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释文·古文尚书音义》载录了陆德明所见的版本异文共计217个,含有这些异文的条目中兼录注音的有149个。这些音切与该条中的异文有着复杂的关系:有的为字头注音,有的为异文注音,有的为字头和异文注音,有的只是辨别异文。仔细考辨这些音切与共现异文之间的关系,辨别这些音切的性质与层次,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经典释文》体例的认识,也有助于利用这些音注材料进行语音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四书章句集注》被注音字多音现象的研究,发现朱熹对《经典释文》与《孟子音义》中的相应读音择善从之,存在着与《释文》、《音义》注音顺序不一、增音等情况。可见,朱熹并非迷信前人的注音成果,而是广采众说,有目的地裁择或补充。  相似文献   

3.
《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作者贾昌朝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参考《说文解字》,对《经典释文》所录存的巨量音切资料进行了会集系联,从中选取了经籍中常用的1100多组异读词,并逐一作了音义上的对比与分析。将《音辨》异读音义与《释文》进行比较,可以管窥贾氏选择异读字音义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广韵》“重”有“直容切”、“直陇切”、“柱用切”三个读音,其中“直陇切”和“柱用切”两个读音是否区别意义,古今音兼注的古汉语字词典在此问题上存在分歧。论文从《广韵》出发,根据《经典释文》“重”注音所显示的音义关系证明“重”的“直陇切”和“柱用切”两个读音是辨义的读音。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制作好质量上乘的电子文本《经典释文》的前提下,先对《经典释文》所引的各家音切进行标注,建立XML文档,然后运用XML的相关技术(XSL样式表)把各家音切分别提取出来.我们统计到的音注家只有97家,我们可能遗漏了几家,但离《经典释文》号称引录230余家音切相差甚远.虽然《释文》引录了100家左右的音切,但是引录音切在100条以上的也只有10家.  相似文献   

6.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庄子音义》集东汉至隋唐时期众家对《庄子》研究之大成,堪称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空前大汇总。现代流通较广的通俗本《庄子》是陈鼓应所写的《庄子今注今译》,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异文现象。文章从《庄子音义》所见异文,浅议《庄子今注今译》异文选取之失。  相似文献   

7.
《辞源》中“ ”字cong音下辖有疾容切、疾用切两个不辨义古音。借助《广韵》、《经典释文》对“使”字cong音的注音、释义,能证明《辞源》中“使”字cong音下的疾容切与疾用切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两古音,不应处理为不辨义,也不应与zong音似用切简单归并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唐代道士史崇玄所撰《一切道经音义》佚于元末以前。从北宋陈景元所录史氏《音义》看,史氏音注并非仅仅注音。史氏反切与《切韵》特别是王仁煦《刊廖补缺切韵》关系密切。史氏形义之注亦有资小学。  相似文献   

9.
散存于《经典释文》等书之中的刘昌宗音切,在文字方面,存在一些易生误导和易致误解的问题有待廓清。本文围绕这一议题,分四个系列提起讨论:引述人改拟注音字的问题,可从引述通例上着手定夺真伪;某些音切的主名,可通过相关材料比证的途径进行确认;注音字多音的问题,可结合刘氏音切的具体实际,采用三种方法进行辨章;音切变例问题,应从被注字和注音字两方面着眼,在联系言语作品等相关因素考揆形音义的基础上进行辨章。  相似文献   

10.
《朱子〈论语集注〉初探》一文认为:《论语集注》在注音、释义方面是以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为依归"。其实,对于《释文》的注音,《集注》是批判地继承;《朱注》在释《论语》经义时,只是偶尔采取《经典释文》之说,更多的是采择比《经典释文》早的古注、小学类的书的释义以及其它较早文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简称《释文》)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考察《资治通鉴释文》音切特征之大貌,可烛照宋代语音特点。南宋语音处于上承北宋、下启元代语音变化的阶段,反映着中古音系向近代语音系统的过渡与转变,这一阶段的音变现象研究属于语音演变转型期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群经音辨》七卷,北宋贾昌朝撰,是继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之后又一部重要的音义兼注著作。它的出现,不仅是我国古代音义之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又与当时的语言及经学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群经音辨》所辨析的材料虽然皆来源于《经典释文》,但它又自创体例,自成系统,显示出了与一般的经学传注和小学纂集类著作不同的工具性特点,对指导当时的读书人阅读经典以及对后来的辞书编纂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影响。因而,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隋唐古文献学家陆德明所撰《经典释文》贯通经玄之学,突破一家之见,对于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观点考证异同、取法总结,音注和训释方式都不拘一格.尽管当时校勘一学尚处于发展状态,陆德明训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本前代精华,结合运用运用音韵、训诂、文字学的多方知识校释异文,订正了前人音切中的诸多误字,取得了很高的校勘成就.  相似文献   

14.
徐铉注音是以《唐韵》为主要依据的。音义错位的现象,即徐铉注音与许慎释义不能对应,义错位现象选例作一些辨析。但仔细核查徐铉注音与许慎释义,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徐铉注音另有义,而许慎所释另有音。文章就此类音  相似文献   

15.
《经典释文》是陆德明给《周易》等1 4种经典所作的音义,本文对《释文》的作者、编纂旨意、内容、体例、成书年代、影响作了简要的介绍,旨在使人们对《释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南华真经直音》上承《经典释文》,全书主要采用直音法给《庄子》(即《南华真经》)的文字作注,另辅以反切和标注四声等方式注音,是一本主要采取直音法注音的道典音书。全书注字简明,浅近易读,在语音研究上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礼记音》补校许建平斯2053背唐写本《礼记者》,是南北朝时的一种音义著作。①残卷之音切,有以本字之音切破读经注原文者;有因经本不同,收异音而不列异文,致音与字不相合者;有兼收一字之异音者;有因传抄而致讹者;有为方言音者;等等。若不精加枝勘,难免成为...  相似文献   

18.
《经典释文》为唐代陆德明总结东汉南北朝以降经学家音义汇释的集大成之作。这部规制宏大的著作之中,其资料来源未必全为陆德明个人汇集。从古代文献著录、《经典释文》的内部体例以及同时代相关学者的著录资料来看,其中有借鉴前人音义汇释著作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干"均据<集韵>"居案切"立"gan<集韵>居案切"的音项或条目,收与<集韵>"居案切"下所释"扦也"义相当的"捍卫"义等,不妥.从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材料来看,"干"作"扦也"义常读"古寒切","居案切"只是个别经师的读音,两部字、词典应取消据<集韵>"居案切"所立音项或条目,将收在该音项或条目下的"捍卫"义等调整到据<广韵>"古寒切"所立的音项或条目下.<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将"狙"的"窥伺(伺察)"义收在据<广韵>所立的"jū(<广韵>)七余切"下,不妥.根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正续一切经音义>及古书注解中的音义材料证明,"狙"作"窥伺(伺察)"读御韵去声合口三等清母(相当于<广韵>"七虑切"),三部字、词典应分别据<集韵>"七虑切"立"qù<集韵>七虑切"的音项或条目,将"窥伺(伺察)"义收在该音项下.  相似文献   

20.
《资治通鉴释文》音切反映的宋代音系--声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华 《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35-37,53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的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作者采用“反切比较法”,从3万余条音切中,整理出《资治通鉴释文》的音系,即宋代音系,旨在揭示该音系声类的特点,分述以下四部分:轻、重唇音相混;舌头音与舌上音相混;知、庄、章合流与精组合流;牙音和喉音相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