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对江西某高校学生的手机消费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揭示了当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一些特点。大学生手机"热"的背后是大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理性追求的结果,同时大学校园手机"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予以充分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手机,特别是智能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但拥有手机,而且越发离不开手机,这些移动电子设备已经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实际上,手机不仅可以娱乐,更可以用来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大学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需要,帮助他们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学习绩效、改善学习状况.本文从移动学习入手,介绍了Lectora软件及其优势,并基于此软件以"大学英语四六级阅读理解"为例来展开实验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手机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使手机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新兴平台,而手机网民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新群体。其中,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而了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现状,分析手机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改变,是适应3G时代发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热点。该研究针对此问题,采用了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调查表",对重庆市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手机网络使用率和依赖度的相关因素、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但对手机的严重依赖也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影响,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对河北省5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结合人格测量分析来探讨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结果显示,具有外倾、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较为严重。文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策略,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来全面关注并加强手机的合理使用,防止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情感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工具,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以及心理状况等.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过于依赖手机的使用,"手机焦虑症"、"低头族"等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遍应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各高校应该有效的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5,(1):180-182
手机媒体如今已成为了最时尚、最便捷的大众化媒体,新兴的手机媒体功能,一直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以邢台学院大学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大学生手机媒体的使用状况及其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手机成了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人手一机”的景象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需从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努力消除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手机依赖量表对782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寻求意义感与手机依赖、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494~-0.319)。拥有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796~-0.21 7)生命意义感与手机依赖及各维度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r=-0.51 9~-0.21 2)。寻求意义感、拥有生命意义感能正向影响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寻求意义感对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作用大于拥有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多数人的使用工具。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的分析,了解了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手机对于大学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探究了负面影响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有效利用手机并改善手机使用弊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289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状况和手机成瘾倾向以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经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目前手机使用情况非常频繁。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地区大学整并政策是在为了追求最佳规模效应,竞争有限的资源,调整大学结构,进而提高大学运作效率的初衷下出台的。台湾当局通过经费支持等措施推进大学整并工作的开展,并主要以校内整合与校际整合两种方式进行,以公立研究型大学为重点。但从其整并的实施来看,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最适规模、特色化、机构认同等。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地方高校发展目标的定位问题,认为一些地方高校一味求大、求全、求名、求利,存在错位现象,导致各校发展目标的定位趋同,并将引发各种弊端.在此基础上,综观先进大学正确定位的发展历程,提出地方高校应该在宏观上根据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和导向,并在这个大背景中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在微观上应该按照办学类型,瞄准服务空间,注重各自的办学特色,恰当地对发展目标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3.
制度性保障是大学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严重的偏离。针对这一问题,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南开大学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大学社会责任制度设计的差异塑造过程为例,揭示了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制度设计出现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观念差异导致了大陆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定位的不同;参与主体差异导致了两地大学社会责任运作模式的不同;权力的不对称性差异使得两地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过程呈现为“顶层设计”与“多主体参与”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一些改善大陆大学社会责任制度化的意见,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大学社会责任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了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具体案例指出了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必须充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中“人”的因素,应将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与其它内部管理控制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以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并对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近十年美国公立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支出数据。研究发现: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中教学科研经费是主要支出;经费总支出与一流大学的排名没有显著相关性,但部分经费支出对大学排名有显著影响。对于无医院服务支出的高校,公共服务支出与大学排名显著正相关;对于有医院服务支出的高校,辅助经营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大学排名的提升,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却相反。因此,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比增加总额更为重要。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革新经费支出配置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费配置体系,增大学校各类服务支出。  相似文献   

16.
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2 0世纪下半叶 ,部分研究型大学奋起创新创业 ,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 :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生产率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己任 ,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创业型大学的这种“社会服务”改造和提升了大学第三功能的形式与内容 ,也改造了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和面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宗旨和目标代表着大学的内涵。对比中西方大学的宗旨与目标可以发现,其共同点是通过教育使自然人成为能与他人和睦共处、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无论《大学》中所言“亲民”,还是《学记》中的“化民易俗”,都强调“爱国”“为国”的观念,作为维持宗法亲情社会秩序的“礼”也就成为了大学的核心理念。中国近代大学虽然是“舶来品”,但坚持了中国的人文传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而西方大学更看重知识与科学,强调纯粹理性的观念,尤其是大学被移植到美国后,又发展出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学之道”在“中西合璧”的基础上有了两点新的重大发展: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强调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此两点与传统大学之道之间具有包容性与逻辑合理性,也是当下我国必须坚持的“大学之道”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从19世纪洪堡引入大学科研的原则以来,大学的科研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科研中对真理自由追求的精神逐渐丧失,大学的状况也随之改变。发展至今,大学科研已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中,且科研本身在目前的环境下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牵制了大学教学等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本科教学方面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领导体制对于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和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领导体制的形成是与党和国家对民办高校的宏观管理、学校的办学积淀和未来发展规划相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符合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道路的领导体制和治理模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董事会制度不够健全、校长聘任使用不够规范、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有力、监事会职能不够明晰、领导班子建设和管理不够到位等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阻力。伴随着民办教育的新法新政,民办高校领导体制进一步优化,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的民办高校治理制度设计。要使这一制度设计真正释放活力,从"良制"走向"良治",需要民办高校立足于自身实际,从"办好社会主义的民办大学"这一总要求出发,加强和完善党组织的领导,在优化和完善董事会制度、赋予和保障校长行使管理权、建立和健全监事会制度、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等方面做大量细致工作,转变观念,捋顺关系,使彼此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真正推动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和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实现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建设应以师生为本,将育人当做重要责任,无论什么时候,师生均是学校主角及学校工作的着力点。时代呼唤高校“建绿色校园育绿色文明”,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实施基于绿色环境培育、教育、熏陶人这一特色办学思路。当前,具体进行“绿色校园”特色建设时还存在目标不够明确、组织领导不够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绿色校园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对此,在进行高校“绿色校园”特色建设时应予以重点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