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这是因为音乐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挖掘音乐教材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音乐教育这个环节,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确实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过去的音乐教学大纲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现行《音乐课程标准》将“创造性发展价值”列为音乐课程的基本价值之一,并将“创造”作为一个教学领域,纳入内容标准,自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教学操作也是可行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音乐课程标准》将"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重要的理念提出来,就是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我  相似文献   

4.
创造,对于基础音乐教育的价值非常重要.把创造视为一个新音乐教学领域是音乐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创造既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又是音乐活动的具体形式,呈现在音乐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编、创作实践.关于这三项内容,既可以将它们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设计成富有新意的专题教学,不管如何实施,创造内容的学习更加需要"创造性"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关注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学生自身学习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课程目标的数量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无疑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正式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中心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和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的作用,扩展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的第二个方面是“创造性发展价值” ;视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并标明音乐创造因具有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使教学充满魅力。《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在音乐课中 ,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 ,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  相似文献   

9.
有关音乐个性的发展与培养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有这样一段话:“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感受能力是各个领域音乐学习的基础,歌唱、乐器演奏和创造等音乐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发展。”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不稳定,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