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大学生德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古人云:"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大学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且以育人为本,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教育之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人。因此,大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坚持立德为魂、树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梅永智 《中国培训》2010,(3):17-17,21
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我们也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胡锦涛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徐州技师学院立足“育人为本、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一年成型、两年成人、三年成才”的培养思路,以培养“四有”劳动者为标准,坚持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努力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把学院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院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素质教育要以育人为本 ,重在培养能力 ,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  一、素质教育强调育人为本  就本体功能而言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国民素质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所在 ,也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人力人才方面的资源保证。“应试教育”把满足社会选才需要视为学校教育唯一目标追求 ,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育人”与“选才”的关系。诚然 ,社会百废待兴的非常时期 ,“选才优先”策略在迅速满足社会急需的大量人才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中的德育首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应居首位。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心理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则是危险品。这个比喻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多次说过,教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他还说:“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人的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以德育人,二是因材施教。以德育人是大根本,因材施教是总法则。”   其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人…  相似文献   

6.
中职旅游素质教育应当明确“德育先行,技能为本”的教学目标;实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实现中职旅游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德育三题     
一  “以德治校”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学校作为育人的阵地 ,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实施“以德治校”。1.“以德治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 ,把握人才成长的正确方向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对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讲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坚持德育为首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拓宽德育思路 ;其次要认真探索德育规律 ,贴近学生生活和…  相似文献   

8.
刘宗顺 《教师》2011,(18):14-1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手册》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加强德育,只有先立德,才能树优秀人才。只有加强德育,才能保证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政治方向,才能培养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徐岩 《考试周刊》2010,(56):224-225
学校德育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依照实情,不断探索育人的途径和方法,走创新之路。具体来讲,学校在办学上要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学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造就出大批德技双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育人”和“育才”统一发展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中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俗话说“人无德不立”,育人的关键便在于立德,在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过程中,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教育阶段,该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路径展开了分析,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1.
聂勇 《河南教育》2011,(7):50-51
近年来.学校秉承“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融入学生素质教育中,秉承“厚德、长技”校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积极构建以创业教育为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力争使毕业生做到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基础、发展有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朱惠兰 《教师》2014,(25):45-45
正实施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战略,培养学生"会做人、善学习、有责任、高修养"的品质。一、坚持育人为本,必须德育为先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制订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的理念,不仅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而且寓德育于管理之中、活动之中。大胆实施德育新举措,重点从"学做人"抓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因此课程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各类课程之中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14,(7):F0003-F0003
该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德育为首,以创新精神培养为办学宗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丰厚的办学底蕴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办“规范+特色”学校,育“合格+特长”学生,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扬校”办学宗旨,强化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竞争是一种奋斗求胜精神。自强争优秀、竞争求发展乃社会环境之必然。时势呼唤竞争意识,青少年是竞争的一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点在青少年,中小学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三个代表”雏型人才的重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领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竞争意识的培养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教育科学育人。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小号手到小主人“百业以人为本,百行以德为首”,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以下简称市二小)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把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9.
海泉 《云南教育》2001,(17):8-9
陆良县文化小学有着四百多年悠久的办学历史,是陆良县惟一的云南省一级二等示范小学。多年来,学校始终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首位”,做到“五育并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红旗大队、省“文明单位”、省“文明学校”等光荣称号。最近几年,学校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制定方案落实措施,狠抓深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以德育为首位,抓“做人”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已成…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校狠抓素质教育,凸现办学特色,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和做法。一、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百年树人德为本”。长期以来,我们狠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健全德育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