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育课堂导入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体育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体育课堂中很少设计甚至不设计导入、导入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导入与教学内容无关、导入时间安排不合理、导入采用灌输式等种种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时强化导入环节;导入形式多样,富有趣味;导入紧扣内容,有的放矢;导入言简意赅,切中要点;导入启发思维,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 一部好的乐章,要有好的序,一堂好的体育课,也要有好的开始。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在开讲时先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然后由学生猜出谜底,从而导入课的主题。例如,一次学习垫上前滚翻的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小谜语:“两手用力撑,双腿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一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了,并很快就有许多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所要学习的动作名称。通过这种猜谜式开讲的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埋伏笔,让教学在互动中导入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课之季在于"头"。课堂的导入犹如"戏剧序幕、乐曲前奏。"导入的效果对整节课教学起着"定调"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语言与富有情趣化的问题将是吸引学生的关键。而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虽然有的教师也注重了情境的设置,但显得十分"空洞"。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十余年,体育课教学无论是方法方式还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体育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仍然出现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有的甚至在经过从小学到大学前后十几年的体育课学习后亦无掌握有效的健身技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1体育教学的现状1.1教学实施操之过急体育课教学中,老师在课的导入部分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活动,这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热情,激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的导入应依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等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不可千篇一律。经常用到的体育课的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体育课的导入方式   直接导入:开讲时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要求、各个重要环节的内容及教学程序、方法。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新闻导入:结合本节讲所学教材的内容,根据报刊、电视、广播报导的某项体育运动,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所获得的成绩或比赛的情况进行导入。   提问导入: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  相似文献   

6.
一、分组导入法在学生整队进入操场后,教师经过点名报数,进入体育课的初始阶段,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采取分组导入法,既方便课堂的分组教学,又增加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同时还有利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能够合理利用场地和器材,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在上投篮课时,本人把学生分成8组,然后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分组投篮,我们比一比,哪个组投进得多,那么怎样投篮命中率才会比较高呢?老师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课的导入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教学的导入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技能,它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带入情境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与学的效果。笔通过学习微格教学的理论认为微格教学中的导入技能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推广,下面结合笔教学中的体会,谈谈体育课教学的导入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好“新”好“奇”是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这一心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践中的体会是在“新”字上做文章。1.开讲“新”抓好一堂课的开讲,就好比演好一出戏的序幕,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之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授课对象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开讲。这样,从上课一开始就抓住、吸引学生,使学生对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结合课的内容讲  相似文献   

9.
叶敏 《体育师友》2010,33(6):65-66
学习惰性是学生在常态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一种陋习。表现在,经常性不遵守课堂常规要求;逃避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干扰教师正常教学秩序;谎报技能掌握情况等。它的存在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在常态课中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降低学生的惰性,是目前常态体育课教学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问低年级学生:"你最喜欢上什么课?"相信大部分学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体育课。"可是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往往游离于课堂之外,那么该创设什么样的体育课,吸引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中呢?  相似文献   

11.
导入是体育课教学的一种手段,对于学生的注意力的转移、情绪的迁移、唤起学习动机,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起着催化剂的作用,章从6个方面论述了导入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正>一、按照教学过程选择音乐1.开始引趣。"善始者,事半成。"预备铃响前,把节奏感强烈的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播放给学生听,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在课的一开始就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2.导入妙用。准备活动过程中妙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可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如,在低段体育课上,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幼稚及形象思维强的特点,教师采用《健康歌》创编了一套"健康操",使枯燥无味的徒手操教学活跃起来,学生也易于接受,会很快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堂体育课,也要有好的开始。现介绍八种方法,供选用参考。 1.直入式开讲授课前,教师开门见山的揭示主题或教学内容,然后提出课的任务要求,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进行跳高教学之前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竿动作”.这种方法,能给学生一个直接而鲜明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范围之中,使学习活动自然地进入主题。 2.提问式开讲授课前,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从中揭示主题,导入新课.但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教师课堂导入技巧的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教师的课堂导入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引发其思维,发挥其动力和愉悦作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运动学习,实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可采取直接导入法、连接导入法、设疑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等。  相似文献   

15.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得好,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所以,要想把体育课上好,提高教学质量,应在新课导入上下一番功夫。一、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与旧课的知识是前后相关,不断扩充和深化的。所以在进行新课时教师应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在体育课的导学阶段如何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活动建构新知,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设障导入引起重视等是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教学改革着手,提倡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抓大放小"让学生自主去参与、去尝试、去练习,在体育课的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一、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引发出来,课堂气氛盎然,与教与学皆大有裨益。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故事开讲,引人入胜;或直观演示,导入情境;或幽默风趣,妙语解颐;或游戏导入,乐趣横生;或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总之,要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使之形成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王勇 《体育师友》2014,(6):9-11
<正>合理的课堂导入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表现之一。课堂导入是将学生快速引领到课堂教学中去,一般来说,课堂导入是属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有时可能只是寥寥的几句话,所占的时间也不多,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满智慧的课堂导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过 程的开端。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导入正处于这“故”、“新”之间,起着承“故”启“新”的作 用。它能消除“故”、“新”之间的台阶,让学生自然、平稳,不知不觉地进入对新知识的 学习;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功的导入,犹如乐章的序曲,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心灵的感染;如同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 门 ,诱导着学生登堂入室。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特别需要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配 合,而抽象思维能力又恰恰是中学生,尤其是初中…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技术环节或者说动作结构比较简单,但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如何来吸引学生参与练习?这是需要老师在组织形式上精心设计的。在导入部分:从"两人支撑后蹬角力"到游戏"抓尾巴",让学生通过游戏,立即进入课堂。并且两个游戏与下面的技术学习密切相关,不仅进行了热身,同时又是很好的导入。为了增加练习的密度,教师采用了两人一组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