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辉 《出版科学》2023,(3):122-128
从商务印书馆的筹办、资本数额、早期企业形态、业务结构的形成、夏瑞芳与张元济的结合、商务的创业精神以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等方面,对其最初五年的创业历程,做了初步的和必要的探讨,指出这五年的发展历程为商务印书馆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曹宁 《出版与印刷》2020,(4):99-104
颜惠庆是中国近代功勋卓著的外交巨擘,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也颇有建树。文章关注颜惠庆自1899年与商务印书馆结缘后在各个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作为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他是商务印书馆早期的“编译者”之一;弃文从政后,他一直扮演着商务印书馆的“代理人”角色;此外,他还在商务印书馆与政府之间充当了“联络人”的角色,是商务印书馆在政界的重要关系之一。  相似文献   

3.
英文辞书是民国出版界西学东渐的重要领域。文章以商务印书馆编译出版《英汉双解韦氏大学字典》为研究对象,从编译过程、营销方式、版权诉讼等方面,阐述了商务印书馆扶助教育的理念,对出版英文辞书的长期重视,以及该字典的诉讼案件所引发的社会影响,对当今出版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1897年商务印书馆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的开端。作为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最知名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馆史的研究受到了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史的研究更成为出版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综观近20年来的商务印书馆史研究,可以看出具有下列特点: 一、系统整理并出版馆史资料 改革开放以后,商务印书馆的馆史受到了重视,商务印书馆开始对历年的馆史资料进行整理,为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书目是了解一个出版社的最基本资料,能反映出版社的出书结构和对社会的贡献。1981年,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了该…  相似文献   

5.
张元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对商务印书馆的成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文章从人才选用、薪酬待遇、员工培训发展和组织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并提出构建包容文化氛围、实现人力资源优胜劣汰、杜绝裙带关系、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建设企业组织文化五个方面,这对我国当今出版企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12日,北京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外文图书公司联合举办“我们从这里开始”图书展示会。汪道涵同志为书展剪彩,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领导和在沪的商务印书馆的部分作者以  相似文献   

7.
从1897年创办至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管理制度经历过两次较大的变迁。夏瑞芳时期,商务印书馆的管理制度是带有博爱主义色彩的总经理负责制,重视员工福利制度建设;夏瑞芳去世后至1930年,商务印书馆的管理制度发生了渐进式变迁,逐步确立了一种基于分散决策的“合议制度”;1930年王云五出任总经理后,重新确立了总经理负责制,全面推行科学管理制度,变迁很大。商务印书馆管理制度之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发生极大变迁,一是由于制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工人运动的兴起;二是由于王云五本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王云五的科学管理实践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绩效,增强了商务印书馆与文化教育事业的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8.
数字人文是近十年兴起的研究领域,通过数字统计的方式进行量化研究,其中基于数字人文的文学作品研究是国际数字人文领域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笔者拟采用这种研究方法,对商务印书馆早期的电影实践和剧本创作进行研究。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第一个有资本背景的电影摄制单位,对早期中国电影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创始之初,创作了新闻片、风光片、教育片、故事片等几十部影片。商务印书馆早期的6部故事片在剧作上有4个较强的相似性特征:1.爱情题材为主,爱国题材为辅;2.复线结构为主;3.封闭式大团圆结局为主;4.善用巧合。  相似文献   

9.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个世纪末,这家著名的出版机构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成为亚洲最大的出版印刷集团。“—·二八”被日本帝国主义炸毁,损失惨重,后来虽然复业,但在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情势下也只能勉力维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商务印书馆十分关怀和重视。至1954年,商务印书馆迁址北京,成为人民的企业,开始了崭新的旅程。1958年,中央确定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主要是“翻译出版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辞书”。从那个时候起,商务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首先翻译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三…  相似文献   

10.
林君 《编辑之友》2007,(6):83-85
每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资金缺乏的问题就会凸现出来.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商务印书馆也不例外.商务印书馆自1898年创立后,到1902年已经初具雏形,但离发展壮大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1.
李辉 《编辑学刊》2006,(5):61-64
从1913年4月发表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到1936年6月出版《药用植物》一书,鲁迅与商务印书馆交往23年.在此期间,他以书信、杂文等形式对商务印书馆作过许多零星的评论,这些评论有的涉及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有的臧否商务印书馆的具体人员.从这些评论中隐约可以看出一个现象,即商务印书馆更多时候是他批评的对象.对于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对鲁迅的这些评论作些简单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樽本照雄是日本大阪经济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晚清小说和早期商务印书馆历史的研究。他的论著,擅长从一些细小问题入手,挖掘前人忽视的问题,常常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2003年1月,  相似文献   

13.
由私家藏书楼向私立图书馆转变,早期有徐树兰于1904年创办的古越藏书楼,嗣后,相继诞生了一批从私人藏书和企业藏书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私立图书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简称商……  相似文献   

14.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08,(1):29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举办儿童图书展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于圣诞节及新年期间,在商务印书馆尖沙咀图书中心举行儿童图书展,书展从2007年12月22日开始,持续到2008年1月7日结束。本次展览邀请了各大出版社参与,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新雅图书有限公  相似文献   

15.
梁上启 《出版科学》2012,20(3):111-112
正《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1897—2007)》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的《出版学建设丛书》中的一部,该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学哲、总编辑方鹏程著述。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肇始者,其发展与国家同命运、共沉浮,成为今天五馆并立的世界知名大型出版事业体。在当前出版体制改革形势下,《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带给我们很多新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汉语辞书的概况商务印书馆是一家有着90多年历史的老出版社,一向以出版各种工具书著称。由于长期重视汉语辞书的编辑和出版,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辞书编辑队伍,因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辞书,逐渐形成了面向社会、强调实用、注重质量的风格,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其中有不少成了我馆的拳头产品,如《新华字典》重印几十次,累计印数超过了一亿册,《现代汉语词典》超  相似文献   

17.
熟悉现代出版业的人大抵不会对“张元济”这一名字感到陌生。张元济先生耗费大半生精力,致力于经营商务印书馆。他参与、主持、督导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等各项工作,使商务印书馆从草创初期的一家简单印刷企业变成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为主,兼及其  相似文献   

18.
科学编辑杜亚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亚泉(1873-1933,浙江绍兴人),是近代出版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编辑生涯主要是在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度过的。但在进入商务印书馆之前,他就有过做编辑的经历。在上海创办过普通学书室和《亚泉杂志》(线装本半月刊,1900-1911,共出10期),前者的普通学是常识的意思,后者于1900年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后改为《普通学报》,1911年起共出5期。木刻本)。也就是在早期的编辑出版业务往来中他认识了张元济、夏瑞芳等商务人杰。虽然说这一番经历使他在进入商务印书馆前就是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但他的早期编辑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出版第一人张元济在1902年正式加入商务印书馆前,通过兴办新学、培养英才逐步完善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同时也看到出版对于普及教育的巨大作用。1902年加盟商务印书馆后,他带领商务印书馆一路迎风破浪,17年间使得商务的资本增长了499倍,从一个小小的印刷工场一跃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出版企业,创造了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奇迹。入主商务伊始,张元济便为商务印书馆确立  相似文献   

20.
传媒链接     
商务印书馆(南宁)有限责任公司揭牌商务印书馆和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共同投资组建、商务印书馆控股的商务印书馆(南宁)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22日在南宁揭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商务印书馆在京外设立的第一家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