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对体外培养微小膜壳绦虫的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镜对比观察吡喹酮、阿苯哒唑和甲苯咪唑作用于微小膜壳绦虫72h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微毛、皮层、基底膜、肌层、实质组织层均有破坏作用,吡喹酮对虫体皮层破坏较严重。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虫体皮层破坏程度低于吡喹酮,但对肌层、实质组织层破坏较吡喹酮略重。结论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对微小膜壳绦虫均有明显杀虫作用,作用强度以吡喹酮最强,其次是阿苯哒唑、甲苯咪唑。  相似文献   

2.
应用形态学方法,对比观察了吡喹酮、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吡喹酮作用强而迅速,虫体表皮破损,节片严重溃蚀;甲苯咪唑和阿苯哒唑的作用较弱而缓慢,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对三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是人体内寄生的一种小形绦虫。文献记载,该虫一般长5~80mm,节片数约为100~200个,宿主体内寄生的虫数少时,如仅1~5条,虫体长度可达120mm,节片数多至1,000个。最长的描述为140mm,但节片数目不详。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鼠体内自然感染的两条特大型短膜壳绦虫,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小绦虫,是人、鼠体内常见的寄生虫。该虫发育中除需昆虫(蚤、甲虫)作为中间宿主外,也可在人、鼠体内由虫卵直接发育为成虫,造成人、鼠自体内重复感染。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人体内可大量繁殖数千条之多。因而临床上认为,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若感染此虫需先驱虫再用药.关于虫卵在宿主体内是如何孵出导致自体大量感染的报道较少,现将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吡喹酮的副反应及防治。方法:对口服吡喹酮致急性肾功衰的个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认吡喹酮致急性肾功衰。结论:吡喹酮有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对短小绦虫卵的破坏作用.方法从虫体孕节中涮出虫卵,放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按时观察形态变化.结果左旋咪唑对虫卵破坏作用大于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结论三种药物对虫卵都有破坏性.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是指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脑内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因饮食不佳而获病,是一种影响劳动力、威胁生命的常见病。既往无特效药物。近年来,试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16例,证实其疗效超过以往任何药物。但治疗过程中药物反应也很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癫痫等,严重者可因颅内压增高、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当前血吸虫病的治疗依赖于吡喹酮,长期、大规模使用吡喹酮存在耐药性风险,开发新型抗血吸虫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综述近十年来抗血吸虫药物的研究新进展,重点介绍吡喹酮衍生物、天然抗血吸虫药物、一些现有药物、金属有机配合物以及酶抑制剂等抗血吸虫活性研究,认为开发新的药物作用靶标是今后抗血吸虫药物研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短膜壳绦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记载。多数患者无明显体症,少数严重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慢性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质淡、脉濡弱等症。依  相似文献   

10.
吡喹酮改性化合物灭血吸虫尾蚴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改性后可以得到一系列新型薄膜扩散灭蚴剂.本实验对其进行了筛选,并得到了几种灭蚴效果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鼠日本血吸虫病模型,第7周用吡喹酮杀虫后喂以中药制剂,分别于用药不同阶段对肝组织相应变化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感染血吸虫后,光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与胶原纤维分布明显。经中药制剂治疗后,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电镜观察感染未治疗组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分布广泛。经中药制剂治疗组,上述细胞及胶原纤维相应减少。结论:中药制剂可以减轻病变程度,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病例:男性,36岁,全头持续性胀痛40天伴阵发性加剧,左眼视力下降20天。既往有食米猪肉及解绦虫便史。查体:左眼50cm外数指不能,左眼底视乳头颜色苍白,颞侧及黄斑区可见囊尾蚴。双下肢Babinski's征( )。脑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见异常。血及脑脊液囊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均阴性。MRI示:T_1加权像脑实质内弥漫性粟粒样低信号区;T_2加权像脑实质内弥漫性粟粒样高信号区。诊断:脑囊虫病。给予吡喹酮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出院。 讨论:我地区为脑囊虫病高发区,因该病临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中的演示实验--渗透作用,其使用的半透膜有多种选择,如玻璃纸,肠衣膜,膀胱膜及蛋壳膜、种子的种皮等.其中,蛋壳膜是较经济、常见、易获取的材料.如何用鸡蛋制出效果好的蛋壳膜实验材料呢?本文就不同浓度盐酸对制壳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电磁屏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静电屏蔽、静磁屏蔽与高频电磁场屏蔽。这三种屏蔽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电磁场进入到某个需要保护的区域中.原理都是利用屏蔽壳对外场的感应产生的效应来抵消外场的影响。不过,由于所要屏蔽的场的特性不同,所以对壳屏蔽的要求和屏蔽效果也就不同。下面分别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物学课本对绦虫病的有关知识作了一定介绍 ,但未点明“什么是囊虫病” ,且对绦虫病的“流行因素”及其“存活环境”介绍得不详或未作介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 ,学生却常问起这些问题 ,因此讲述这部分内容时 ,有必要适当补充有关内容 ,以培养学生自觉的防病意识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1 巧妙对比点出什么是囊虫病学生常常将绦虫病与囊虫病这两个概念混淆 ,所以我将绦虫病、囊虫病这两个概念同时对比提出 :绦虫病、囊虫病是由同一种寄生虫 (猪肉绦虫 )的不同生长阶段寄生于人体所致。猪肉绦虫病是由于猪肉绦虫成虫寄生在人小肠内引起的 …  相似文献   

