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个高峰,尤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创新方面,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 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传奇中,作者塑造的女性多是与男性产生情感纠葛的妓女.本文尝试从唐代妓女职业的历史发展与唐代妓女和文人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唐代文学中,经常把妓女称作仙女;<聊斋志异>中的狐女与清代文言小说中记载的某些妓女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一切都预示着她们的现实蓝本可能就是妓女.封建社会中男子对妓女的要求与对良家妇女的要求是不同的,<聊斋志异>中狐女的那些勇敢行为并不是作者在提倡女性解放,而依然是男权社会男子对女子统治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妓女与词     
文章旨在弄清唐宋间人士大夫与妓女的关系中所包含的文化,审美和精神,化述包括三个方面,当时社会的妓女制度与妓女本身的素质,词人与妓女相交的文化风貌,词人对妓女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4.
仙妓合流是唐代诗中出现的学现象,其中,仙女与妓女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学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唐代许多女冠兼有娼妓之身份,其根本原因要从宗教理论和社会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代女冠是特殊而又带神秘色彩一群。她们广泛自由的社会交往、风流浪漫的生活,使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她们与妓女联系起来,于是便流行着“唐代女冠似妓”的说法。这一说法的产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原因,与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心理以及女冠的生活方式、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女冠是唐代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从唐代开始直到清末民初,描写妓女的生活和命运的传奇和小说不下数百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应该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冯梦龙笔下刻画的杜十娘与其他妓女相比.更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以及捍卫自我尊严.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也是匠心独用,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唐代许多城市里青楼林立,妓女蜂拥糜集,数量惊人,对于唐代乐妓,论者往往笼统称之,其实,由于所属有别,其类型多有不同,有宫妓、官妓、家妓、散妓的差别,除了依靠出卖技艺色相为生,更有各种身怀各种技艺的女艺人亦被称为妓女.为明彼此差别,还原本来面目,本文立足于唐代笔记小说资料,特做考辨.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背景,使一些妇女沦为妓女,在六朝乐府民歌中有一部分妓女之歌.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妓女的生活和情感,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9.
唐传奇《李娃传》的爱情故事情节存在着由悲剧到喜剧的转换。“李娃对郑生有无真情”的问题无法定论,且与情节的发展之间并无太大关系。出身妓女的李娃懂得遵从唐代“狎妓文化”的潜规则,郑生却试图打破这一点,因而落得悲剧下场。李娃最终与郑生结合,成就喜剧的大团圆结局,是一个从妓女到节妇的转变过程,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封建门阀制度的迎合,而非反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小说中“进士与妓女”的母题之滥觞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至唐代出现了专事描写妓女与土人盘桓酬酢的诗文小说,它是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之后的产物,也是中古土人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旨在剖析其文化背景及审美取向,并兼及其在后世的流变。  相似文献   

11.
唐贞元时期,社会风气、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行为方式都远离了传统而呈现出“荡”的特征,在士人的思想和创作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引导、促成了元和诗风的大变,即“怪”的风格特征的形成。贞元之“荡”可以称之为元和诗风大变的前导,贞元时期是诗歌从盛唐走向中唐的关节点,在唐代诗史流变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一时之间,西京长安城中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对佛教的接受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为什么在当时的京都长安会出现如此繁荣的佛教文化传播现象呢?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佛教满足了民众的多重社会文化心理需求,即:情感需求、知识需求、政治需求、宗教需求及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13.
杜荀鹤的交游诗在其留存的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分析其交游诗歌,不仅可以展示唐末五代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中诗人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在乱世中漂泊的人生历程,并且进一步揭示其中蕴含的诗人形象和情感特质,以及对其整体诗风的影响,从而肯定杜荀鹤交游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承隋启宋的唐代科举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通过对唐代科举制度的缘起与特点的分析与归纳,得出唐代科举制度的有功之论:为下层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仕途,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空前发展,对社会政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公共制度,唐代科举制度对世界政治制度、文教制度与社会心理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旧唐书》对李商隐评价歧异之处,主要表现为政治态度和创作成就两方面。对二者评价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可对李商隐在唐末五代和北宋的接受状况有更为客观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唐朝禁官商合流政策之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商合流是唐朝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宦官势力的兴盛,大批工商皂隶跻身于仕流行列,形成官商合流。官商合流带来了许多的负功能,形成异化的社会流动和不合理的社会结构,特别是危及到了唐朝的统治,引起了统治者的不安,故实施以律令圣谕为形式的许多政策予以遏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7.
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时,以西域乐舞为主体的“胡乐”在中原风靡一时。领导时代新潮流的唐代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西域乐舞多姿多彩的民族风貌、异域情调,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呈现出了具有浓郁西域文化气息的具态的西域乐舞,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精彩绝伦的西域乐舞诗既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从而成为独具情韵的诗苑奇葩。  相似文献   

18.
唐代商人家庭在情感、财产、社会地位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使得其家庭的情感交流功能和经济功能均无法正常实现;虽在政治功能方面,其家庭先天赋予的贱粪身份在人们的观念中渐趋弱化,但终归退不过封建政权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唐宋女装既有沿袭又各具特色。唐代女装雍容华贵、性感大方,而宋代女装清新自然、典雅娴淑。唐宋女装风尚出现转型的主要原因是唐宋社会变迁和服装本身的规律性变迁。  相似文献   

20.
唐长安城的里坊制,既是一种城市建筑规划,也是一种城市管理的社会秩序。进入盛唐以后,这样的城市体制与当时的社会繁荣、民族交流、文化开放格格不入。唐长安居民生活在这样的形制独特的城市里,在文化开放与体制禁锢的搏奕对抗之中,充满了欲望的压抑与释放的要求,结果形成了"唐人尚文好狎"的独特的都市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