均好,可以及时编用,但未盖公章,编辑又没那…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四川省峨眉冶金机械厂宣传部薛梅:我厂宣传部多年来坚持订阅《新闻与写作》。今年又将《新闻与写作》作为奖品奖给我厂15位优秀通讯员,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现在1—4期已发至他们手中,通讯员们纷纷称赞该刊办得好,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及“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两个栏目,密切联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收到部队通讯员寄来的稿件。部队通讯员由于训练有素,要求严格,来稿质量总的来说是高的。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为我报增了色、添了彩。但从部队通讯员的来稿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个别的来稿不注意保密。出于对部队建设的关心,现就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写出来,请部队通讯员在向新闻媒体投稿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