16.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让其暴露在含0,5,15,45,135μg/L辛基酚(OP)的养殖水体中,暴露24,48,72,96,120 h后取样,分析测定凡纳滨对虾壳膜与内脏 NAGase 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 OP 对对虾壳膜 NAGase比活力基本起激活作用.暴露72 h内,壳膜 NAGase比活力无显著性变化;暴露96 h时,5,15,135μg/L OP均对虾壳膜 NAGase 比活力起极显著激活作用(P<0.01),45μg/L OP 对虾壳膜 NAGase比活力起显著激活(P<0.05);暴露120 h时,15,135μg/L OP 对虾壳膜 NAGase 比活力仍表现为显著性激活作用(P<0.05),但5,45μg/L OP 对壳膜 NAGase 的比活力影响无显著性.而水体 OP 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基本起抑制作用.在15μg/L OP体系下暴露24 h,内脏NAGase极显著下降(P<0.01),其他 OP浓度下无显著性变化;不同浓度下暴露48 h,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均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5μg/L OP体系下暴露72 h,对虾内脏 NAGase比活力无显著性下降,其他 OP 浓度下的对虾内脏 NAGase 比活力均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15,135μg/L OP 体系下暴露96 h,内脏 NAGase 比活力也分别出现极显著(P<0.01)及显著性(P<0.05)下降.可见,OP暴露对对虾生长发育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安地区鱼类寄生绦虫种类的形态观察描述,绘制简图.调查几种鱼类绦虫的感染情况.发现了五种绦虫:日本棘叶绦虫(Echinophallus japonicus Yamaguti,1934),感染率50%(5/10);细长副头槽绦虫(Parabothriocephalus gracilis Yamaguti,1934),感染率50%(5/10);突吻纽带绦虫(Lytocestus adharens Cohn,1908),感染率40%(4/10);长节头槽绦虫(Cephalobothriumlongise gmentum Wang,1984),感染率100%(10/10);四边首属种名未定(Tetragonocephalidae Yamaguti,1959),感染率100%(10/10).  相似文献   

18.
犬复孔绦虫病是由犬复孔绦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是犬、猫常见的寄生虫,偶可感染人体。但由于儿童喜欢抚玩犬猫,因此有更多机会感染本病。文章对犬复孔绦虫的病原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电磁屏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静电屏蔽、静磁屏蔽与高频电磁场屏蔽。这三种屏蔽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外界的电磁场进入到某个需要保护的区域中,原理都是利用屏蔽壳对外场的感应产生的效应来抵消外场的影响。不过,由于所要屏蔽的场的特性不同,所以对壳屏蔽的要求和屏蔽效果也就不同。下面分别向大家作简单的介绍。一、静电屏蔽静电屏蔽的目的在于防止外界的静电场进入到某个特定的区域。静电屏蔽所依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机制及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测定心房参数 ,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 ,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A)及心房相对不应期 (RRPA)用药前后变化。结果 :阵发房颤 36例 ,服用胺碘酮后显效 2 3例 ,有效 7例 ,显效 6例 ,显效组与有效组ERPA无显著差异P >0 .0 5 ,两组与无效组ERPA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RPA变化三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ERPA缩短是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基础 ,胺碘酮有效控制阵发性房颤作用机理之一是延长ERPA ,胺碘酮无明显缩短RRPA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