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126-127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船长,驾驶着自己的“生命之舟”。每一艘“生命之舟”都有自己的航道,自己的目的地。而母爱如海,“生命之舟”在爱的海洋中航行、锻炼,然后慢慢驶向远方。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儿童个性化作文要“描述儿童自己眼中的世界”,要“表达儿童自己独特的体验”,要“捕捉生存世界的细微变化”.要“鼓励儿童有自己的言语方式”.从而实现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这里不仅指人的生命,这世界上所有具有生命的东西,哪怕一只蚂蚁,它都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人是万物的灵长”、“人是万物的主宰”,这些都是人类封给自己的,谁赋予你居高临下的权力?在所有的生命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人类尊重自己的生命,就要尊重世界上万物的生命,尊重万物就等于尊重自己。  相似文献   

4.
写作——生命的形式,是人把目光投向自己生命的一种顿悟。当写作把“无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有机”的“生命形式”——文章的时候,我们触摸到的是生命脉搏的跳动,体味到的是生命意识的激扬。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语文是为学生立“本”的,而这个“本”就是“言语生命”。所谓言语生命,指的是通过言语而实现的生命的意蕴,或者说由生命生成的言语表现的生命意志、生命意义等。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生命对象和生命本身的体验、感悟和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着力由语言文字引发、由语言文字贯穿,着意学生精神思想的需求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范式中,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8.
池田大作的生命哲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田大作以《法华经》佛法为依托,在继承户田“生命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宇宙即生命”的“大生命观”生命起源论、“色心不二”生命本质论和“己他两利”的生命意义幸福论“三位一体”的“生命哲学”思想,并且其“生命哲学”以对现世的关怀为特色,将幸福论思想延伸到解决民众的幸福生活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关怀。更为难得的是,池田大作自己作为一名实践佛法的佛教徒,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在人类被巨大的“地球性问题群”所困扰的当代,研究其生命哲学思想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此难题拓宽了路径。  相似文献   

9.
成为自己:个体生命成长的一种价值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范式中,人只是一个“东西”。而生命意义的寻求、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那么如何才能完成?本文主张,一定要回到个体生命本身,否则可能就是缘木求鱼。从生命的视野看,个体生命只能成为生命的独一无二的自己,成为生命“所是”和“所能是”的自己。这一答案从当代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得到有力支持。当今人类的发展为个体生命成为自己提供了可能,当代教育改革正朝着有助于个体生命成为自己的方向发展,教育有义务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自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作文的新概念已经由“书面表达”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作文是什么?说通俗些,是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个性化的作文就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是他们自己人生的画卷,更是他们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相似文献   

11.
生命     
我好像为什么事情很悲哀,我想起“生命”。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来检视自己生活这样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作,因为这么作不是一个哲人,便是一个傻子了。“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命本性那点兽性  相似文献   

12.
黄克剑先生认为教育有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提出的目标就是“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缔造名校、成就未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价值取向.从实践层面而言,我强调的第一点是民间立场,民间立场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完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黎恩厚 《云南教育》2008,(22):23-23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是中国旧时的“珍视生命”的教育,珍视生命是对父母的感恩。“以孝治天下”的生命教育观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本位。珍视自己的生命乃是“孝”的义务要求,“父母在,子不远游”,已是延伸到生活与生存的范畴了。  相似文献   

14.
“学报的质量是学报的生命”①学报同其他刊物一样,依靠质量展示自己的优势,延续自己的生命.“五四”以来,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学报办刊实践以及发展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一个年轻人问智者苏格拉底:“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什么?”苏格拉底反问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年轻人不假思索地答道:“生命。”苏格拉底笑着说:“那么如果你看扁了别人的价值是种悲哀,而你轻视了自己的生命就是最大的悲哀了。”生命是肉体与思想的载体,当它一降临于世的时候,它便拥有了最初的原始价值。而后,不同的人像不同的东西在社会的大市场中的分量不同一样其价值也不同。人们似乎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的价值似乎因别人或某种事业而体现出来,其实不然。你自己就是一台秤,你认为自己多重,自己就多重。你的生命的价值在于自我把握,自…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最有价值的就是生命,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生命具有不可重复性。一位日本教育家说,我们要培养“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生命教育。不仅日本,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达的社会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什么是生命教育什么是生命教育?掌握其内涵是非常关键的,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二。一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能尊重生命,即能善待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又能关爱他人生命,尊重他人。二是“生命教育”———具有生…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一课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小故事组合而成。“生命桥”主要讲了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追赶到悬崖边,老羚羊牺牲自己生命,而使年轻的羚羊越过悬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要刊视点     
《上海教育》2011,(11):5-5
《瞭望》:从生命哲学教育视角看教师 教师要将自己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者,而不再是一个教书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要有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底蕴。人民教师要有像“艺术人生”“科学人生”一样的“教育人生”的境界——把教育事业看做是自己的生命,从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活五彩缤纷。但有一些人年纪轻轻就给自己的快乐画上了句号。人啊人“,忧愁”与“快乐”是自己选择的。你为什么选择“忧愁”呢?在烦恼的时候,请多想想从前的快乐吧!“快乐”是由自己的观点、态度决定的。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心态,那么,再苦的生活也不怕,就算是苦中作乐,也能给生活增添几分色彩。快点给生命涂上色彩吧!抹掉心中的“忧愁”,在脑海中写上“快乐”二字吧!苦中作乐也罢,只要能快乐,又有何不可呢?给生命涂上色彩$柳江县…  相似文献   

20.
“生命化教育”是我们学校一贯推行的教育理念.我认为,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命,而且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随着伴随个人课题——研究在教学中践行“生命化教育”的学习、读书、反思,我对“生命化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同时在音乐教学中也在努力地践行着“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