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乡镇政府“治理”改革包括制度和职能两个层面,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乡镇改革都未能从根本上触及这个层面。乡镇撤并不是简单的“撤乡并镇”,更涉及到原乡镇债务分配、国有资产置留、工作人员分流等一系列利益分割问题,以及伴随它所产生的乡镇“治理”难题,而这些难题都根源于“压力型体制”的存续。所以,我们要在新的乡镇“治理”理念的引导下,尝试通过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等做法以冲破“压力型体制”,并探寻出一条乡镇撤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从“汲农”到“惠农”的治理转型中,财政匮乏下的压力体制型构了基层政权的汲取特性,并制约着服务型政府的现代建构。从体制结构看,汲取型政权在权力体制、国家财税体制与关系互动体制等方面都遭遇不同程度的的抵牾与约束,形塑出各种张力关系与现实困境。基层政权迈向服务型政权的重塑路径.应着重从体制突破入手:建立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权力运行体制,构建相对自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发展基层民主重构基层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效度不高,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其与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职能缺位错位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环境治理体制条块分割,综合整治合力难成;压力型体制下政绩冲动持续存在,公共环境利益价值观严重销蚀;环境法治建设滞后,依法治理能力不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完善和转变政府职能,使之承担“元治理”的主体角色:进一步创新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构建多元互动参与治理新格局;健全基层政府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理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企业行为的约束机制包括预算约束和风险制约这两方面。企业行为的动力机制正是和存在于这两方面的约束机制相反相成,促成了合理的企业行为常规:利润最大化;谨慎;自我努力。但在传统体制下,这一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软化了。软预算约束和无风险制约,既是企业各种非理性行为,如不计效益、扩张冲动,投资饥渴,寻求依附和保护等得以产生并长期维持的机制,也使政府的宏观间接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因此,1984年下半年来反复出现的投资膨胀和消费膨胀的根本原因,不是宏观失控而是微观失约。软预算约束和无风险制约的根源在于传统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财产  相似文献   

5.
邵青  陶振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35-37
当前招商引资成为各地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但在压力型体制和乡镇财政困境下使得乡镇政府在这一行为中具有被动性、盲目性和自利性。结合财政困境下的乡镇改革对这一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压力型体制下的县乡(镇)政府在招商引资行为中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市场约束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在通过某种途径获得关于公司的信息后,进行相应的操作而对公司内部治理产生的某种约束力。市场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的激励约束制度组成部分,它在金融业监管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金融监管面临着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有必要引入市场约束机制并强化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在我国对金融的外部监管主要是靠央行和银监会等部门来进行的,市场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市场约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很小。因此,市场约束机制与官方监管机制相结合和互为补充,有助于防范与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 ,认为村民自治因其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而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它能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减少村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效抵制乡镇过度提取。文章还强调 ,只有解决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职务型经济犯罪导因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社会震荡 ,是利益结构重组和多元化的结果 ,是管理制度混乱和公民未能适应新的经济形态的要求所致。预防、打击和遏制职务型经济犯罪 ,其根本途径是加速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 ,尽快建立起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平衡与约束机制 ,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 ,精简、效能、廉洁自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管理体制 ,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公共权力使用运作机制和对公职人员的有效监督体系 ,从制度、体制和管理监督机制等诸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乡镇政府治理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使乡镇政府陷入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矛盾与冲突,极大地限制了乡镇政府可能发挥的功能.这种困境主要根源于我国的行政集权体制、绩效竞争的压力型体制以及乡镇政府自利性的行为选择.解决乡镇政府治理困境要求建立基层分权的行政体制,改进当前的财政分配体制,实行"直选但不自治"的乡镇体制,从而全面改革现行的乡镇政府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获利是经济人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其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但是,如果社会缺乏完善的法制约束体系和道德调控机制,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遵守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原则,运用正当、合法的途径和手段获取利益将不能成为社会普遍的现象,而出现各种败德、违法经济行为。因此,只有不断地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法制体系,进行制度建设和安排来约束经济人的行为,使其实践的经济行为与道德价值方向相一致,才能最终获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