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人经学著述丰富,价值很高。及至清人朱彝尊撰《经义考》时,这些经学著述大多即已亡佚。今从史书、文集、笔记、书目、方志、类书中勾稽资料,对《经义考》所录郭忠孝《中庸说》、郭雍《中庸说》、林栗《春秋经传集解》、王炎《尚书小传》以及李椿《周易观画》等五部宋人佚著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2.
《宋史·艺文志》著录宋人著作5000余种,流传至今者已不足半数,以集部著作为多。从现存的类书、文集、笔记、方志、书目等文献中勾稽史料,对6部佚著进行简要考述,期待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曾慥的《类说》是宋代一部重要的类书,成书虽晚于《太平广记》,但收录的各家著述多有出于《太平广记》之外者,并以其博约兼资、增知广闻的特点受到历代学者的征引.搜检其收录的唐宋著述,可以发现《类说》独存的唐人著述有六种,独存的宋人著述有十二种.这些独存之书,既可补正史与其他记载之不足,又可与他书参校以供考辑,反映了《类说》突出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代社会生活千姿百态,极富趣味活力。周密在他的百科全书式的笔记体著述《癸辛杂识》中,以广阔的视野对当时宋人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勾勒。书中展示的宋人社会生活的诸多场景,为后世学者所重视。《癸辛杂识》是了解两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生动资料。  相似文献   

5.
谭嗣同的早期著作共16种,其中12种早已散失。这12种佚著又分为已脱稿者和未脱稿者。作者经研究发现,谭氏佚著未脱稿者的部分内容,实际上并未完全散失,而是被保留在谭氏的笔记体学术著作《石菊影庐笔识》一书中。论文尝试从《石菊影庐笔识》中去寻找与谭氏佚著有关或类似的内容,以此探索谭氏早期佚著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的早期著作共16种,其中12种早已散失。这12种佚著又分为已脱稿者和未脱稿者。作者经研究发现,谭氏佚著未脱稿者的部分内容,实际上并未完全散失,而是被保留在谭氏的笔记体学术著作《石菊影庐笔识》一书中。论文尝试从《石菊影庐笔识》中去寻找与谭氏佚著有关或类似的内容,以此探索谭氏早期佚著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7.
宋代赵次公的《杜诗先后解》是宋人较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杜甫诗注本,它的注解往往为后代所采用。但由于该书版毁于兵火,所以该书在宋末已十分罕见。而且清代以来,注家对宋人注释多有贬斥,实际上他们对宋人注杜的成果,并未认真加以研究。本文试就赵次公其人及其所著《杜许先后解》来探讨宋人对杜诗研究所作的贡献,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宋人注杜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9.
《王文公文集》背面的文字已经被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名出版。文章在史学界长期争论的“舒州”、“龙舒”地理问题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龙舒”本在庐州舒城,《宋人佚简》中出现的“龙舒”即是指代“舒州”。  相似文献   

10.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1.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宋朝作为男权主宰的封建时代,女性完全处于附属地位,不仅社会政治地位缺失,而且家庭伦理道德种种清规戒律如同绳索将女性束缚起来,毫无话语权可言.而宋代女性异军突起词人辈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掀起了女性词人创作高潮.女性词人的群体性崛起,打破了男性一统文坛的状况.在她们的作品中有着爱情、闲情题材的词作,更有着忧国、思乡的感怀之作.真挚、细腻、委婉、自信的真情实感,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社会国家命运的关切,体现出自我意识萌芽与真实自我本色,呈现出不同于男性视角的全新艺术创作,为中国文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有不少文学作品曾经被文学批评家称誉为“绝唱”,这一重要的文学批评现象迄今为止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以此为切入点,搜集了从宋至清的众多词学批评文献,发现共有120首宋词被誉为“绝唱”.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数据对宋词“绝唱”的创作队伍、时代分布、作品的题材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宋词“绝唱”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3.
梁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由“永明体”向“宫体”文学嬗变的阶段,是诗文律化、骈化、文采相结合的关键时期,而宋初所编《文苑英华》在梁代文学作品的选取中既具有一种兼收并取的态度,同时对宫体文学选取持有一种谨慎接受的态度。反映出宋初文臣,既从前代文学成就中借鉴、吸取营养,又要去其糟粕的文学观,这也是赵宋王朝统治者的文学观念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几位具有典型性的男性词人身上存在的“男子而作闺音”现象实际上是阿尼玛原型在起作用。这些男性作家除了自我意识形成的人格面具,异性意象即阿尼玛意象深埋在心灵中,阿尼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且会时时显现于他们的意识和行为中。这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宋代作家创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的两宋诗文,其中一部分作家未被《全宋文》著录,可据以辑补佘登元《射虎流杯桥记》、胡彦嘉《上高宗皇帝遗表》、徐若讷《跋孝顺木图》、陆升之《梦归堂记》、林淘《置小学记》、刘汉英《巩公增修学廪记》六篇。  相似文献   

16.
抄写传播是北宋时期文集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北宋文人的"广阅读"和"乐抄写"是文集抄写传播得以广泛存在的深厚背景。就北宋时期文集抄写传播的类型而言,主要有"抄写‘进献集’""抄写‘干谒集’""抄写‘赏读集’""抄写‘求序集’"等几类。北宋时期多种类型的文集抄写传播,构成了北宋文学传播链条中的生动图景。文集的抄写传播不仅有助于文人文坛地位的确立和文学影响力的提升,而且,对北宋文学生态的建立和丰富也有着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自宋迄今千年断代宋史的著述历程,尤其最近出版的《宋代史》为今天的宋史著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应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内涵而不是外延地构建断代宋史的结构体系;有机而不是机械地吸收已有相关成果,强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传统史学质直朴实的基础上形成崭新的史学语言,并挖掘断代史的学术和社会的功用,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家集”突破了文献目录学的范畴,专指其编集刊刻的传播形态.家属后裔作为宋人文集的重要传播者,他们的编集刊刻行为在两宋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而南宋时,家集纂刻成为突出的文化现象值得后人关注.家集是以塑造崇高道德形象的隐合作者为纂刻理念,通过发掘潜文本,编撰全文本,并积极谋求刊刻的途径使其传播于世.这种纂刻传播范式带给后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北宋李师中寓桂四年,政绩卓著,留下了一些文学作品。其寓桂文学以诗歌为主,词与文较少。诗歌既有清新自然、颇具理趣的山水诗,也有深沉练达、含蓄蕴藉的咏怀诗。李师中的寓桂诗平淡自然又厚重成熟;词情浓而通脱;亭台楼阁之文情景理思兼具。  相似文献   

20.
宋季词史作品数量虽远不如诗史,但也卓然可观,别具一格。主要词史作品有:文天祥后期词、汪元量北行词、刘辰翁入元词和《乐府补题》等。词史之作同诗史之作比较,差异在于:一是诗史完整,词史零散;二是诗史具体,词史概括;三是诗史侧重在史,词史侧重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