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字子桓,三国魏的建立者。建安16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22年立为太子。曹丕爱好文学,曾与当时著名文人宴饮唱和,往来甚密,为文坛领袖,现存诗歌约40首。兼工散文,尤擅写书信。其《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  相似文献   

2.
行佣供母     
《青少年日记》2011,(5):64-64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强盗。强盗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强盗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相似文献   

3.
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斗争的需要,中郎将等武官官号,开始被各个势力大量的授予臣下,各种中郎将频繁出现于这一时期的史籍之中。中郎将的大量授予,使得其自身逐渐发生分化,一部分虚化为散阶,成为了当时武散官阶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因其职责的特殊性而游离于武散官阶之外。三国后期由于各种将军号的大量授予,除了个别职责特殊的中郎将之外,大部分名号中郎将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西汉的郎将分为中郎将与郎中将两大类,其中郎中将又分为郎中车将、郎中户将和郎中骑将。有学者认为,郎中车、户、骑三将不仅各分左右,且分别隶属于左、右中郎将。此一观点,虽认同者众多,但史书中未见确凿史料可证明西汉郎中三将各分左右,因此难辨其正确与否。而且,中郎将与郎中将在职掌等诸多方面均有差异,双方之间似不存在隶属关系,西汉史料中亦无郎中三将隶属于左右中郎将的任何记载。因此笔者认为,中郎将与郎中将应为同一署内职能分工不同的两种官职。  相似文献   

5.
雁是中国古诗中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三国时魏国诗人应场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首较早的以较大篇幅咏雁的诗。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唐代诗人韩愈的《鸣雁》诗也有“嗷嗷鸣雁呜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相似文献   

6.
新《辞源》在涉及到中国古代史实评介之时,尚存在个别差误,如谓至唐人始用载记之目、吴质曾为五官中郎将、曹植为曹操第三子、魏明帝是曹睿又庙号、王导是王敦堂兄、桓玄兵败被执而斩于江陵、晋废帝太和四年桓温伐后燕、宇文泰废西魏文帝而立太子元廓为帝、安禄山与安思顺皆为互市牙郎等,皆须改正。而有的说法则与历史事实不符,如谓周火德、汉以水德王为推五德相克之理,而汉不胜周;有的说法则失之无据,如谓子婴是扶苏之子等。这些都可商榷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二册语文课本《苏武传》一文,标点及断句似有几处不妥,谨与同仁磋商如次: 一、课文中“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句的标点应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如果按课本标点,就将张胜、常惠等归入了募士、斥候之列,这显然错误。因为张胜、常惠分别是副中郎将和假吏,并非募士  相似文献   

8.
赵可金 《教学与研究》2007,11(12):52-58
首脑外交是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现象.首脑外交是一项由政治首脑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参与外交活动,追求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独特外交样式,在整个外交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首脑外交虽然起源久远,但由于现代职业外交的发展,一度受到抑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首脑外交实现了迅速复兴,其外交形态也日益成熟.从首脑外交发展的方向和学术界的争论来看,重塑首脑外交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活动内容:1、听口令指认:五官在哪里;2、感知体验:五官用处大。 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知道五官的部位和用途,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2、提高幼儿五官辨别能力,教会幼儿用重叠性形容词描绘五官的形态;3、使幼儿懂得爱护五官的卫生常识。  相似文献   

10.
五官掾探微     
自两汉至南北朝,五官掾是太守最重要的属吏之一,若干中央官员的衙署中也有五官掾。在郡级建制中,五官掾总揽各种事务,地位与权势仅功曹可与之相比。五官掾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隋代地方行政与中央官制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五官掾的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