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的论述中有两种不同的涵义。第一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作了定义式的阐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论述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一、《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期以来经济学界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第三卷中提出的,即“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  相似文献   

3.
(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删,指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①这个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考察资本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 对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经济学界普遍地认为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按照经典作家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生产某个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用 X 代表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m 代表生产该  相似文献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对指导当前经济体制和价格体系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重大争论。一种意见认为:价值量取决于所谓第一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与所谓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根据社会需要分配用于生产某种特殊产品的劳动时间)无关,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同价值实现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价值量与第二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它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分歧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足够地注意马克思分析这一问题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我们应从理解马克思给它下的定义入手。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对此,应从以下两点理解: 一、“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的是什么?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不是由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各自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是由绝大部分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决定的。它是指当时在一定生产部门里,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使用什么劳动工具。比如说织布,如果社会上绝大部分布匹是用机器织出来的,手工织的布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那么使用织布机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可见,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绝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课程主教材共15章,分成四个单元。下面,我们分章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提示。第一章价格和市场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重含义及其与价格的关系。1.商品交换要求以商品价值为基础进行。决定价值实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括两层含义的概念。第一层含义是指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层含义是指  相似文献   

9.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观点。那么,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呢?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  相似文献   

10.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问题是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别三对概念1.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总量是指某部门、某行业或某一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价值量的总和,即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使用价值量(或商品数量)的乘积。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指某一生产者在生产某种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相似文献   

11.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例 :现有织布厂 3 5家 ,一共生产出 1 0 0匹布。其中 2 8家是手工劳动 ,生产 1匹布 1 5家需用 7小时、6家需用 8小时、7家需用 9小时 ,他们一共生产了 1 5匹布。 5家机械劳动 ,生产 1匹布分别需用 3小时、3 .5小时、4小时、4 .5小时、5小时 ,他们一共生产了 60匹布。 2家现代化劳动 ,生产 1匹布分别需用 1小时、2小时 ,他们一共生产了 2 5匹布。试问现在生产 1匹布的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解 :…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弄清楚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决定理论的关键。因为马克思一贯的思想是: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同时笔者认为,正是由于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价值在本质上仅仅表现出一种趋势和倾向,而不是绝对的具体量。马克思对社会必要总劳动进行分析,目的在说明它如何让价值规律表现为一种“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以及价值规律“要求”生产“适合”需求。价值规律的“另一种意义”是指它调节各部门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趋向。而不是讲决定商品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与价值决定有关系,是长期来争论的一个难题。我已另文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则是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的某些方面探讨第二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何与价值决定无关系,只与价值实现自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把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归结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马克思以前的古典学派中就已有有识之士提出。然而,由于阶级和历史地位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对价值量问题作出真正科学的说明。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揭示,是马克思的历史功绩。马克思在创立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第一次具体、深刻地阐明了商品价值量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测定的原因,并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马克思曾在《资本论》这一巨著中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两种意义上的解释,因此从五十年代起,我国经济学界就一直持续着对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成为价值决定的直接因素?笔者在学习《资本论》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偶有所感,也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6.
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是政治经济学的试金石.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是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到现在一直有着争论.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仅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实现;另一种观点认为,部门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或者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争论的焦点在于: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否存在两种含义,或者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自的职能作用究竟是什么.上述意见分岐表明:价值决定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又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难点.本文有志于此,谈点个人的一些看法,兼与不同的观点商榷,诚恳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有关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讨论是《资本论》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马克思的原文可见,马克思仍然采用第一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解释商品的价值,将过剩产品的价值实现视为价值规律的一种体现。马克思无意提出第二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分析。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统一的。第一种以供求平衡为前提,第二种以供求失衡为前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二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一直存在有不同的看法:(1)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说。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52页讲到的是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第3卷第722页讲到的是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一些同志认为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决定价值,只是与价值实现有关;另一些同志则认为,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价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两部分同志各持己见争执不下。我认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看到使用价值在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的重要意义。双方不适当地把马克思在《论本论》第1卷里所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第3卷中所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扩大化了,把本来是从不同角度说明的同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当成两种不同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再从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去谈论所谓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的关系。这种分析问题的前提就是不科学的,当然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①价值规律②剩余价值规律③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④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是户①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②商品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⑧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勺商品的价值决定的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③在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最大劳动强度制造使用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④在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