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现在的听众,分众化倾向日趋明显。就县(市、区)广播听众而言,有的是为了寻求致富信息而关注广播;有的是为了掌握政策、关心会不会出现农民负担、学生负担新动向而听广播;也有的可能会为了喜爱某个音乐节目主持人而经常打开收音机;还有的是一些干部晨练、坐小车无聊怕打磕睡而对广播情有独钟。至于哪个台哪个频率?谁的功率强,就听谁的。这不能不说是值得县级广播从业人员深思的一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细究起来主要是我们广播节目办得没有地域特色和个性特色,“百台一面”、“千频一腔”,听谁的还不一样?县级广播新闻要形成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与听众的交流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很少有人了解目前太原地区到底可以收听到多少套广播节目,不少听众对广播的认识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只知道太原地区有省台和市台之分,但对于这两个台具体开办有哪几套节目就说不上来了;有些听众只能不太准确地数出几套;更有一部分听众以点代面地以为广播就只是交通广播或者音乐广播的代称,根本不清楚太原地区的广播格局。  相似文献   

3.
戏曲广播曾是广大听众十分喜爱的艺广播形式。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日显不景气,主要标志在于收听率下降、戏曲节目听众萎缩,尤其是青少年听众对戏曲少有兴趣。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给戏曲广播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争取新一代听众,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听众,是戏曲广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版面是报纸等字载体的概念,报纸新闻是新闻以字的形式在报纸纸张空间的集合,排版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笔认为广播新闻节目要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广播广告寻找客户日益艰难。而电视广告以其声情画并茂的优势如日中天、广播广告的出路在哪里?广播广告如何迎接电视广告的强力挑战?这些是摆在广播广告从业人员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有的电台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只注意抓外延即扩大广告队伍、扩大广告数量。而很少考虑抓广告的内涵,即如何精制每一条广告,使广告能象艺术品一样让听众欣赏。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广告是越拍越好看。有时没有好看的电视剧,我宁愿欣赏广告,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特色的语调让人们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达到这样的效果,广告创意起了决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办广播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电台开办几年了,我们到底拥有哪些固定的或半固定的听众群,胸中无数;一个节目开办几年了,常常收不到几封听众来信;一则广播播出几个月了,一个咨询电话也没打进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过多少听众调查和研究呢?我们的节目定位准确吗?我们的广告诉求点打动了消费吗?搞广播,不能对听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而要把调查、了解听众市场作为一项经常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对农村广播节目呈滑坡状态,收听率下降,原因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忽视了广播特点和听众心理,从而弱化了节目的可听性和感染力,而音响是广播最重要的特点。而对农广播节目,在地市县一级、甚至省级,带音响的作品很少。大量的是播音员读稿、是报刊杂志的有声版。对这种倒置,应该说看到了,只不过是我们——特别是基层的广播工作人员麻木不仁而已。因为电视更能被受众关注,画面新闻少就会提意见;而广播不易被受众关注,这样就掩盖了音响不足或缺乏而造成的听众危机问题。音响在对农广播节目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重要的。农…  相似文献   

8.
郑颖 《新闻前哨》2002,(7):32-33
广播的传统特性包括可听性、及时性、通俗性等,在广播的所有特性中,可听性是根本,是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听众对广播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可听性的标准也在改变。以前,广播是公众获取党的方针、国家政策的主要渠道;现在,公众听广播希望获取各种信息,欣赏、娱乐和休闲。为适应听众新的需求,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作不断地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到:一、增强节目的可听性1、从“面面俱到”到“量身定做”。必须注重开发个性化的贴身服务项目,以特色鲜明的节目,稳住目标听众群体,并争取把“非注意力”听众变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江俐 《视听界》2012,(6):98-100
为了听广播而听广播的听众不多,在特定时间关注特定栏目的更少。听众对广播的接触方式,从一个个节目的细节式体验变成了对频率整体的把握,他们不再有耐心去等待、搜索某一个特定节目,而希望一个频率的播出内容是恒常的、稳定的,广播节目的伴随功能越来越突出。这种情况下,类型化电台应运而生并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0.
俞云峰 《视听界》2012,(6):91-93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在江苏电台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个个动人的声音留在了听众的记忆之中,有的鸿篇巨制、气势恢宏,有的短小精悍、沁人心脾。广播人一路走来,不断创新变革、提升拓展,现代广播融合时尚元素,愈加丰富多元。  相似文献   

