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文写作重逻辑思维,是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去反映现实,用科学抽象概念揭示事物本质,表述对现实认识的结果。 语言表达方面。公文用语是一种事务性语体,其社会功能在于实践指导而不是艺术感染,遣词造句讲究抽象性、常规性。所以,公文写作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说明和议论,少有描写、抒情,行文中不需要修饰铺排的华丽辞藻,语言重在朴实、简练、庄重、严肃。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这样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同志海燕般的理想,青松般的风格,大海般的胸怀……”这样的语言是借助形象,给人以联想,是一种“感情”语言;…  相似文献   

2.
淑女杀手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在那些言情小说里,但凡是单身母亲,总有一个小大人般的孩子,安安静静,不吵不闹,用作者们的话来说,那叫“早熟得让人心疼”。可仔细想来,这真是一个用过苦心的角色设置。孩子如果天陛尚存,老妈怎么可能再遇桃花?女人想要吸引一个男人,总要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可如果一个童言无忌的孩子在身边,很可能便会坏了大事。  相似文献   

3.
李希光 《现代传播》2001,23(5):91-95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邻家生了一个白白嫩嫩的胖儿子,邻居们都去贺喜:“这孩子有福相,长大了肯定能当局长。”“这孩子聪明,长大了肯定能考上清华。”“这孩子有财运,长大了一定能当上网站的大老板。”只有一个邻居说了一句大实话:“这孩子将来会死的。” 一年多前,网络媒体正像这个邻家的男孩,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生了。从学校、到媒体、到股市、到社会各个角落,人们都在为他欢呼、叫好。传统媒体那些既懂新闻、又懂电脑和外语的年轻人,都争先恐后地打听去网络公司工作的门道,因为那里的工资高于传统媒体10倍、甚至几十倍,此…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7,(47):40-40
当城里的孩子谋划着如何逃离父母温情的“藩篱”时,当城里的父母热心于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训练”的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在中国偏远的山寨乡村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他们的学费和未来,远离家人,进城打工。从此家不像家,孩子们长年处于亲情的沙漠,生活困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安全监管缺失。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问题严重……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挣阳光下的利润,做受尊敬的企业”,是宫玉国最大的心愿。自从1997年投身互联网,他一直希望找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网站盈利之路。而不管是在Chinabyte做新闻还是在IT168做导购,他对网络的那份激情和执着从来就没有变过。“互联网是个很好玩的东西”伴随着宫玉国孩子般的笑容、我们对中国专业网站的发展前景,对互联网的盈利也更有信心。  相似文献   

6.
彭兴 《大观周刊》2012,(18):204-205
师爱如同父母对孩子般的无私、纯洁和高尚的爱,它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指引着孩子的成长。如果缺少了它,孩子们心中会感觉到一片孤寂和荒凉。世界不能没有爱,就如同大地不能没有阳光一样,否则孩子的心会变得阴冷和黑暗,让“师爱”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雷切尔·卡森倡导家长和孩子应始终用眼、耳、鼻、舌、身去感知自然,在雷切尔·卡森的词典里,“感知”是真正的热爱:在探索自然之时,人们要动用自身所有的情感,开启全部感官,同时摒弃去教授或者解释的冲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要尊重“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经采访一所盲童学校,天真烂漫的孩子对我们的摄像机充满了好奇,我们向校长建议:“可以让孩子们摸一摸,看一看摄像机是什么样子。”校长高兴地召集孩子们说:“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摄像机是什么样子。”不同的用词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一个“摸”字说明我们对失明儿童的无知,一个“认识”饱含着一个特殊教育者对失明儿童慈母般的深情厚爱,这里没有“黑暗”、“瞎”、“盲”之类的词语,只有挚爱、平等和尊重。 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如何尊重弱者。 关于失学儿童、孤寡老人、贫困学生、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林波 《兰台内外》2006,(4):60-61
一个曾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孩子”,最后却成了2005年成都市高考理科状元。这缘于只有初中化的父亲那套与众不同的教子法。许多家长都习惯给孩子用“加法教育”——这次你考了第二,下次你就要争取考第一,你能考上二流大学,那么你就要冲击一流大学。毛庆劳却在给儿子做“减法教育”——“你能考100分,考99分就足够了”。毛庆劳用自己独创的“减法教育”,育出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10.
用“心”去写胡忠谦作者自述:胡忠谦,1952年生。曾有《威虎山的孩子》《堵水口》等不入流的小说、戏剧作品出版。1984年到工人日报做文化记者、编辑,1988年任工人日报文艺部副主任,1992年始,主编《工人日报星期刊》。职称是主任编辑。9年间,约近百...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处在“文明十字路口”,的里雅斯特一直被分割来、分割去。不过也正因为此,那里才形成了调色板般的多元文化和五方杂处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灰色学费     
没有人要求他们为孩子付这么高的学费。从国家政策上来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们也不应承担这样高的费用。但现实是,他们宁肯节衣缩食也要去花这些“额外”的钱——这些从明而上看不到的“灰色学费”  相似文献   

13.
春天是幸福的脉搏,是生命的晨钟……如果你去问未满学龄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会天真地告诉你:“春天有花、有草,还有小鸟,真好玩。”如果你去问田间耕作的老农,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它能播种秋天的丰收。”如果你去向城里的人打听春天,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们新的蓝图又打开了。”春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我常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有所发现,尤其是希望能找到春天对我们这代人所具有更深的意义所在。我常徜徉在人流中,寻觅在山野间,我也常常静静地…  相似文献   

14.
墨水“話”     
有一个小孩子学人家的話,照着人家的公式往下套,闹出了一場子笑話。故事是这样:这个孩子的父親对孩子的母親說,有一天,他去訪一个朋友,不巧,朋友不在家。只有一个比自己的孩子还小的一个小孩子在家里。“你爸爸哪里去了?”“到庙里跟老和尚下棋去了。”“你妈媽也不在家嗎?”“我媽媽到东鄰三嬸家  相似文献   

15.
艰辛备尝去﹃淘金﹄呕心沥血创精品林放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江总书记在这里倡导的“用最好的东西”,也就是新闻...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17.
张海霞 《大观周刊》2012,(17):239-239
十来岁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抱着“求知、探索、思考”的心理去面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竞争意识”是结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而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带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96年11月起《生活》栏目在“消费驿站”板块中陆续播出的独生子女消费系列节目,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首肯。在被媒体“炒热”的独生子女话题中,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的《生活》栏目别出心裁地选择了“孩子的消费”这一看似单一却又是教育热点、看似平凡却又极具时代特色的主题,进行了8省市的调查报道。通过“天下父母心”、“孩子的钱好赚吗产、“孩子生日怎么过”“孩子手中的零花钱”、“健康与投入”、“望子成龙”、“中学生高消费”、“科技素质”、“孩子的图书”、“孩子穿什么”“未雨绸缪话人情”等方…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伏牛堂现在是网络红店……可有客人来,我会很愉快地告诉他,我们不是靠的互联网的”。他觉得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去将一碗牛肉米粉做到极致,是“一件非常理想主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