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美国教育研究方法论论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80年代,在西方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展开了一场关于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论争论的“大战”(war)。①这场论战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教育研究;而且从“参战”的人数以及乐于提供“战场”的事实来看,②“搞教育的人”在这场论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重要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一场“科学与文化”之争在英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参加了这场争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与马修·阿诺德。他们是怎样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呢?他们争论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场争论的意义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2014,(4):6-6
近期“央视名嘴”崔永元与“打假斗士”方舟子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令人广泛关注的争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这场争论不仅引起了几千万“粉丝”的纷纷“应战”,更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热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政府是否应该禁止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与销售呢?  相似文献   

4.
一前年,在《光明日报》上,对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词)展开了争论,最后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对苏东坡《赤壁赋》的理解,虽然没有展开那样公开的争论,但分歧也是不小的。甚至比对“中秋词”的争论更大。《赤壁赋》和“中秋词”是苏东坡文库中的瑰宝,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皎皎之作。为什么理解上的分歧,竟如此之大呢?是真如歌德所说的“优秀作品,无  相似文献   

5.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进入紧急时期,全国政治局势由南北政府对峙变成武汉、南京、北京三足鼎立。面对新的局势,中共党人应取何种斗争策略?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国际和苏联派驻中国指导大革命的代表鲍罗廷和罗易之间的主张发生了很大分歧,为此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直接影响了中共中央当时的革命策略,从而对大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么,这场争论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说明了什么?本文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关心新诗的人不会忘记一九八○年开始,延续到一九八一年,甚至直到八二年仍未完全平息的关于所谓“朦胧诗”的争论。这场争论的起因似乎很简单,几位青年诗人发表了为数不多的诗作,但却引起了波及到诗歌界之外的轩然大波。这场争论的焦点与其说集中在诗的内容上,勿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哲学史上,最早展开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关于人性的争论,已包含了后代社会有关人性问题一切思想的萌芽因素。对这场争论作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考察其发生的历史背景,探究其在认识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失足之处,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人性”问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仍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从维熙的创作被称之为“大墙文学”,尤其是他的《雪落黄河静无声》发表之后,他的“大墙文学”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但对他的作品也有不同的认识,以至于引起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暂时平息下去了,但却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以为,要想对从维熙的作品进行深入地探讨,应该把从维熙的“大墙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去认识,才能对他的作品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长大了     
我的妈妈在晋中市某武警部队医院工作。当抗击“非典”的“战役”打响后,她便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妈妈啦! 因为妈妈在一线,我们不能见面,只能通过电话来交流。妈妈总在电话中对我说:“在家里要听话,好好学习。”我对妈妈说:“我真的好想您,  相似文献   

10.
二、讨论或争论“石头撞石头。往往可以撞出火花来”,这是对人际讨论或争论可能产生新思想的一种“类比”性描述。我从小就十分喜欢与人讨论,甚至有时更喜欢争论。成了专业研究工作者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虽然在许多场合,争论问题仍旧极容易“伤了和气”,但事物往往是有得有失的,每次经历学术性的争论之后,收获一些新的思想或新的思路,成为我“想躲也躲不掉的福气”。我在大学读书时学的是音乐教育,所以早已知道有一些音乐作品完全是用一些没有明显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来演奏的。这些作品被称作纯粹的打击乐作品或片断。进入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之后,最初所见的打击乐作品几乎全部是伴随一个完整的旋律(曲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末,中国文坛上展开了一场关于小说理论的论争。这场争论大致可以说是从甲午战争(1895年)结束之后开始的,持续了十多年光景,参与争论的人们写出了几十篇文章,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场面。争论首先是在新、旧两派之间展开。所谓新派,是指那些主张社会变革或维新,多多少少接受了西洋文学观念的人们。所谓旧派,指那些坚持传统小说观念,认为小说是“小道”的人们。当新派在小说论坛上形成一股压倒一切的势力之后,新派中间也出现了意见的分歧。争论的内容始终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小说同政治的关系问题,同时旁及小说同现实的关系、小说的艺术特征诸问题。通过这场多层次的论争,这些小说理论中的重大问题,被多侧面地揭示出来,从而推动了我国小说理论的发展。这场论争,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发展到现代小说理论的不可缺少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教育部派出的“理科教育考察组”,在法国参观访问了一些高等学校和中学,感到我国的数学教学同法国相比,中学的差别比大学的更大,有些差别还是质的差别。这里就我的所见所闻,作简要介绍。一、法国中学数学的特点法国中学数学教学,1969年秋开始了一场改革,认为数学教学必须现代化,以适应现代数学科学的发展.这场改革在法国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有的教师说:"这真是一场战争!"经过改革派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现在局势已趋于稳定:虽然数学界内外对这场改  相似文献   

