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在文科各专业开设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从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提高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他们的理性思维得到提高.通过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以重视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宗旨,使文科类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文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达到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狄小丽 《广西教育》2014,(25):20-21
正数学鲜明的抽象性,需要依靠理性思维来建立知识联系,达成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这就使得数学教学容易偏重理性,忽略对学生主体的关注,难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而情境数学为这种沟通搭建了一道桥梁。如何将数学还原为生活中的问题,打破感性和理性之门,使学生的学习呈现轻松和愉悦,这就需要找准情境驱动点,在富于情境化的学习模式下,推动学生深入数学思维之中,获得深刻的理解。一、建构冲突,激活认知需求情境创设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积极探索的脚手架。教学中教师可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认识有感性转变为理性,使得高中课堂的教学手段也比较枯燥无味。同时数学学科由于它的抽象性,在学生群体里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学生对数学学习也只为了考试需要,没有充分的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没有学习数学知识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努力创新的学习方法。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文芳 《中国教师》2011,(20):32-34
<正>数学自古以来,数学被视为人类理性的最高成就、智慧的结晶、文化的核心、追求真理的典范。因为数学科学完美的逻辑演绎特征,使得古希腊数学至今还依旧像两千多年前一样有效,牛顿与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存在了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的一个直观的方法就是将具体的事物抽象化,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得二者能够理性结合,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科学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谢永水 《考试周刊》2013,(77):73-73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门实践着的艺术。基于儿童学习心理的数学教学,从一开始便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与其他流派不太一样的理性色彩。因为一切的教学活动都需要自觉而理性地接受儿童学习心理的检阅,并最终以是否基于、符合并促进儿童的学习心理为其重要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师需要通过研究,甚至争论、争辩,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及其发展,体现研究与求真的学术精神,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数学概念教学要将学术的数学转化为教育的数学,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学生认知基础与结构,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8.
由于教师对数学教材、学生学情的把握程度、驾驭调控能力不同,学生学习习惯、品质、方法、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而形成了数学课堂千差万异的动态变化。而使各类课堂生成能够充满理性、灵动、智慧,最关键的在于教师的智慧引领.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是按"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认知顺序进行的。其中,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的双重特性,是感性经验抽象为理性概念的桥梁。当前,数学教材较多关注数学感知的组织与数学概念的揭示,而略去了数学表象的提示,不少教师据此淡化甚至排斥表象教学,导致表象经验缺失,数学思维活动不流畅甚至断层等,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如何强化数学表象教学,有效搭建认知桥梁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理性和数学理性的内涵,从数学理性形成规律、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对数学学科的理解三个层面分析了培养学生数学理性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培养学生数学理性的策略:一是要重视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注重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三是要注重质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从数学知识教育到数学文化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直以来,数学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是听讲、模仿和记忆.对于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形成批判意识,培养理性精神等缺乏认识和实践.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教授指出:“我们长期以来不仅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甚至不了解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事实上,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数学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基本上是听讲、模仿和记忆.对于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形成批判意识,培养理性精神等缺乏认识和实践.著名数学家丁石孙教授指出:我们长期以来不仅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甚至不了解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事实上,  相似文献   

13.
M·克莱因说过:“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传统数学课程只是抽取了数学中理性的公理、结构等骨架,而舍弃了数学文化的经验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丰富血肉.这种保守、自缚、僵化的“茧式”数学课程文化,既直接影响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女王”在广大学生甚至是教师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甚至也削弱了数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培养、  相似文献   

14.
数学,向来被视为难学的学科,考查聪明程度的学科,更具理性思维的学科……正因为有了这一顶顶帽子,才使得很多人将自己封在了数学学科的门外,不敢往里迈脚,或者犹豫在迈与不迈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教师对数学教材、学生学情的了解程度、教育教学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方法、习惯存在差异.使得数学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从而形成了数学课堂形式多样的动态变化。而要使课堂充满理性、灵动和有效,关键在于教师对动态生成有效性的深刻把握。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追求有效的动态生成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觉得应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课改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随之出现,使得数学缺失了真实和朴实,远离了理性.为此,如何不让数学课堂"失真",是当前教师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情境创设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理性地审视当前的“情境热”,不难发现有的数学课堂片面追求时髦、花哨,冲淡甚至扭曲了情境教学的实效,导致课堂教学场面热闹而低效。笔者认为,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四别”。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除了包含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等学习内容外,还应有数学精神的培养,数学理性精神当属数学学习的至高诉求。从数学理性的要义出发,在"研究数学的理性"和"理性的研究态度"层面阐明具备数学理性的要旨,给出培养学生数学理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在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在为这些变化欣喜的同时,更应该理性地看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异"的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少的小学数学课堂却刻意追求形式,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本色,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但形式和手段背后露出的虚假、浮华之现象。因而,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摒弃虚假、浮华,理性回归真实、自然的课堂本色是当务之急的研讨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