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现状,课时量少,语言知识教学和口译技能训练比重分配困难,学生实践活动参与较少等问题,在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市场所期望的口译人才方面造成困难,当教学目标和最后的教学成果不一致时,应该重新评估口译教学定位,制定出符合口译技能训练自然规律的比较现实的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对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在口译理论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口译课程实践环节课时,通过分层教学平衡语言与技能之间的关系,设置实践环节,为口译课的教学定位提供了依据,使学生接受口译技能的基本训练,为部分学生以后能进行口译职业化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开设口译课程是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而生的,但是地方高校有其自身的地域局限性,应当明确其课程定位,实事求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口译训练是围绕技能,使其向程序化、自动化转换的过程。课程立体化,即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带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料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最大程度地缩短课堂与市场的距离,是目前地方高校口译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3.
杜可君 《文教资料》2013,(10):188-189
本文从教学定位、内容和课程设置三方面对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定位来说,口译课程既是提高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又是口译专业技能培训的入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语言能力提高、知识拓展和技能训练三方面,应根据课程定位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中,以技能为主线和以主题知识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可互为补充,同时语言能力提高要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4.
国内关于英语专业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各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提出面向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应当顺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将其定位为高年级的综合技能运用训练及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并以划分板块有所侧重的方式将英译汉和汉译英教学分设至两个学期内完成;调查结果还显示课堂上采取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降低学生在口译训练中的焦虑感,提升学生课内课外各项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口译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口译技能很难得到有效训练,教学目标也难以得到有效实现,鉴于此,以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为指导,将口译教学内容具化为培养听、说、译三个关键技能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中“口译”能力为最终要“达成”的技能,尝试构建一套基于产出导向法框架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以期为口译教学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玲屹 《海外英语》2020,(8):25-27,39
在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差异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教学大纲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特点和口译教学原则.口译教学大纲设计能否在本科阶段实现涵盖交传和同传教学,以及如何针对学期课程和学年课程的不同设置来调整教学大纲值得探讨.提出尽管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源存在差异,但口译课程设计在以技能训练为主、专题训练为辅的导向下仍然能够引入同传教学.如果是学期课程,则按照交传在先、同传在后分阶段设计教学大纲.如果是学年课程,则在第一学期的教学基础上,第二学期通过专题训练强化学生对口译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7.
闫波 《海外英语》2012,(13):117-119
《商务口译》课程是外语教学的一个有益手段。恰当定位商务口译教学对于研究其实质和教学方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准确把握其教学目标和要求则是培养具备英语技能、商务知识和口译技能的复合型、实用性商务口译人才所必须的。为了促使高职《商务口译》课程教学方式的发展,教师必须明确高职商务口译教学的实质是教学口译,订立适当的教学目标,并探索恰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面临转型发展期,所开设的英语口译课程当结合其生源的特点,定位为培养初、中级口译人才的口译入门课,并从加强语言基础、丰富百科知识、侧重技能训练三个方面着手,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对泰语口译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专门培养学生口译技能的泰语口译课程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针对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泰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加强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泰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进程。在分析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后,对泰语口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技能培养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实施改革,以期培养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泰语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0.
口译技能是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标志性特征,口译技能是口译教学与训练的任务和目标,口译技能训练必须遵循"自主训练为主、课堂训练为辅"的原则,其重要的是训练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