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儿子上初一,他就读的学校正好是我的工作单位.因此,在孩子眼里,我就有了双重的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我一边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边担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员.我曾辅导过好多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心理问题,其中对自己孩子的一次心理辅导,或者说一次批评教育,我认为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班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而且老爱和同学打架,我严肃地批评他后,他收敛了一段时间。可是不久他又故态复萌,我决定叫他家长来。可是,他家长却迟迟未到校,看着学生惶恐的神情,我的心一软,就没有再追究此事。可是有一天,那个学生的家长却主动来学校找我了,并告诉了我一件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化学校内部的教育改革,使学校教育适应社会,适应家长培育子女的需求,我校进行了一次开门评校的尝试,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活动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短短两个星期,我们便收到62位家长热情洋溢的来信(另有100余份“假如我是校长”的家长征文未计在内)。捧着这些凝聚着家长殷切期望的来信,我们深切感到:学校教育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对每一封来信,不论长短,不论赞扬或是批评,我们都认真地阅读。尤其对批评意见,我们归类记录,以便研究整改。许多家长的信,我们是含着眼泪读完的。…  相似文献   

5.
小许同学的家长又一次坐在了校长室,一年前的那一幕再次浮现在我眼前.那是我刚到这所学校上任不久.这位家长坐在我办公室谈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同时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很多责难.最终的要求只有一条--给他的孩子换个班级.  相似文献   

6.
重庆一中初八五级一班,是教法改革综合实验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起,不定期地印发“家长之友”油印小报,报道学校工作,特别是教改情况,向家长的建议,也登载家长的批评、希望和教育子女的经验。这张小报很受家长欢迎,成了学校与家庭教育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对学校、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在家庭中支持、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却不太关心、过问学校教育,很少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异议,大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赞同多,批评少。新生入学时,家长一句“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的重托,既反映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致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竞争的加剧、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8.
“叫你家长今天下午5∶00前务必到学校来。”时下,不少班主任,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要学生把家长叫来。“叫家长”似乎成了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
  固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教育。班主任常和家长联系,可以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无论事情大小,犯错轻重,动辄“叫家长”,过多过滥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反感。  相似文献   

9.
刘颖 《陕西教育》2001,(11):15-15
做好家长工作甚至于比做学生工作还要复杂,还要困难,以至于有的班主任对家长或敬而远之,或老死不相往来。但我认为如果不做好家长工作,学校教育就等于失去了最牢固的基石。所以,我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总是努力去做好家长工作,以赢得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一、以信心感染家长。我带的这个班,由于各种原因,班里竟有三分之一插班生。学生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一方面,学生难管,而学校的教育力量又非常单薄和有限;另一方面,家长工作难做,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忙于生意,很少有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然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可靠基础和必要补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怎样另辟蹊径解决家长“请也不是,访也不是“的两难问题,成了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当务之急.几年来,我坚持以书信交流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书信交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2.
“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这是不少教师以往联系家长的一种常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校、家庭“面对面”地协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家长工作、增加孩子心理压力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你有话想说:那是夏季,同学们为空调不制冷而大动干戈,招来学校通报批评。我是班长,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询问情况,我如实说出了同学的名字。之后,这名同学挨了批评,写了检讨书并请了家长。我觉得特别对不起这位同寝室的同学。课下,我发现桌子上出现了一张纸条:"我们势不两立。"我很震惊。回到寝室,发觉整个寝室都没有往常的喧闹,这次很静。我叫寝室的人,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他很聪明伶俐,但是十分的调皮,对学习也不怎么用心,成绩一直在班上位居中下水平。最让我烦心的事情是,由于他的调皮捣蛋,经常在学校惹祸,为此挨了老师的不少批评。我这个做家长的也受到牵连,不时也被老师叫去学校谈话,弄得我脸上一点面子也没有。对此,我既跟儿子做过耐心细  相似文献   

15.
我看了许多关于学校、幼儿园管理的文章,其中有的话题是关于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增强教育效果的.但是,我们在幼儿园工作的人,却总是觉得家长不给我们添麻烦就是很好的支持.不少幼儿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或想法出发,向我们提出各种难以接受的要求,我在我的工作笔记里悄悄地称她们为“麻烦家长”.你要是不相信,看看我们班陈佳佳的奶奶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对他的意识、思想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对他产生影响最大的,肯定是家长与老师.但是老师是暂时的,而家长却是不变的.所以,现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互补关系,保持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但是,就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班主任会做学生工作,却不会与家长沟通.今天,我就来谈谈我是如何来与家长沟通的.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里 ,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则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使家长和学校互通信息 ,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召开家长会就成为沟通家长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座重要桥梁 ,而此重担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身上。一般在期末 ,学校各项工作临近尾声时 ,召开家长会就摆上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日程。如何开好家长会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就成为班主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 ,我认为一次成功的家长会 ,需从以下“五问”做起。一问 :家长能否到齐 ?由于家长平时工作都比较繁忙 ,不容易经常到…  相似文献   

18.
学生在学校违犯纪律,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研究对孩子的教育办法,这是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在老师叫过家长之后,有的家长  相似文献   

19.
“叫你家长明天来学校”——这是不少教师以往联系家长的一种常规方式。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让学校、家庭“面对面”地协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家长工作、增加孩子心理压力等负面影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我灵感顿生:为什么我们的家校联系不能通过网络来进行呢?Internert功能这样强大,如果我把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创设到这里来,让家校联系披上网络及时高效、互动自由的外衣,我们的交流岂不比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方式都快捷而实效吗?我决定通过网络搭建一个与家长们…  相似文献   

20.
我们班有一个叫张涛的孩子,经常犯错误。每次犯错之后,我都耐心地对他进行教育,或批评或鼓励,还请过几次家长,费尽了口舌,但他仍然是“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时间长了,我也慢慢习惯了。直到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