13.
试论日本关于教师职业的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地位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教师地位的高低,归根结底首先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与评价程度。关于这一点,日本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战后,日本关于教师职业的争论十分激烈,它并非仅仅是教育理论家之间的争论,而是执政党、在野各党派、政界、财界、教师、市民等所有的社会成员几乎都被卷进这场至今仍未结束的争论。近年,我国介绍日本关于提高教师地位的政策及其成果的论文不少,但提及这场争论及其对教师地位的影响的却很少。出于这场争论带有十分明显的政治色彩,因而显得非常复杂,但总的来说可分为“教师圣职论”、“教师劳动者论”和“教师专业性职业”等三个派别。本文的任务是阐释上述各派的基本立场和主要论点及其发展趋势,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史界对毕达哥拉斯派(以下简称毕派)数论的性质和作用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意见。前两年,这方面讨论的文章更为增多,而且大多倾向于毕派数论的性质是唯物主义。笔者认为,这场争论虽然是围绕毕派数论的性质和作用而展开,但直接涉及到关于人类认识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很有必要再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八、二九年间,我国革命文艺界内部发生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这场论争,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一方,以鲁迅、茅盾为另一方。创造社、太阳社之间虽然也存在一些矛盾,但对“革命文学”问题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鲁迅和茅盾的参加论争,并不是联合行动,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的,所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汉宋学之争”是清代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最初,以姚鼐与戴震之间的争论最为引人注目,“汉宋学之争”也因此而成为桐城派研究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学术界多从“扬汉抑宋”角度评论这场争论,或用戴震拒绝姚鼐师从的请求来解释这场争论的发生。“汉宋学之争”是关于儒学本质与功能之争,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即“汉学”家放弃了顾炎武所倡导的“通经致用”的“实学”思想,而将经学蜕变为考据训诂之学,并以考据训诂作为汉、宋学的分界线,从而引发了“汉宋学之争”;其导火线则是戴震在谈到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关系时,以“考核”自诩而视文章为“等而末者”,贬抑了义理、文章,从而引起与姚鼐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期间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人一种美好的向往,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树立了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一个典范,但是法国大革命又带来了沉重的惨祸,杀人流血事件层出不穷,这又使世界各国人民担惊受怕。在中国,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关于法国大革命与自由的争论,它们争论的焦.董在于中国能否进行革命实现自由。这场争论使人们看到了出发点不同导致了思考问题的思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因果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正当美国在越南战场上越陷越深的时候,美国战后出生的年轻一代在国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文化”(counter-culture)运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美国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和既存社会现实发起挑战,企图实践他们创造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的理想。这场运动持续时间虽然不长,但却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很大冲击,并在美国社会、文化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7O年代初,这场运动归于完结之后,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它只是美国社会的“暂停”,甚至认为“60年代是疯狂的年代,充满了暴力、愚蠢和肤浅的东西“(威廉姆·F·伯…  相似文献   

19.
童庆年 《生物学教学》2004,29(10):63-63
去年上半年,一场抗击“非典”的战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尽管这场战役的结果以我们获胜而告终,但“非典”病毒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几乎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虽然它的危害看来还不足以和欧洲历史上几次重大瘟疫相比,但由它所引发的思考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总统制和议会制是自由民主国家两种主要的行政制度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对于二者孰优孰劣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这场争论至今尚未完全尘埃落定,但它确实深化了我们对于两种行政制度运作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