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由于报纸出报的时间要求越来越严格.从截稿到报纸印刷完成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如何推迟截稿时间,提高报纸的时效性是报社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策划被誉为“科学基础上的智业产业”,是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新闻实践中,选题策划只不过是每天必须的“功课”,是每一个版面的脉络,是每一篇文章的思路。 从今年起,北京晚报科教部延续了多年的科教新闻面临新的变革,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科教新闻要在早上九点清样。当日新闻九点清样,这在北京晚报的历史上还是没有过的。 我们办报纸的人可能都能深刻地体会这样一句话“──截稿时间不等待灵感”。既然截稿时间是铁的纪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寄希望于在早上两个来钟头的时间里,在其他单位还没有上班的情况下来临时拼凑版面,出路…  相似文献   

3.
人们谈到报纸夜班编辑,往往说“辛苦辛苦”。这是一种同情。为了报答这种同情,我这里提供一点情况,希望能够增进同志们的了解。夜班编辑工作是辛苦的。倒不是因为时间长——工作顺利的话,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而是苦于时间短。拿上海两报来说,报纸必须在清晨3时半以前开印,那么编辑必须在3时前交出最后一版的清样。这是时间的下限,是基本上不可逾越的,除非你甘愿在报纸之间的竞争中让你的报纸脱班,甘愿惹得读者因为不能及时看到报  相似文献   

4.
传统报业要想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以纸媒为中心的布局,从报纸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变,从传统报业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进入到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整合传播、整合营销的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日报的截稿时间,一般在午夜12点左右,但特殊情况下,截稿时间可以延至第二天两三点左右,这样第二天头两三个小时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即可上当日报纸,不必拖至翌日才报道。比如这次雅典第28届奥运会,有几次重要的夺金项目均是凌晨展开的,综观上海几家大的日报,都是有备而  相似文献   

6.
传统报业要想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以纸媒为中心的布局,从报纸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变,从传统报业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进入到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整合传播、整合营销的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7.
“无截稿时间限制的报道”与“有截稿时间限制的报道”相比,前者固然有其劣势,但也不乏优势。一般来说,人们比较注重对后者的研究,而忽略对前者的研究,甚至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写作形式。前者这种形式如果运用得好,社会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无截稿时间限制的报道”是相对“有截稿时间限制的报道”而言的。西方国家的新闻有“截稿线”deadline之说,又译“死线”。由于报纸新闻竞争激烈,每个报社为了争取时效,对记者来稿规定了严格的截稿时限。地方版、要闻版都有不同截稿时间的规定。排版室的截稿线称为“cockup”,到此时间,版面应完全拼好付印。反过来讲,“无截稿时间  相似文献   

8.
产业报在经济类报纸中是很大的一个层次。这些报纸虽然程度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不想看”的现象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产业报要吸引读者,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确立自己在本行业中“最有权威的发言人”的地位。那么,如何确立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9.
封面链接     
完全数字化流程 我们这个时代正将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报纸完全数字化流程(从产生到发送的全过程)使报纸真正完全数字化。报纸发行人长期以来的种种奢求:质量控制、更晚的截稿时间、高效率、多种分发渠道和更多的利润,在这个二进位制数字世界里经触手可及。 在完全数字化的报纸流程中,综合数据库是其核心部分,它必须能以任何格式容载和高速提供任何需要的信息;它的编辑室完全摆脱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由被派往新闻发生地、装备有先进数字化采编系统的记者组成;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多年办报的经验,一张报纸要在市场上站住脚,最根本的或首要的一点,是要明确其市场定位。而市场定位,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市场需求,二是自身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如何提早报纸出版时间?这是当前许多报社比较关心的问题。要提早报纸出版时间,减少新华社截稿后所使用的“间隔时间”是个关键。各报社一向重视这个问题,为不断提前报纸出版时间作了努力。据了解,9月下半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06,(7):43-43
广播电台使用报纸的新闻制作《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历史由来已久。过去.广播电台获取新闻版面通常采用报社每天凌晨送报纸大样到电台的收发室.或者放在报社自己的收发室.等电台来取这样的传统方式;而电台播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在拿到大样至选稿这段时间非常紧迫.一旦遇上“两会”报道和国家领导人出访.报纸截稿出版很晚.电台选稿的时间就更紧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为了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我们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执行的第二条主要方针是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到本世纪末,我国出版业也要最终完成从数量规模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而发行体制改革又是出版业阶段性转移的重中  相似文献   

14.
科技类报纸特别是省级科技报,长期面向农业,定位在农村,以农业宣传和报道为主要内容,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形成科技类报纸就是农业报、农村报、农民报的固有观念。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科技类报纸应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 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与此相同的说法其它报刊也有。三、(日本)“他们从1951年起把4月3日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很多报纸载文介绍日本的“植树节”,但在谈到具体日期时,竟有好几种说法。一、“岛国日本不叫植树节,而叫绿化周,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至7日。”(1983年3月10日羊城晚报第三版)还有与此类似的说法散见于中国环境报、中国商业报等其它报纸。二、“在日本,每年3月1日植树节这天,全体参加植树劳动。”(1984年2月28日深圳特区报第四版)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报在经济类报纸中是很大的一个层次。这些报纸虽然程度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内行人不屑看,外行人不想看”的现象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产业报要吸引读者,要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确立自己在本行业中“最有权威的发言人”的地位。那么,如何确立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一、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精  相似文献   

18.
《波特基克时代晚报》的体育记者迈克·斯坎杜拉说: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萧瑟的夜风从棒球场吹来,气温降到了华氏40度。然而寒气却使我头脑清醒,我脑海里盘旋的唯一念头,就是: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必须坚守我的岗位。《普罗维登斯日报》的体育记者安吉拉·凯塔迪则说:那是我生活中难忘的一页。……(午夜一点半后报纸截稿线已过)我早可以回家了,但是希望亲眼看看这场比赛是如何进行下去的渴望,驱使我继续躭在现场。观看  相似文献   

19.
在上次航讯里,我向大家介绍了日本报纸从瓦版到电子化的过程,这次,我要谈的是日本广播和电视发展的情况。日本开始有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的时间,要比英美等工业发达的国家晚一些,但是日本在这两方面的发展速度,要超过欧洲很多国家。日本无线电广播开始于1925年3月22日。日本广播协会的前身东京放送局首先在日本列岛上使用了无形电波,把国内外发生的新闻要事传播给听众。但是,当初由于技术设备的落  相似文献   

20.
日本报业可谓发达。去年对加入日本新闻协会的一百二十五家报社的调查结果表明。报纸期发行量总数为四千七百多万份,平均每一千人有五百六十三份,每户人家约一点二六份。为了进一步扩大发行量,目前几家主要报纸纷纷向国外市场“扩张”。发行量最大的《读卖新闻》一方面努力提高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国内读者,另一方面开始重视寻求国外市场。过去,该报是将铅版纸型空运到洛杉矶和纽约印刷点,为了提高时效,现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