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美的事物总是易于接受的,而数学几乎与所有美的事物都有联系,数学美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美、体悟到数学美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育的成效如何,在于向学生提示美的程度有多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向学生揭示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美因,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欣赏数学的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相似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法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欣赏数学美,而学生普遍感到数学"抽象"、"枯燥"、"神秘"、"繁复"、"乏味",难以接受,然而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征和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数学美深深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的意识,唤醒学生欣赏数学美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王咏芳 《今日科苑》2007,(6):119-119
在高职数学解题教学中,以数学美的角度为切入口,从简洁美、对称美、相似美、和谐美和奇异美这五个方面对数学美进行了例谈,旨在发掘出数学解题教学的美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于美的事物易于接受,结合高职数学教材中的数学之美,论述了数学美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美是科学美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数学美发展的过程,阐述了数学美的意义和特征,并论述了数学美感对科学创造的功能及数学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朱敏 《知识窗》2013,(12):15-16
美无处不在,在数学中也存在美。虽然数学中的美是无形的,但它却是现实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与体现。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感受美、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在解决问题中创造美,使学生徜徉在数学美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构造法与数学美,可以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造法是欣赏数学美的旋律,通过恰如其分的构造去体验、衬托数学美,数学美往往贯穿于构造法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06,(6):111-111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之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以与其他任何一门文化门类媲美”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和形式,一组数学符号、一条数学定理、一个数学公式……无不发散着数学思想所独有的美感因此,作为初中数学的执教者,我们应该深入解读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并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这种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步入数学美的殿堂,得到数学之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教师要善于与小学生沟通感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分析数学问题要联系生活,化抽象为具体;用数学之美陶治学生情操;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兴趣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瞿丽梅 《科教文汇》2007,(5S):67-67
兴趣是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教师要善于与小学生沟通感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分析数学问题要联系生活,化抽象为具体;用数学之美陶治学生情操;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兴趣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析工程美与数学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的运动、演化都遵循合规律性的原则,且以美的形态显现出来。人们从黄金分割等形式中可以感悟到大自然中的数学美,并可以美的工程展示出数学给予的抽象美,这种抽象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也是当今数字化时代工程界所追求的美。数学美给予的数字美、几何美、公式美等,不仅在大自然中有,而且在工程中更为突出。由数学美代表的抽象美与自然界的形态结合所体现出来的美,构成了工程美的基本原理,结合越完善,其工程就越美,给人感觉越愉悦,表明工程美与数学美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仅能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怎样做人,培养正直、勤奋、坚韧、勇敢等优良品质。因而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李桂兰 《内江科技》2007,28(12):170-17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正确把握、善于发现、巧妙渗透美育,则能激发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让学生透过数学语言、形式、思维的美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3)
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复杂的,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难度。然而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数学仍具备着许多的美的特征。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数学学习的现状及问题,解释了数学美的概念及重要含义,分析了数学美的基本内容,并对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之美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而小学生更是处于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丰富的想象力。传统观念一直认为,想象力的培养重点依赖包括文学在内的诸多人文艺术学科,其实不然,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恰恰是想象力,数学之思、数学之美、数学之实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应当创造性的发挥小学数学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建全 《知识窗》2014,(6):71-71
语文是一个美的世界,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环节,用教材中的美、生活中的美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美的事物的熏陶下,建筑起美的心理结构,提升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科教文汇》2007,(1X):65-65,68
数学美的存在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数学教学则应在师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中关的因素得以体现。而我们在数学美育教学上存在欠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使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促进“德”,“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学美是数学学科的精神表达,数学美可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在阐述美与数学美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数学中符号美、抽象美、简单美等的表现形式,探讨了数学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物质性、宜人性的本质,最后提出了如何在高职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追求美的能力,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