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尔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词典,最终成书时间不晚于西汉。因此,它所收录的词汇和解释可以作为我们了解西汉以前人们生产和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其中《释器》部分主要是诠释古人所用器具的,尤其能够表现出古代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文章结合考古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从而对《尔雅·释器》所记录的古人农耕、捕鱼、打猎的生产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对辞典的功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考察分析《尔雅·释器》中有关餐饮器具词语的释义和前人的批注,简要阐述古人对饮食文化的认识和其中礼器所反映的古代神权思想。  相似文献   

3.
关于<尔雅·释木>名物词的理据,前人已作过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在充分肯定其重要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异议.因此,本文重新对<尔雅·释木>名物词的理据进行了考察分类,并试着揭示古人为树木命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代扬雄所作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专书.它模仿<尔雅>而作,同时又超越<尔雅>,这表现在<方言>在解词释义时突出的时空观上,同时,这种利用时空观念解词释义的方法对研究音韵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小尔雅>是为增广<尔雅>而作的.<小尔雅>是我国训诂学史上继<尔雅>之后一部重要的训诂专著,也是"雅学"系列的一部重要著作.因此,对<小尔雅>的内容及价值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礼记·乐记》非作于西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礼记·乐记>的作者及成书问题争论较多,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乐记>成于西汉,各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汉书·艺文志>所记河间献王曾作<乐记>、桓谭引<乐记>有窦公见文帝事及应劭<风俗通>引<乐记>有武帝时丘仲制笛事.根据<汉纪>所录刘向语,<礼记·乐记>当是古文书,撰作年代应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焚书之前.  相似文献   

7.
"场",<尔雅·释宫>说:"路、场、猷、行,道也."<说文解字>解释"场"字:"祭神道也.一日田不耕;一日治谷田也.从土,扬(去提手边)声."依据<周易>卦爻辞:易就是场.在古人的眼里"场"就是天下、世界与社会.在现代数学的场论中,"场"是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8.
陆佃<尔雅新义>是北宋较为优秀的<尔雅>注本.他注重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注意到释条间的联系,发现"一名而两读"的现象,有其历史价值.但在探求语源方面也有牵强附会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兴"是<诗经>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诗经>中有很多以草木起兴诗篇,这实际反映了古人因对自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植物崇拜.  相似文献   

10.
<尔雅>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词典首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但是它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所著,并没有把按义分类的思想贯彻到底,从每篇的表面上看层次并不分明.所以,此文借鉴了现代的语义场理论,以"释宫"为划分对象,进行语义场分析.试图在对"释宫"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得出一个较为清晰的义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欣赏古曲<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高山流水>了解我国古筝、古琴文化,理解古人对自然、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意境和情境,了解古琴与古筝艺术 教学难点:理解古人的宇宙人生观,了解古代文人的雅乐 课型:欣赏课 教具:多媒体、电子琴、古筝、古诗词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随音乐进教室. 2.师朗诵李白的<蜀道难>,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片段.  相似文献   

12.
段超 《语文知识》2002,(1):17-18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中有许多字词跟玉有关。现将常见的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玉——石之美者为玉。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璧——一种有孔的圆形板状玉器,也有扁圆形的。《尔雅·释器》: “肉(玉的部分)倍好(孔的部分)谓之璧。”环——其形似璧。《尔雅·释器》: “肉好若-谓之环。”  相似文献   

13.
<尔雅>普通语词部分包括<释诂>、<释言>、<释训>三篇,其各篇的解说单位按义类范围的宽窄,可分为章、释条、形态、解例四个层次.它们层层编排,构成一个严密的网络.梳理<尔雅>普通语词的解说层次,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其结构,把握其义训.  相似文献   

14.
<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为训诂名物之书.它的以义训为主的释义方法开创了按意义分类编排的辞书体例,体现出模糊的整体词汇系统观.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以<尔雅·释乐>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语义场理论,试图分析<尔雅·释乐>的词义系统,并构建出其语义场结构,以便于人们更直观、更明晰地理解古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尔雅音训>中系联起来的同族词多数被证实确有同源关系,但还有一些有待验证,本文对<尔雅音训>中未被证实的同族词材料进行疏证,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有一副对联这样说:"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的西汉是历史,但文章却是文学,一位是司马迁,作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前句写<史记>的史学价值,后句却是谈<史记>的文学价值了.  相似文献   

17.
在<唐六典>、<通典>等典籍对协律乐官记载的基础上,再综考其他文献,可以从起源、官称、官品、职属、职能等多个方面对西汉以至隋唐间协律乐官发展的情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方面研究对过往的戏剧史、乐舞史研究亦将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8.
<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九首"有八首见于<古诗十九首>,这九首诗陆机都有拟作,称作"古诗".九首中有六首无论从题材、内容、风格还是从篇幅看,都接近民歌,文献中又称其中几首为"乐府"或"枚乘乐府",说明它们本是民间作品,后被收集入乐府,可能曾经过文人的润色.另外三首为文人之作,而从诗本身可以看出是西汉时作品.总体来说,<玉台新咏>所收"枚乘杂诗"应是西汉时文献所传,后来全被看成枚乘之作.  相似文献   

19.
<管子>的作者,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他们也非常注重社会救助活动.这种社会保障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西汉时代.为了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西汉统治阶级发展农业,减免赋税,在社会保障方面,赈济灾民,尊重老人,帮助鳏寡孤独残等.同时,西汉时期的社会救助与<管子>相比也体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成为宣扬汉代君主德政的工具,二是西汉的这种救助行为,与天人感应思想密切相关,三是随意性大,负面影响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春秋、秦汉时期学者经常谈及上古有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可惜<连山易>一书早已失传,其真相扑朔迷离.笔者根据对<山海经·五藏山经>和<连山易>的研究,发现古人所描述的<连山易>,其性质与<五藏山经>非常接近,并据此推论<连山易>出自<五藏山经>,而笔者创意绘制的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客观上复原了<连山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