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好一半文。作文题目拟得好,能给阅卷者以眼前一亮的感觉。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议论文拟题方法,供大家参考。1.用所给话题或所提炼出的话题造句如话题"曲径通幽"可这样拟题:走过"曲径"是成功、"曲径"未必"通幽"、微笑面对"曲径"、在"曲径"中成长,"曲径"造就成功……有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学校管理、打造品牌文化是当今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只要找准学校发展的坐标,把握机遇,坚守自我,勇敢前行,“曲径当然通幽处”。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以理学集大成闻名,以教育成果斐然传世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改革南宋教育,创办书院,并将孔子及《中庸》作的学习过程论发展成“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阶段,开拓出学习创造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4.
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阅读文采飞扬的文章,如徜徉姹紫嫣红的花圃;又如置身幽兰深谷之中。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探得通幽的曲径呢?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对于文章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阅读文采飞扬的文章,如徜徉姹紫嫣红的花圃;又如置身幽兰深谷之中.作为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探得通幽的曲径呢?  相似文献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数学问题的简化和优化求解,取决于对数学问题的正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准突破口,然后实施转化.转化是简化题意的重要手段,是巧解数学习题的一把利剑.在解题中巧妙使用转化,常常能达到一种曲径求捷通幽的解题效果.一、巧构公式  相似文献   

7.
郭首权 《中学文科》2009,(2):129-129
科学的管理观应当是制度管理和“以人为本”管理的和谐统一,使其相辅相成,达成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健康、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文章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精巧的构思能够先声夺人,在思想与情感上给人以震撼.它犹如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钻进读者心田.令人心旷神怡,心领神会.从而深入细致地把握文章思想和人物形象。精巧的构思是智慧的结晶.需要作者用巧手把一个个情节的丝线织出一匹动人的云锦.构思是对整篇文章的宏观调控.是把相关情节有机地整合.常见的构思法有: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2)
1像曲径一样通幽我们欣赏宋代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因为陆游这句诗道出人们“阅读”周围世界的一个真相,那就是喜欢变化,厌倦刻板;欣赏新奇,厌倦平淡;渴望刺激,厌倦单调。就像我们假日外出游玩一样,来到一座公园,如果公园里面只是一览无余的几处景点排列,没有一点曲曲折折,没有一丝豁然洞开,没有一处柳暗花明,到处只是人来人往,喧声笑语,想一想,还有谁愿意留连、盘桓其间?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是公园,大多要设置一些峰回路转的曲径,挖掘一些水池,植一些荷花,池旁再栽一些柳树,当然少不了要添几座假山。这样整个公园景物…  相似文献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数学问题的简化和优化求解,取决于对数学问题的正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准解题切口,然后实施转化.转化是简化题意的重要手段,是巧解数学习题的一把利剑.在解题中巧妙使用转化,常常能达到一种曲径求捷通幽的解题效果.一、巧构公  相似文献   

11.
转折     
林中的通幽曲径,因为那些曲曲折折的转弯才更富诗意与浪漫;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往往是情节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犹有余香。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因转折而显得愈发美丽。一本书因转折而精彩。《飘》中的女主角思佳丽由一位娇弱的千金小姐因时代的变动以及身体内自尊的血液而转变成了坚忍而真正美丽的铿锵玫瑰,这样的蜕变真实而精彩,这样的转折使《飘》成为一部掩卷难忘的经典之作。《呼啸山庄》中,男主角希剌克利夫,由一个单纯、爱意绵绵的少年转变成了一个因爱而泯灭了人性的复仇恶魔,这场因爱而起的悲剧摄人心魄,因为这转折突然而精彩,这样骤…  相似文献   

12.
薛梅 《考试周刊》2010,(14):183-184
中职基础化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教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似乎都理解.但是课后难以独立完成作业,对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只会死学不会应用。分析上述现象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过程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导致“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而“三维目标”就是要落实职业教育的目标: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课堂发展”.是指在课堂中学生认知与能力等方面的良性变化。“发展是硬道理”,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应该可以明晰地看到学生发展的轨迹——越来越好:从不会到会,从肤浅走向深刻,从合格走向优秀。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发展就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价值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要由两大合力组成 :一是以“毕业生社会评估机制”为切入点的社会与高校的合力 ;二是以“两全两推进”为着力点的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合力。一、关于社会与高校的合力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教育是其中一个子系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传统型、后发型的高教系统来说 ,只有充分发挥社会评估的制度功能作用 ,才会增强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动力 ,教学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割裂分散状况才会彻底改变 ,学生中被动应试的怠惰作风才会彻底革除。“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机制”是一个举纲张目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异质文化对话属性、寓言书写的语言强可释性、修辞方式的隐喻化,这使其获得教材身份后的教学难度陡增。庄子散文“如何教”,是一个严肃且迫切的教学课题。回归具体篇目,根据其文本体式,以接续、化合、发散策略干预庄子散文教学,亦不失为拓进教学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史,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实践旨向性的特征,特别是中国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在新世纪之后举行的历届学术年会,从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研究呈现出实践旨向性更强的迹象,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困境,即使这样仍然不会阻碍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闻名于世的迪斯尼乐园开业之前半年,设计师们还在为没有合适的通幽曲径发愁。主设计师沿着高速路漫无目的远行,恰在这时,无意间发现路边有一块"投入5法郎,摘一篮子葡萄"的随意性标语,使得设计师灵感突现,做出了在地上撒上草种、提前开放乐园的决策。这些经过游人随便走过的痕  相似文献   

19.
纵观历史,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实践旨向性的特征,特别是中国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在新世纪之后举行的历届学术年会,从其主题分析可以发现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研究呈现出实践旨向性更强的迹象,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困境,即使这样仍然不会阻碍教育管理学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七次课题研讨会中,四位专家型教师的研究课,在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与要求的同时,充分展示了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在研讨过程中,大家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其中有一种呼声较高:这样上课,学生会不会做课后习题?考试成绩是否会受影响?争论的实质是在概念教学中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度”上产生分歧,也是对概念教学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间关系的认识差异引发的.本人认为:课堂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