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据《文汇报》“书缘”专版报道,今年香港书展期间,来自两岸的文化名人,上海的余秋雨和台北的余光中,在香港握手言欢,畅谈写书、读书和文化,香港人誉之为世纪末的“双余会”。书展期间,两位文化名人都作了演讲。余光中在题为《开卷如芝麻开门》的演讲中说,读书如“打开芝麻门”,门打开了,能否得到宝藏,开卷是否有益,要看你是否懂得读书和选读什么书。他认为,  相似文献   

2.
据香港媒体报道,有调查发现,香港人的读书风气正在倒退,有不少市民过去一年完全没有看过书,有近四成受访者更认为香港书展不能推动香港的阅读文化。  相似文献   

3.
(一) 《读书问答》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于重庆改名为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1948年8月在香港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为三联书店,虽然  相似文献   

4.
《历史·话旧·怀念》是香港中国新闻学院校友会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于1984年出版的香港中国新闻学院纪念文集。全书共五个部分:一、前言,二、历史资料,三、回忆与话旧,四、悼念为祖国献身的师生,五、师生通讯录。  相似文献   

5.
三联书店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简称,它集出版、发行、销售三位一体.其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邹韬奋、徐伯昕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1948年,为迎接新中国诞生,三店在香港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三联的出版编辑部门与人民出版社合并,虽然仍用三联书店名义出书,但发行部门并入各地新华书店.直至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称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09,(17):36-36
香港出版业者指港人读书文化下滑 据香港媒体报道,2009香港书展、动漫展纷纷推出写真集和散文,部分作品被批评错漏百出,香港出版社品质备受质疑。对此,香港出版学会会长冼国忠认为,随着印刷技术发展迅速及日趋成熟,加上计算机软件发达令制作程序简化,少量印刷成本相对降低。而且,近年自费出版物大幅增加,愈来愈多欠缺出版知识及经验的公司都自行印制,容易导致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给人粗制滥造、不专业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宋玉艳 《兰台世界》2012,(28):13-14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和三民主义的倡导者,第一个提出反封建、终帝制的伟大革命家.孙中山从小就非常勤奋,喜爱读书,被当时文人誉为"手不释卷"的表率.在香港中阳书院读书期间,孙中山认真听课,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开阔了视野,为以后探寻革命的真理及实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是1988年9月在香港成立的,但集团一些子公司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堪称中国最早的近代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在1914年就设立了香港分馆;而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则开设于1927年。三联书店是诞生在香港的,1948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家公司的在港机构合并而成为一家独立公司。  相似文献   

9.
缪霖薇 《出版参考》2013,(16):52-53
三联书店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简称,它集出版、发行、销售三位一体。其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邹韬奋、徐伯昕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1948年,为迎接新中国诞生,三店在香港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三联的出版编辑部门与人民出版社合并,虽然仍用三联书店名义出书,但发行部门并入各地新华书店。直至1986  相似文献   

10.
安安 《出版参考》2006,(9S):34-34
香港美联集团慈善基金利用暑假读书好时光,全力赞助由香港小童群益会主办的“美联爱心照亮奋进儿童”暑期阅读奖励计划。该计划目前进入第二阶段,特别举办“奋进儿童心爱图书由我选”活动。  相似文献   

11.
香港书展的成功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书展,由于多年从事图书采访的关系,笔者曾参加过不少的书展,其中连续成功举办了19届的香港书展无疑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香港书展创办至今,已经成为两岸四地华文出版物的交流中心和走向世界的平台,是市民与游客一年一度买书、读书、讲书、观光、休闲的文化盛事。  相似文献   

12.
10月30日,香港三联书店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四号展览馆举行60周年店庆酒会暨回顾展,包括出版界、文化界、商界等各界人士数百人出席,大家相聚一堂,畅谈印年书香与风雨,气氛热烈。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李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代总经理张伟民、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上海三联书店副总编辑黄韬、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早年曾多次游历香港和欧美各国,对那里的城市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曾经说过,在香港读书期间:暇时辄闲步市街,见其秩序整齐,建筑闳美,工作进步不断,脑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1]因此,在考虑中国建设事业时,尤其注重城市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48年10月18日,在中共香港工委的领导下,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完成了彻底合并工作,定名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成立时合影,见本期封二)从此,他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继续积极投身于党的宣传、出版事业,并作出了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香港图书市场一改以前冷清的局面,年轻人读书风气日盛,中文图书出版事业呈现兴旺景象。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业务部总经理罗志雄最近谈到业务前景时,感到乐观。他认为,香港中文图书业兴旺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香港中文出版社出版新书种类多,零售门市部推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1,(21):40
第22届香港书展于7月20日至26日在香港湾仔会展举行。据介绍,今年的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在阅读中发现自己"为主题。参展商可达520个,比去年微增3%。文化节目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名作家讲座、经典读书会、名人讲故事等文化节目活动达300场。大会还计划邀请来自我国大陆、台湾以及英美等数十位星级作家到场坐镇,与读者分享创作及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7.
第22届香港书展于7月20日至26日在香港湾仔会展举行。据介绍,今年的书展以“从香港阅读世界在阅读中发现自己”为主题。参展商可达520个,比去年微增3%。文化节目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名作家讲座、经典读书会、名人讲故事等文化节目活动达300场。大会还计划邀请来自我国大陆、台湾以及英美等数十位星级作家到场坐镇,与读者分享创作及读书心得。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我因事访问香港,在二十多天中,颇接触到不少编辑、作家和出版界的朋友。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旅游很方便。上面提到的那些人物,不少都到过日本。他们对日本的出书气魄和读书风气,总是津津乐道。特别因为香港声色犬马的书刊泛滥成灾;而严肃的出版物却寥寥可数,一本书印两千本常得一两年才能销光,出书往往赔本。这就使他们对日本出版业和读书界的状况更加向往了。他们谈到日本的出版社大约有三千间左右(其中大都是一年只出几本书的小  相似文献   

19.
1月7日,央视读书节目<子午书简>邀请著名画家陈丹青和香港时评人果文道参加节目.同样是一张桌子三人谈话,但在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里妙语不断、机锋连连的陈丹青、梁文道,在两个小时里却没有实现理想中畅谈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1月7日,央视读书节目《子午书简》邀请著名画家陈丹青和香港时评人梁文道参加节目。同样是一张桌子三人谈话,但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里妙语不断、机锋连连的陈丹青、梁文道,在两个小时里却没有实现理想中畅谈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