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苛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叶长英 《快乐阅读》2013,(30):56-5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钱晓洁 《考试周刊》2014,(22):54-5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基于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基于这样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语文课程,使学生获得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结合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更好地从事实践活动.更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7.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实践是什么呢?不就是读书吗!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中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才能逐渐体会、进而熟练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让学生读懂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仇翠红 《广西教育》2013,(13):51-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依据课程标准,利用教材找准抓手,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黄洁 《考试周刊》2014,(96):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看,其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要么  相似文献   

12.
李传鹏 《语文天地》2011,(14):54-58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综合性学习试题历年备受命题者青睐,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011年此类题的内容设计主要分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8,(6):28-31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腾飞 《成才之路》2013,(20):96-9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落实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文本尽可能多地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周林 《广西教育》2012,(29):20-21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生活中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不断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王海霞 《辅导员》2014,(15):85-85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毋庸置疑,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是仅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可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练、用,注重在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毋庸置疑,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是仅仅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实践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听说读写的实践都是运用。可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练、用,注重在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