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原子的最高主量子数,成σ键数目,未参与形成离域π键的弧对电子数和元素的Allen电负性,建立了一种分子连接性指数(^1x)。它与26种单中心无机含氧酸酸性PK1的线性方程为:PK1=23.1941-10.6711^1X,r=-0.9978。结果表明:^1X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单中心无机含氧酸酸性的PK1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原子成叮键的电子数,原子直接键连的氢原子数目和原子在形成离域π键时所提供的Pz电子数,定义了一种原子点价公式,构建了分子连接性指数。研究了脂肪醇对蝌蚪麻醉活性,沙蜀幼虫麻醉活性,藤壶幼虫麻醉活性,番茄植物毒性和红蜘蛛毒性与分子连接性指数^1x的相关性。研究了取代苯并咪唑抗菌活性,取代苯甲醇对黑曲霉幼虫抑制活性分别同分子连接性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连接性指数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可用于预测其它取代苯并咪唑、取代苯甲醇和脂肪醇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键能/键长指数mZ及对无机氢化物pKa1值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Randic分子连接性拓扑指数^m X的启发,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分子连接性拓并指数^mZ。用^mZ的0,l阶指数^0Z,^0Z和^1Z,^0Z和杨频的ρ值分别与ρ区无机氢化物的pKa1值关联,拟合成3个线性方程,其相关系数与相关指数分别为0.9938,0.9944和0.9948,拓扑指数的结构选择性满足唯一性表征。预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描述金属卤化物标准生成焓H的键参数函数,即用电荷数z与半径r之比、电负性x、主量子数n研究了它们与金属卤化物标准生成焓H的相关性,用MATLAB语言算得相关系数为R=0.9910.结果表明金属卤化物生成焓与z/r、x、n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如下:△H=696.6372 45.4539[z1/r1/0.77)^2 z2/(r2/0.77)^2] 25.8218n^1/3-453.5393x  相似文献   

5.
结论1 以点(x0,y0)为圆心、以r(r为参数)为半径的圆系方程为:(x—x0)^2+(y-y0)^2=r^2.  相似文献   

6.
一、取代反应 1.概念与特点: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其特点是"交换成分,有上有下".2.常见反应:(1)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酚等的卤代反应.如。  相似文献   

7.
在Randic分子连接性拓扑指数的基础上,将Randic的δi修改为原子结构特征参数δi':并在邻接矩阵基础上建构连接性指数mH,其具有优异的结构选择性。用^0H、^1H分别与20种金属卤化物、7种碱土金属卤化物、27种S区金属卤化物的晶格能(U)相关联,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0、0.9997、0.9923。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测定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ZorbaxC18柱,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308nm.结果:蛇床子素的线性范围为25.6~186.8mg·L^-1,回归方程为Y=4.352×10^4X+1.062×10^2,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1.02%;异欧前胡素的线性范围为1.66~20.4mg·mL^-1,回归方程为Y=5.736X10^2X+1.122,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1.0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独活中蛇床子素和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笨酚是中学阶段接触的一种重要的烂的衍生物,为了深入理解其性质,笔者就其取代、显色反应做了一系列实验,现象十分有趣.-.笨酚的取代反应:实验一:向苯酚浓溶液中,逐滴加入浓澳水.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振荡,白色沉淀马上消失,继续滴加浓滨水,最终产生白色沉淀.解释:初始产生沉淀,说明反应:确已发生,但沉淀振荡后又消失,显然是难溶于水的三演苯酚溶于过量苯酚所致,随着演水的加入,笨酚不断被消耗,最终即可观察到三演苯酚的白色沉淀.实验二: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稀澳水至过量二现象:无明显现象实验三:向苯酚的…  相似文献   

