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娱乐在"全息镜像"的烛照与映射之下无孔不入,于无声之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娱乐化、访谈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等现象刺激了人们的感官系统,消解了文化的"化感"功能。本文从泛化的娱乐、异化的生产、虚饰的情感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电视娱乐文化的存在弊病,并从绿色娱乐、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内涵三个维度来分析电视娱乐文化的突围路径,以期为电视娱乐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娱乐化细胞无孔不入,于无声中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电视真人秀、综艺类等娱乐节目如火如荼,新闻娱乐化、纪录片娱乐化、谈话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我们不由得发出声声叩问:娱乐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还是不能承受之重?怎样构建绿色的和谐的娱乐文化?为此,保持敏锐的电视文化批判意识、深怀人文主义精神和加强媒介自律,也许是破解娱乐化困境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曾几何时,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以轻松和娱乐的特性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屡屡成为各大电视台尤其是综合频道的招牌节目.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各大网站娱乐资讯类节目的强势竞争,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收视率开始急速滑坡,生存状况每况愈下.剖析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发展困境,寻找解困突围之策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电视娱乐化已成为当今一大流行现象。本文分别从电视本位、消费社会大众、多元文化三个角度对电视娱乐化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指出电视娱乐化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电视娱乐精神”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休 《视听纵横》2009,(2):15-17
当下电视娱乐热的兴起与泛化,既是电视回归平民趋向之使然,也是大众娱乐文化强力驱动的结果。电视娱乐运动似乎已成为当今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电视娱乐节目风靡荧屏,社会对娱乐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负面效应给予了很大的忧虑和关注,从而也引发了媒界对电视娱乐精神的研究和探讨。因为电视娱乐精神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电视娱乐节目“低俗化”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梳理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历史演进与现状、分析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批判现有的过度娱乐化征候并揭示其所带来的严重社会后果,进而从提升传播文化内涵、受众细分、内容创新以及加强监管与媒体自律等路径探讨我国电视传播过度电视娱乐化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至新闻娱乐化造成的“娱乐浮肿”日益明显,这值得主流媒体反省并深思电视娱乐化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娱乐在"全息镜像"的烛照与映射之下无孔不入,于无声之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娱乐化、访谈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变、历史被戏说以及琳琅满目的真人秀如火如荼。娱乐本没有错,它意味着身体的放松和人的主体性的提高。但是在"消费文化"的利益驱使之下,快乐的"娱乐"发生了变质,成为了感官刺激、虚拟体验以及商业利益相互"胶着"与"内爆"的虚构性产物,并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蔓延、传播与扩散。"三俗"之风泛滥电视荧屏,物欲膨胀、价值颠覆、无序竞争破坏了电视娱乐文化的生态建构。电视娱乐:渐行渐远的交错泛化的娱乐。  相似文献   

10.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愈演愈烈,大有方兴未艾的趋势.作为一种消费时代的娱乐方式,电视相亲应止于娱乐. 在电视上相亲是现代人的一种创造,将相亲作为一档节目搬上荧屏,是电视台的创造.这个创造对于电视台来说摆脱不了干系的一点是收视率的维持.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娱乐在"全息镜像"的烛照与映射之下无孔不入,于无声之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娱乐化、访谈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变、历史被戏说以及琳琅满目的真人秀如火如荼。娱乐本没有错,它意味着身体的放松和人的主体性的提高。但是在"消费文化"的利益驱使之下,快乐的"娱乐"发生了变质,成为了感官刺激、虚拟体验以及商业利益相互"胶着"与"内爆"的虚构性产物,并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蔓延、传播与扩散。"三俗"之风泛滥电视荧屏,物欲膨胀、价值颠覆、无序竞争破坏了电视娱乐文化的生态建构。电视娱乐:渐行渐远的交错泛化的娱乐。在著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媒介三功能"说之后,赖特指出了媒介的第四功能——娱乐。在当今社会,娱乐已不仅仅是电视媒介的一项功能,而且也成为了当今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娱乐的产业动力与文化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的是电视娱乐产业化的深层动因,以及它的高速发展带给我们无法回避的关于中国电视社会责任的思索. 市场逻辑中的娱乐化电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动机上升为文化行为的主导动机"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支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商业文化的生长、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合法性.艺术和文化成为了一种"文化工业"."文化生产与经济生产日益结合,文化商品化了,商品也文化化了." ②  相似文献   

14.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王阳 《现代传播》2006,(3):64-67
本文从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界定出发,分析了电视娱乐资讯节目的特质,并从电视受众、社会语境和传媒市场三个层面剖析了娱乐资讯类节目兴起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电视娱乐资讯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5,(5)
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虽然饱受诟病,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仅仅将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现象归之为,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或品味的低下,未免太过简单,因此也难以实施真正有效的监管。电视文化的娱乐转向是复杂社会现象的荧屏表征,它既与市场经济进入全球化阶段后的消费主义思潮盛行相关,亦与传播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媒体的兴盛相关。放任消费主义思潮通过收视率和与之绑定的薪酬机制来影响电视文化,从而在受众那里制造虚假的消费欲望和精神满足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6.
电视出现以后,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电视来娱乐成为现代都市人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电视文化的娱乐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而当前娱乐至上甚  相似文献   

17.
微博是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全新的传播特征深刻改变了媒介生态。微博的盛行改变了娱乐圈生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娱乐新闻生产的基本模式。本文以上海电视台娱乐新闻栏目《新娱乐在线》为例,从新闻源、时效、结构、报道内容等几方面阐述微博对电视娱乐新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电视媒体要借力微博,但不能过度依赖;运用微博不能丢电视媒体之本,信息把关、梳理、整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叔翼健 《新闻界》2013,(15):31-35
电视娱乐文化适应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和媒介背景因素,呈现出搞笑文化、奇观文化和狂欢文化等形态,具有平民化、缺乏深度、对抗权威的后现代文化色彩,不过这种商业原则指导下的电视娱乐文化是经过媒体建构的文化,并非真正的多元话语中的平等对话,且容易引起低俗化和虚假性的问题。电视娱乐文化的方向值得探讨,完全缺失意义的娱乐文化令人担忧,电视娱乐文化需要在现有体制下,兼顾其良性的社会功能,把握好娱乐的尺度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大众娱乐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电视的逐渐朝着娱乐化方向发展,在中国电视娱乐热的大背景之下,给电视节目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娱乐化的时代背景,分析了电视出现娱乐化的原因,深刻分析了中国电视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胡芃原 《新闻知识》2012,(2):88-89,108
随着我国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娱乐节目种类繁多,花样翻新,各个卫视的娱乐节目为了拼抢收视率,更是呈现出逐鹿荧屏之势。但是,热闹繁华背后也隐藏着值得忧虑的问题,当下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着过泛、过滥、过浅、过剩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受众狂热娱乐兴趣的诱惑、节目的商业化运作体制、电视文化中高雅文化的萎缩等。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提高相关从业者的思想认识、节目编排要兼顾娱乐与审美、娱乐节目要渗透文化内涵、提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等方面着手,才能使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当然,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要各个电视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有时候可能有些困难,那么这时候就需要电视台的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从制度法规层面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