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有"序"的。教学的规定性是教学的一种规范和内在形成机制。但教学之"序"有时却因教师教学理解和认识的不足而丢失,对教学规定性"序"的丢失现象进行反思,必须对"序"丢失的原因进行探讨。据此,重新解构教学的规定性,提出:教学应尊重知识本身内在的规定性、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定性,实现由"教"的规定性向"学"的规定性的转变;从知识、活动、思维、情感四个维度,探索重建教学规定性"序"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参加全国"成长课堂"第二届小学数学课堂展示活动中执教"折线统计图"一课。在这次磨课过程中,笔者从本与末、材与序、无与有这三组关键词对知识本原、教学设计和教学艺术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体悟到自我审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成长喜悦,磨出了成长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3.
序,文体名.一般置于一部书前,说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说明同这部书有关的文章.传,文体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伶官传序"将两种文体合在一起,又加上"传"是多音多义字,这样容易造成释题的困难与歧义.所以,"伶官传序"应改为"《伶官传》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事实上,中学语文课本中这类题目都是这样的.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呐喊》自序".既然如此,而"伶官传"序为何不能加上书名号呢?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语文园地"中出现了口语交际与习作合编在一起的题型。这种"合"的编排方式是在"分"的基础上的"超越",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教学板块,"合"了之后,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谁应该先教。通常情况(看过一些课也确实如此)是把口语交际的教学置于前,即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后再转向习作的教学。这当然是一种"序"。但除此是否还可以有别的"序"呢?我们尝试进行了另外几种教法: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材再建构",就是把"教材"化为"学材",结合所有的学习资源,对"学材"进行重组优化,更加强调学习,促进"教程"向"学程"的转变,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这种教学方式也被引进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但是就现下教学情况而言,学材随意化、简单化,远不能起到它应该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学材再建构"教学方法的实施推广。本文对初中语文"学材再建构"提出了一些拙见,希望能对此方向的研究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教学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高考命题也应遵循"用教材考"而不是"考教材"的理念,即试题的内容应"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里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的内容要源自于教材、课标或学科知识,如果游离于三者之外(本文且将三者合一为"教材"),学生的备考和教师的教学就没有了方向,教材和课标也就失去了其权威性地位;二是试题的内  相似文献   

7.
差序格局本来是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的,这里用来分析现代社会学校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时间的流失没有降低差序格局对我国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解释力度,只是这种"差序格局"和正式组织的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拟差序格局",也就是说,现在学校成员的行为既受我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格局的影响,也受正式组织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要紧"和"紧要"作为一组同素异序词并行于普通话中。两者的并行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的文献中。"紧要"先于"要紧"出现,它的产生是由两个近义语素"紧"和"要"并列组合而成,没有经过句法上的短语到词的演变阶段。"要紧"是在"紧要"的基础上运用同素异序构成。两者先后出现,后长期并存。随着语言的发展,两者的词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其词义演变与联想作用、人的思维的发展变化以及"紧"的虚化义的产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词序对汉语词汇,尤其是同素异序双音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是对同素异序双音词"感伤"与"伤感"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这无疑是对传统"教教材"的一个超越。但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操作中的变形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线的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1"用教材教"并不否定"教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以教材为平台和"范例",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  相似文献   

11.
说话和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所谓序,就是先后次序。有序,就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无序,则语无伦次,杂乱无章。因此,我们要重视序的教学,指导学生言之有序。一、序的教学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序无处不在,春夏秋冬是自然时令的序,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的序,东南西北是方向位置的序,字词句篇是语文知识的序。在低年级进行序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要言不烦,深入浅出。教“上,中、下”三个字时,教师可以结合插图说一句:这三个字所表示的意思是从高到低的。教学“这边少,那边多。这边只有几只鸡,那边鸭多鹅也多。”教师可以说:这里是从近说到远,从少说到多的。教学“你洒水,我扫地,他擦桌子。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教师可以说:前一句先说“你”、“我”、“他”干的活,是分开来说;后一句接着说“我们”三个人干活的结果,是合起来说的。  相似文献   

12.
"为难"和"难为"是极易混淆的一组同素异序词,为了使汉语学习者区分清楚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检索语料库,总结出汉语学习者使用两个词时易产生的偏误,并对这些偏误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工作中做到因"材"施"爱",意义重大。在开展工作中可以采取有效途径,如在和美关系中因"材"施"爱"、把握好因"材"施"爱"的技巧和时机和注意角色转换等。  相似文献   

14.
七化"思维教学模式,全过程由"分化→简化步组成,是我和张宗礼等老师在教改实验组中总结→互化→序化→消化→内化→活化"七出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其程序如下表模式中"消化"是独立的步骤,但又不是绝对的独立。在思维转化过程中,分化之后是首次消化,简化、互化、序化中又有反与消化过程。同时,在简化、互化过程中,随时序化精品,编制网络。三个序列,编织成有机的、纵横交错的、纵向协调并进、横向有递进的三线主体模式;七个步骤,组成结构有序、对称、和谐。精美而又流动、转化的思维模式。我们坚信:教师按此模式往复操作,就能发…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汇系统里有个很特殊的语言现象,构成词的语素一样,但是语素的顺序不同,此类的双音节合成词很多,有的词义相同或者相近,有的则不同。这类词在宽泛意义上统称为同素异序词。论文从同素异序词的研究现状,"代替"与"替代"的词语意义,两个词的相同点,两个词的不同点,如何区分这两个词,以"代替"和"替代"为例说明同素异序词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说。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材施教"出自《二程遗书.卷十九》:"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因材施教"的名言,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指的是人,"施"是实施、根据,"教"是教育、教诲。《现代汉语词典》中"因材施教"被解释为: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0月,笔者有幸参与在南昌举行的全国历史教学优质课评比大赛,参赛选手登台献技,亮点纷呈,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说课活动中的"说教材"环节尤为突出,以下就此略作评析。一、"说教材":说课活动中的尴尬与误区  相似文献   

18.
杨春柳 《中国教师》2010,(22):30-31
<正>古诗教学的"诗味"在哪里?钟嵘《诗品序》云:"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又云:"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相似文献   

19.
化学中有一种"置换反应",反应后能产生新的物质。汉语中也有这种"置换反应",即原有的词序包括字序、语序、句序对换后,翻出新意。这就是"易序"的修辞手法。一、巧用"易序"修辞能改变语意重点。例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不说成"济南的冬天"呢?原来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因材施教是我们先圣孔子提出的育人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下面就因材施教中如何辨"材"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切实认识辨"材"的重要性如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材施教贵在辨"材",辨"材"是施教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准确辨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