10.
在HAc介质中,Hg^2+能灵敏催化a,a-联吡啶(bipy)取代[Fe(CN)6]^4-中的CN^-配位基的反应形成[Fe(bipy)3]^2+络阳离子,而该[Fe(bipy)3]^2+络阳离子和四溴荧光素阴离子(FinBr^-4)作用形成的[Fe(bipy)3]^2+-[(FinBr4)2]^2-离子缔合物可在滤纸固体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据此建立了[Fe(bipy)3]^2+-[(FinBr4)2]^2-离子缔合物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6~16(fg/斑)(0.4μL/斑,对应浓度0.004-0.04ng/m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p=1.058+7.671CHg2+fg/斑),n=7,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0.18fg/斑。所建方法用于人发、香烟样品中痕量汞(Ⅱ)的测定,结果满意。本文同时探讨了离子缔合物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测汞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50℃和46℃时,苯酚和对苯二酚在水中的相行为,它们明显不同于苯酚-对苯二酚在异丙醚中的情形。混合酚类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各个酚单独在水中的溶解度,而酚类与水的两相共存区域则显著被压缩在较小区域,当对苯二酚百分浓度超过3.2%时,混合酚类完全混溶于水中。另一方面,混合酚类在水中完全混溶区域显著扩张,对苯二酚最大质量百分浓度可达25.8%.  相似文献   

12.
文中对近年来用色谱法分析酚类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介绍了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微波萃取四种样品预处理方法以覆利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测定的方法,从而,对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污水中挥发酚的检测质量,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评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城市污水中的挥发酚的测量不确定度。通过识别了测量过程中不确定的来源、分析各分量的产生、计算了该法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02 1 mg/L(k=2)。结果表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自仪器重复测定的分散性,其次是工作曲线拟合及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因此,在运用该分析方法时,首要保证仪器运行的稳定性,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减少该过程输入的不确定度。此外,样品前处理在该测试中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贡献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酸酐、苯甲酰氯直接酰化反应,"一锅"法高效地合成了系列羧酸苯酯类化合物.考察了酰化试剂的类型、物料比、反应温度、时间对酰化产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当一元酚与乙酸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微波加热温度为130℃,反应10min,乙酰化产物的产率在92%以上;二元酚发生乙酰化、苯甲酰化反应的时间相对较长,且产物的产率有所降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2种羧酸苯酯,产物结构通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可控微波加热技术,在无溶剂无催化剂的条件下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酸酐、苯甲酰氯直接酰化反应,"一锅"法高效地合成了系列羧酸苯酯类化合物.考察了酰化试剂的类型、物料比、反应温度、时间对酰化产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反应条件.当一元酚与乙酸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1,微波加热温度为130℃,反应10min,乙酰化产物的产率在92%以上;二元酚发生乙酰化、苯甲酰化反应的时间相对较长,且产物的产率有所降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合成了12种羧酸苯酯,产物结构通过测定熔点、红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HELP法在水中酚类色谱重叠峰的分辨与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分浓度比为1:50的范围内分辨光谱与真实光谱十分吻合.在104-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分辨色谱的定量结果线性关系良好.分辨下限3.0×10-7g/ml,相对标准偏差5.0%.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和测定有机污染物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毒性 ,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的基础上引入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建立了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的结构 -与毒性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 (R =0 96 0 ) ,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出 4个参数建立一新的QSAR方程 (R =0 95 8) ,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类化合物危害性的定量评估和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光果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和总酚提取工艺,为其细胞培养或高产细胞株筛选时成分检测提供参考.方法:以光果甘草愈伤组织干粉为材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液料比、乙醇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其总黄酮和总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工艺优化所得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为50:1、乙醇浓度60%、温度50℃、时间60 min;总酚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为50:1,乙醇浓度60%、温度70℃、时间25 min.结论:该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细胞培养或高产株筛选时中总黄酮和总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葛花中的总黄酮、花青素和总多酚的含量,为野葛花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野葛花在花蕾期、盛花期和终花期时总黄酮、花青素和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盛花期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1.61%、2.12%和4.11%.提取野葛花的总黄酮、花青素和总多酚时,适宜在盛花期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