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逃户问题历来是我国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唐宋时期逃户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但这一时期的统治者迫于形势,在民户逃移政策上已由原来的政治强制为主转变为经济鼓励为主,在户籍制度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正是基于此,民户的迁徙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使社会流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宇文融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臣。他在开元七年至开元十七年仅十一年的政治生涯中,曾拜御史中丞,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的主要政绩,就是主持了全国的检查籍外占田和搜括逃户的运动,第一次就括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象这样大规模的、有成效的检田括户,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他的检田括户,历代封建史家多持贬词,给他戴上了一顶敛臣的“桂冠”,甚至认为“可杀”。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父母官”政治文化,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它的产生是由我国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想决定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国没有这种官员制度,汉唐宋明清等封建王朝不可能统治几百年之久。在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政治体制下,它的存在,创造过灿烂的封建文化和封建王朝的经济业绩,却也存在先天性无法自我救治的弊病。正确认识“父母官”政治本质及其发展源流,有利于推动今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的诗人归庄虽才华横溢却一生落寞,面对绝望的现实他选择逃遁,于禅逃其身,于酒逃其心,于花逃其情。归庄的“逃”与他的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记录下了他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他的“逃”,同时诗也受到“禅”、“酒”、“花”的影响于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逃逃     
淘气、诡异的大大大,明明没有去过“迷人巷”,却把那趟虚幻的“迷人巷”之旅吹嘘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然而,他的谎言,却让纯真、执著的逃逃信以为真。弟弟陶金的幼儿园要放寒假了,舍不得宝贝孙子的王外公和王外婆又来到了逃逃家,这次,逃逃的处境会变得怎样呢?他会离家出走,去他向往已久的“迷人巷”吗?据说在那里能见到世上见不到的人。为了寻找“迷人巷”,大大大故意刁难逃逃,让他把自己那双臭黑皮鞋擦成白皮鞋。逃逃会接受大大大的无理要求吗?在传说中的“迷人巷”,可怜的逃逃真能见到他想见到的人吗?怀揣希望,让我们一起去神秘的“迷人巷”看看吧!列车长:丹丹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名字叫陶盂(逃狱),“逃狱”是个跟他名字一样好玩的人。有一次我们班下午上化学课,化学老师看见坐在第一排的“逃狱”在睡觉,说道:“陶盂,站起来。”“逃狱”从梦想中醒来,化学老师说:“念一下这道题。“逃狱”身后的同学这时急忙告诉他讲到哪道题。“逃狱”听到后好像心里有了底儿,大声朗读道:“已知,乙烷的质量为0.25克,睾烷的质量为……”在那一瞬间班里的同学都憋着不敢出声,我们的化学老师年纪不大,站在讲台前忍了又忍,最后笑出了声。这时同学们再也不用强挺了,爆发出有史以来最热烈的一次笑声。…  相似文献   

7.
我爷爷家养了七头可爱的小黄猪,我给它们取名“黄黄”。因为它们见人就逃, 我就把“逃”字的走字底去掉,用“兆 (zhao)”字给它们当姓,它们就变成“兆黄黄”了。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非公民社会中的"农民问题"--重读中国史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土地所有权“混合物”的人身所有权,在中国集中化为庞大的“官僚机制”代理人形态,直接支配着广大农民及其产品,这是传统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在“编户—佃户—荫户—雁户—逃户(流民)”这个“怪圈”里轮回的根本原因;而以“农民战争”为旗帜的社会财富平均化运动,使社会生产总是在无数同样的劳动中进行,从而把一个与此劳动水平相适应的帝国不断生产出来,农民在“太平盛世”的情结中又迎来了在“怪圈”中轮回的命运。土地所有权只有彻底脱离作为其“混合物”的人身所有权,农业才能成为一个产业,农民才能实现由“土地附属物”到现代自由农业经营者的转化,从而走向市场而融入现代社会,成为分担社会正义的公民。  相似文献   

