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3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为此福特政府计划购买苏联石油缓解危机。谈判期间,由于美国国内因素掣肘,美国谈判代表团被迫提前与苏联完成粮食贸易谈判,导致无法低价购买苏联石油。但是美苏粮食与石油贸易的实现,依然缓解了美国石油危机,保证了苏联粮食供应,缓和了两国关系。从中反映出,崛起国苏联与霸权国美国之间虽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但是只要探索出利益交汇点并促成合作,亦能缓解矛盾,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美外交政策在1948年底到朝鲜战争爆发前发生了几次演变,从“不急于获得承认”到“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同美国发展外交关系,再到“与苏联结盟,坚决反美”外交政策。其中,美国、苏联以及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共产党调整对美外交政策三个重要因素,而独立自主原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美国调整对苏联的经济政策,战时经济合作走向破裂。经济遏制是美国总体遏制战略下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1947年到1950年美国完成了对苏联经济遏制的体系构建。冷战初期美国的经济遏制主要以出口控制为核心,阻止苏联集团获得有助于增强军事实力的战略性物质。经济遏制是美国对苏联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同时也加深了双方的对抗。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苏联学研究是“冷战”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美国政治联系紧密。美国的苏联学研究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思想理论支持,为美国对苏外交政策服务,配合情报部门的反苏工作。冷战虽然结束,但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竞争的实际存在使美国苏联学研究继续保持其作为斗争工具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发现法教学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震惊,担心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苏联。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与苏联抗衡,他们决心改革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6.
谈美国朝鲜战争政策中的苏联因素尚鸿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在远东的升级。苏联虽然在朝鲜战场上没有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订却无时不受着苏联的牵制与制约。本文试就此进行分析和探讨。1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时,美苏两国为了在远东地区达成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7.
发现法教学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朝野震惊,担心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苏联。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与苏联抗衡,他们决心改革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召集一批数理学科的著名专家和一些心理学家在伍兹霍尔开会,讨论中小学数理  相似文献   

8.
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首先是美国,继而伸展到世界各地,出现了规模不同的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运动。 美国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在大学中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试验,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对美国刺激很大,美国认为科学落后于苏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的基础科学的教育水平低于苏联。这样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压力,要求进行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另一方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苏联解体 ,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 ,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 ,美国调整对台政策 ,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 ,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 ,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对中美关系样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系、扩大影响与制衡苏联、阻止新疆和平解放与策划支持新疆独立的演变;影响美国对新疆政策的因素包括美国自身因素、中国因素和苏联因素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势力进入新疆是中美政策交叉契合的产物,而此时期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形势和新疆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打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冷战的烙印。当然,美国对新疆政策始终体现出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中东战争折射出美国国内政治危机、中东军事危机和美苏战略危机.以新近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为分析依据,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既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外部诱因,又是阻止战争升级的制约因素.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危机管理模式来看,阻止苏联势力向中东渗透、确保以色列在战场上赢得胜利和战后启动阿以和平进程是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考量.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战略框架内形成了亚太安全战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在全球层面的结束,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意味着美国必须重新评估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并据此制定新的亚太安全战略。本文主要论述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亚太安全政策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并对此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1945—1949),多种因素导致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这些因素:1.美国对意识形态和美蒋特殊关系的考虑;2.美国对国共两党力量的重新估计和对苏联的顾忌;3.中关两国人民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对和美国对自身力量局限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史学界迄今对日本法西斯败降的决定性因素尚无定论的实际,从中国是主战场、主力军、贡献最大、为迫降的重要力量等方面,论证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因素不是苏联,也不是美国,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这对于批驳苏联的“参战决定论”和美国的“原子弹决定论”,正确评估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上,美国与苏联的科技竞争,无不考虑着战争,美国推行的精英教育为美国培养顶尖人才,也含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美国的反战热潮,美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世界性的民主运动,都开始对精英教育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种种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尼克松的上台、陷于越战泥潭不能自拔及与苏联竞争中不占优势,美国在一番权衡后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同样希望能尝试和美国改善关系以牵制苏联及冲破此时一定程度上的“外交孤立”,所以中美双方都有打破敌对状态的意愿与需求。由于在1971年日本世乒赛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的戏剧...  相似文献   

18.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19.
1973年 7月 3日 ,包括苏联在内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共 35个国家的外长聚会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举行了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 (简称欧安会 ) ,这标志着 2 0世纪 6 0、 70年代苏联与美国的“缓和”外交发展到了顶峰。面对二战后的冷战格局 ,早在 5 0年代中叶苏联东欧国家便开始提议召开欧安会 ,之所以被延开了近 2 0年 ,主要受当时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影响。因此 ,探讨和分析欧安会召开的曲折过程和会议的影响 ,将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 6 0、 70年代美国与苏联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最早提出召开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建…  相似文献   

20.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为应付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挑战,美国先后实行过几次教育改革。50年代进行的一次改革称作“学科结构运动”。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其主要诱因。当时美国朝野深感震惊,认为美国科技落后于苏联的根源在教育。为此,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