11.
空间舞台,独领风骚田连元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人担心电视取代广播,而在屏幕上家喻户晓的著名评书演员却说──广播,是拥有亿万听众的空中舞台,而长篇广播评书便是这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她以长篇连续、题材多样、雅俗共赏、生动感人等特点倍受听众青睐。我从青...  相似文献   

12.
广播的对象是听众,听众素质如何,对广播的发展关系很大。这里谈的是广播热线中的听众素质及如何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播语言谈     
广播稿与报刊文章虽然在布局谋篇上大同小异,但是在具体传播途径、表达形式上却有着较大区别。广播传送的是声音,见诸报端的是文字;前者靠听觉感知,后者通过视觉来接受。因此,广播新闻在采写编播过程中,必须围绕听众的听觉效果来展开。 一、广播语言必须响亮清晰 有声语言是广播的全部表现手段。广播的传播途径决定了广播新闻语言必须字句清晰,词语响亮,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在汉字的四声字中,平声字清脆响亮,余音连绵。合理使用平声字,能使听众准确辨别词意,留下清晰、明了的印象。写稿时,在不因词害意的前提下,将那些琅琅…  相似文献   

14.
广播中的“谈心”节目也要讲政治现在有许多广播电台在夜深人静时分开辟“谈心”式的节目,其内容多与听众的生活贴近,有的是思想开导,有的是解答问题,有的是听众利用打热线电话的形式向主持人倾吐苦闷,主持人在回答问题时给予听众一些帮助和指点。这种“谈心”节目贴...  相似文献   

15.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16.
郑伟 《视听界》2011,(6):107-108
一.广播谈话节目受欢迎的因素 1.主持人的魅力广播谈话节目受欢迎最关键的因素是主持人的个性,他们能与听众建立一种关系或是与听众构成一种亲密的联系。2.参与的力量广播谈话节目受欢迎的因素还有听众的参与和感情投人。电视观众通常只是被动地注视着屏幕,而广播听众喜欢参与进来,并与其他人的参与产生共鸣。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由现场观众和嘉宾起作用,而广播谈话节目会吸引许多听众打进电话。  相似文献   

17.
大众──服务的观念竭诚为大众服务的观念应该是我们现代广播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广播为了吸引听众、赢得听众,就必须针对听众的千差万别而设置节目,安排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毕竟是经历了高高在上向底层群众“灌输”的阶段,尔后才转到与听众为友,以平等和诚挚的态度为听众服务的阶段。回顾历史,广播最初是从无线电话通讯的试验过程中诞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匹茨堡西屋电气工程师瑞德搞了一个业余电台,开始的目的是用作通讯。为了试验和改进无线电设备,他在电台朗读报纸,播放留声机里的音乐,让助手在另一处监…  相似文献   

18.
广播是一种将文字或图片转换成声音后传达给听众的传播手段,所以声音是广播的传播媒介,而听众是决定广播兴衰的消费者.由此可见,广播编辑重视听众的意愿,了解并尊重听众的心理,特别是在现今许多新的传播手段不断出现的新环境下,广播编辑心理是否吻合听众心理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广播的受众面广,既有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下至五六岁的孩童;既有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也有目不识丁的人,广播编辑心理要吻合听众心理并不容易.广播编辑要从听众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将自己的内心贴近听众的内心.本文将对听众心理的两大类别以及广播编辑如何提高自身心理与听众心理的吻合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广播听众调研、电视观众调研及报刊读者调研都是继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首次大规模受众抽样调查——北京调查之后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的。然而,与电视和报刊的受众调研工作相比,广播听众调研工作明显落后了许多,这与目前广播业对听众调研的迫切需求极不相适应。当前广播听众调研究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媒各自具备其他传媒无法替代的优势.充分挖掘属于自己的优势时,竞争也就更加激烈.广播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尤其是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一、现代城市给广播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城市的扩大和膨胀、人口的增加,使广播有了用武之地。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发展为广播提供了一个立身之地,也为广播新闻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战斗空间。广播需要听众,失去听众,也就失去了价值.现代城市人口的大量集中,在某种意义上是广播听众的集中.集中的人口、集中的听众为发挥广播优势创造了条件.在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