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中肯定“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从实现“体面劳动”中认识劳动的伦理精神、从创建“劳动自治、民主管理”的目标中获得劳动自治,进而阐释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动观深刻阐明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等观点。马克思劳动观对新时代现实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新时代青年劳动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以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劳动观为指导,引导新时代青年从思想上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从实践出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中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敬业以职业为形式,以劳动为内容,劳动观决定敬业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揭示了劳动教育是教人求真、教人至善、教人臻美的有机统一内在逻辑。高职生由于对敬业认知的“前结构”阙如,且受到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强势挑战,尤其需要在劳动教育中以“真”见“知”、以“善”领“情”、以“美”导“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起他们的敬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劳动观是人们对自身以及他人劳动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观的核心内容决定其理论形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环境及现实状况的差异使得不同时期劳动观的核心内容也随之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历经五次历史性跨越,形成了以集体本位、共同富裕、社会财富创造、以人为本、崇尚劳动为核心的五种精髓相通又各具特色的劳动观。  相似文献   

5.
智能时代人类的劳动方式正在发生许多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机器换人”而导致劳动者丧失劳动机会从而带来了劳动的存在论问题,因数字劳动对劳动与休闲界限的模糊、劳动的物质性和目的性等特征的消解从而难以分辨劳动与非劳动的区别所导致的劳动的认识论问题,因“玩劳动”对劳动的育人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生存意义的解构而导致的劳动的神圣性问题,因平台化劳动对雇佣关系的隐匿而以“自我监督”、“自我剥削”及“主动性受迫劳动”等方式所加深的劳动关系问题。这既是智能时代对劳动提出的新问题或对劳动观形成的新挑战,也为劳动观的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主要源于理论维度、文化传统、现实关照、实践养成四个层面。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内涵从劳动价值观、劳动创新观、劳动幸福观、劳动教育观、劳动实践观、劳动精神观、劳动共享观等维度对“何为劳动”“为何劳动”“如何劳动”等问题作了科学回答。习近平劳动观的主要价值在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者,汇聚劳动力量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相似文献   

7.
“玩劳动”是数字时代“产消合一”劳动行为的典型具象表达。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玩劳动”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生产方式作用下的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在劳动与休闲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自由的劳动,释放劳动创新的潜能,是“玩劳动”在数字时代的积极朝向。然而,“玩劳动”往往与享乐主义、“躺平”主义、消费主义等相互交织,以享乐化、娱乐化、否定化的形式出现,对社会劳动观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为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根本,发挥劳动精神引领作用,在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中引导和规约“玩劳动”,赋予其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标准。  相似文献   

8.
劳动观反映人们对于劳动的一般看法或根本观点,影响劳动者对于劳动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劳动观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人类劳动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导向性意义.从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视角来审视,劳动观教育主要体现为劳动创造观、劳动社会观、劳动尊严观、劳动幸福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社会主义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经验告诉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人们在平等条件下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式的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互助合作的社会活动,是逐步向着人的高度“自主活动”发展的行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以三种状态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自觉地善待自己的基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者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有机融入,必须明确回应“融什么、怎么融、为什么融”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融入其中的核心精髓,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释。深度融入对大学生、高校乃至中华民族皆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助益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劳动教育培根铸魂;能够助力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彰显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出发,具体论述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其依据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核心就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心就是用科学的内容和方法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离不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试从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所体现的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内涵来阐明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以期正确理解和奉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它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因此,必须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探索新规律,在内容、载体、机制、主体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这一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以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这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市场经济的共有特点,又增加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时期,张岱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命题。张岱年认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新道德的基本原则,忠、信、慈、孝、廉、礼、勤、俭、勇"九德"是新道德的基本规范,并认为应从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道德与法制的关系及企业伦理道德等方面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张岱年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观体现了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的理论特色,它是建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重要的伦理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所谓"五名教育",就是选择与荣辱观相关的"名人"、"名言"、"名事"、"名著"、"名胜"教育学生。"五名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来促进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五名教育"的实施应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又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把握“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才会有实效。  相似文献   

19.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深刻认识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确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艰苦奋斗为荣是邓小平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艰苦奋斗为荣是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以艰苦奋斗为荣,就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禁止对任何东西的破坏和浪费,就要倡导以艰苦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就要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就要反对干部特殊化,坚决惩治腐败。弘扬邓小平以艰苦奋斗为荣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现代青年健全人格的培养,是预防腐败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