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既是对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八年级下册区域  相似文献   

2.
正一、课标解读《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我国不同地域差异的认识提出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具体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学习标准,其核心内容可细分如下:运用地图简要评价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西北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图版·必修第1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本节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地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图与实际大洋的分布,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版本湘教版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二、课标要求本章的课标要求为: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袁驰 《地理教育》2013,(Z1):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课标要求看,其核心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划分界线;初步感受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用事例分析说明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强调图片资料、地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1.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冰雪覆盖的高原,冰雪气候;2运用地图说明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能在南极洲的空白图上填注三大洋的名称,提高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的能力;3理解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南极洲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2南极洲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1南极洲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2运用极地地图辨别方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南极洲是世界第五大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5个中国,或37个日本。与其他大洲相比,它有许多独到之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相似文献   

7.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材简析】《两只鸟蛋》是一首浅显易懂的儿童叙事诗。在学习了《识字三》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对课文里出现的生字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朗读课文和理解文意难度都不大。因此,要紧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教学目标】1.认识"蛋、取"等12个生  相似文献   

9.
【常考考点】●区域位置的判断,各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各地形区的农业、工业区位特征●区域资源的利用及调配【知识梳理】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台港澳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位置和范围地形成因、特征及影响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气候成因、特征及影响主要河流、湖  相似文献   

10.
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中的一节。【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上好这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地理有很  相似文献   

11.
(一)【评议论文】黄伟《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边界问题的思考》,原载《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6年第9期。【原文提要】本文从语文的原点出发,分析了综合性学习"泛语文"产生的内在根源:第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展开的广度导源于对"语文"的认识;第二,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综合"的理解,影响综合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国家财政》。【教学目标】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理解财政的作用;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3.
"静影沉璧"一词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二泉映月》,学生在阅读时较难理解。王文丽、王崧舟、薛法根三位名师依据学情,运用多种方式解词,使"静影沉璧"成为学生心中诗意、醇美的独特风景。【片段一】(王文丽)师:对于"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15.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概括景物特点;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品析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新题演练】一、《岳阳楼记》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选文略,见课文《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①《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教材分析】《股票,债券和保险》是高一政治必修①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框题,它是第六课的落脚点,展示了多种投资理财方式,说明了投资理财在经济生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版本】新《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第1课时)。【课标要求】以地震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危害等,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这一节则侧重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应对,实用性较强。【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而感性认  相似文献   

18.
【课题】《快乐的童年》【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聆听钢琴独奏曲《跳绳》,让学生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欣赏《陀螺》和《竹马游戏》,让学生感受活泼的音乐、丰富的游戏和快乐的歌舞组成快乐的童年三部曲,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以及地理环境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是上册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中有关新疆部分内容的补充与深入。  相似文献   

20.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八至十一章共有历史地图2幅、历史图片50幅(其中彩图7幅)、文字史料18则(其中图表5则)。【例1】《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