9.
“逃人”,是指离主逃走的八族包衣。逃人之多,是清初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缉逃之严,是当时的一大弊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一批专记顺治朝逃人的档案,内容丰富,详细具体,很能说明问题。本文拟以这批珍贵文件为主,结合其他资料,对顺治年间的“逃人”,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0.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中的“逃”字,部编高中《语文》第三册注为“退却,避开”。如果孤立地作解释,这样注还是可以的。若是联系上下文来考察的话,它跟下文的“避”字重复,这恐怕不符合《孙子》的原意。我个人认为这个“逃”字可以读为“挑”字。据《说文》,“逃”是“从定,兆声”,“挑”是“从手,兆声”;又查丁声树编录《古今字音对照手册》:“逃”是徒刀切,属豪韵,定母,“挑”是徒了切,属筱韵,定母。同声例可通假,故“逃”可借为“挑”。《说文》:“挑,挠也。”“挠”是什么意思呢?《一切经音义》十四引《字林》  相似文献   

11.
贾春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199-200
通过调查江苏省某职业中专顶岗实习学生,了解职校生“逃工”现状,分析“逃工”现状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和杜绝“逃工”现状的方法,为进一步做好职校生就业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逃逃     
当逃逃连叫声爸爸的权利都被别人剥夺时,他留下一封辞别信,和大大大踏上了寻找“迷人巷”的旅程。“迷人巷”的入口在燕尾老头儿的屋子里,当逃逃和大大大推开这间屋子的房门时,房间里突然铃声大作、红光闪烁……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还会继续他们的冒险吗?逃逃仅凭着意念想着一直往下掉,就能掉进他向往的“迷人巷”吗?当他听到弟弟陶金叫他时,他还会认为自己身处与世隔绝的“迷人巷”吗?带着这一大堆疑问,让我们一起去第五节车厢寻找答案吧!列车长:丹丹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西晋户调制的由来如何?其剥削程度是否较前代为重? 答:西晋户调制是西晋封建王朝对人民剥削的制度之一。《晋书·食货志》:“及平吴之后,……又制户调之式,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其诸边郡或三分之二,远者三分之一。夷人输賨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由此可知户调之式是西普封建国家向人民按户征收户口税的制度,所输的是绢、绵、布等实物。这种剥削方式,在曹操的时候已开始。《三国志·魏志》卷一《武帝记》建安九年注引《魏书》载曹操令说:“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  相似文献   

14.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15.
逃逃     
天真无邪的逃逃对大大大编造的“迷人巷”深信不疑,当他怀着美好的愿望去寻找时,才发现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迷人巷”。在“迷人巷”的神话被粉碎后,伤心的逃逃是背上行囊四处流浪,还是选择回家呢?大大大为了躲避爸爸的无理打骂和学校的补考,是坐以待毙,还是离奇消失呢?逃逃和大大大在花鸟市场遇见的小瘪三龙龙,为什么会衣不蔽体,穷困潦倒呢?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得罪了谁,竟会有人要抓他?如果你想知道故事的真相,就去第六节车厢寻找答案吧!列车长:丹丹  相似文献   

16.
王小波小说中设置了许多颇具游戏性的追逃情节,包括“逃于行”和“逃于形”两种形式。他利用逃遁和隐身的策略,挣脱精神囹固和权力管制。小说人物主体的行动救赎,一方面是对主体受困之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同时贯彻了作家追求“消极自由”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师:西汉是在哪一年由谁建立的? 生:公元前202年,刘邦。师:西汉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结束,共统治了2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黄金时代。由于汉的强盛,一直到今天我国最大的一个民族被称作“汉人”,我们的古华夏族也从此被称作“汉族”了。 [“汉人”、“汉族”来历的补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西汉强盛的第一个表现就是社会经济较  相似文献   

18.
缺课,是中性的说法,其实质是“逃课”。学生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就可以找任何理由逃之天天。无论是“缺席”还是“逃之天天”,缺课成为现今大学校园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2004年11月份,我们针对缺课现象在全院进行了广泛调查。  相似文献   

19.
当宝玉以真抗假,并期望以此补天时,其恣性于女儿群中之举也就指向了逃情,这是宝玉目睹“天”破之后的愤激之举,也是其人生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但愤激的逃情让宝玉感到了冀望以此补天的无能为力,由逃情而引发的“真”的毁灭,更将宝玉彻底地推向了绝望的境地。于是,宝玉的以禅适性,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逃禅。  相似文献   

20.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16世纪中叶起被葡萄牙人逐步占领,这个过程可以分为贿居、租居、侵占和“永居管理”四个阶段。封建王朝、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都没能够解决澳门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按“一国两制”的方针终于使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