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和『两』都是数词,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如,兄弟两人』、『二万三千元』,也可以说成『兄弟二人』、『两万三千元』。但在数数的时候,就不能把『一、二、三……』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故事     
编者推荐:此文亮点是『我建议:大家肃立静默一分钟,向他的母亲默哀致意』和『我指指肩膀,示意让他靠』——既写了老师的超常举动,又写了学生的超常举动,由点到面揭示『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主旨。此文标题应改为带双引号的『石头里能长出生命吗』——这原本是文中形意俱佳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青青草     
『青青草』文学社成立于一九八一年,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文学青年从『青青草』起步,迈向通往文学的道路。尽管『青青草』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尽管『青青草』的指导老师也几经更换,然而,『青青草』文学社团却依然活跃在上海外国语学校,『青青草』社刊也依然是『青青草』文学社团的骄傲。小草将永远『青青』,『青青草』愿与更多兄弟社团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我們知道在任何科学领域中,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資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观点是水火不相容的,不清除旧的就决不能建立新的。为美帝国主义服务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主导思想,他的反动的教育思想毒害了中國三十余年。「杜威的反动哲学,伪科学的育教見解,通过他的弟子,系统地在中国傳播,占有了师范教育的讲坛,独占了教育出版界,出版了一系列的杜威思想系統的『教育原理』,『教育概論』,『教育史』,『教授法』,『心理学』之类的教科书,参考书。这些『教育家』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三十年都取得反动教育政策的决策者地位,从一九二二年起使中国教育走上所謂『学美國的道路』(殖民地化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自嘲》一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二句该怎样解释,我谈谈我的看法。按照律诗的要求,这两句必须讲究对仗《自嘲》一诗,格律严谨,『横眉』、『俯首』二句也是对仗工整的。『孺子牛』既然系『孺子之牛』的省略,是名词性词组,那么『千夫指』也应是名词性词组『千夫所指之人』的省略。此语源出《汉书·王嘉传》:『里颜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夫所指』,即『千人所指之人』,就是为众人所痛恨指斥的人。所以这一句中,『千夫指』整个作『横眉冷对』(交杂谓语)的对象宾语。如若将它拆成『千夫』与  相似文献   

6.
小田自诩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打篮球,看战争小说,自修课扔纸团,在女孩儿面前脸红。当然,爱忘事儿也包括在内。比如,下午要排演课本剧,他的台词本竟忘带了。『你骑车吗?』导演问他。『不骑。』他说。『小王,你借辆自行车给他——你回家拿!』『可是……』小田突然涨红了脸(当时并没有女孩在场),『我……我不会骑呀……』男孩儿不会骑自行车?男生们见了他便把车钥匙拿出来晃,叫着:『我的车送给你怎样?』女生则常用眼角看他——至少小田是这样觉得。『老爸,教我骑车吧!啊,好不好?』小田缠着爸爸,像只小猫似地拉他的袖子。『嗯,嗯,好,过两天,过两天……』爸爸(?)着报纸,含糊地点  相似文献   

7.
『作』与『做』音同义近,常有混淆错用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分辨。一、作、做两字出现的时代不同『作』字出现早,『做』字出现迟。《诗经》中用『作』的诗句有四五十句,而《诗经》中不见『做』字。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收有『作』字,也没有收『做』字。『做』这个字,要到明代梅膺祚编《字彚》时才收入。二、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入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如『做作』,也就是『造作』,做圈套就是制造圈套,做手脚就是设置手脚。再说『做』的引申义也就比『作』少得多。  相似文献   

8.
龙通泽 《贵州教育》2012,(11):47-47
我上了二十多年课,当了十九年的班主任,还从来没有遇到自称为是『天才』的学生。面对孩子自称是『天才』,我困惑了:不过从幼稚孩子的心灵来说,我理解孩子们朦胧而充满好奇的世界,因此他是『天才』,这给我出了个难题:如何把他培养成『天才』呢?  相似文献   

9.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汉字,在由繁到简的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那就是武则天改『国』字。武则天坐皇位执政后,她的谋臣告诉她:『國家』的『國』中的『或』通『惑』,为迷乱之意。『國家迷乱』,这还了得!于是,则天一声令下,变『或』为『武』,『國』字成了『(囗武)』字。意为用武力治国。哪想到多嘴的谋臣又跑来了,禀告说:『(囗武)』中的『武』与武则天的『武』相同,一变  相似文献   

11.
出狱以后     
阿勇出狱了,他拎着行李包,走出监狱的大门。心里一阵轻松。他抬头望了望蓝蓝的天空,从心底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阿勇回来了!』一个乡邻气喘吁吁地跑进院子,立即在这院子引起一阵骚动。『咱们这些人家,在阿勇坐牢后的日子里,安宁了一阵子,可现在他回来了,咱们清静的日子算是过到了头罗!』『我看咱们要时时提防着他点儿好,特别是他晚上出门,我们得盯住他点。』『我看,光提防是不行的,还不如我们大家都装防盗门吧。』『喂,他打这儿走来了!』不知谁嚷了一声。顿时,原本吵吵嚷嚷的院子,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各干各的事。当阿勇走过他们身边时,似乎谁也没留意,只是当阿勇进了家,关了门后,院子里又沸腾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13.
《辞海》『您』字注;『「你」的敬称。用于多下,略显迟疑后才继续读完后面的四个字。刚读出『祝』字时,似乎被后面的字『刺』了一『祝您们长寿』五个不小的字。一位男主持人是月饼还是蛋糕我没辨清,可这『饼』上有会』节目时,由两人扶住一个大型『饼』状物,去年秋天上海某电视台在播放『中秋晚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四册秦牧的『花城』,提到了农历过年时古代人民有『用桃木符辟邪』的习俗。这个『桃木符』是什么东西?『辟邪』之说又是怎么来的?『桃木符』也叫作『桃符』。古时候新年用两块桃木板悬挂在大门两旁,上面分写着两个神名,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据传,古代人民过年时就是请这两位神灵来镇压妖邪鬼怪的。这两块桃木板就是后来所说的『桃符』。  相似文献   

15.
法海传     
编者推荐:此文一字立骨,立骨之字是『一』字。法海占出『尘世百态,尽皆虚幻,万法皆空,本识归一』后,被慧能诘问『「万法皆空,本识归一」,「一」归何处』。当时,『法海无以应』;但是,法海为求其解,『苦思十载』,『定心于一』——契合话题『烧开一壶水』!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讲座』,是一本浅明通俗的教育理论,全文约十万字,内容包括『人民教师对教育应有的基本认识』、『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怎样做一个人民教师?』、『怎样做一个小学校长?』等。在『人民教师对教育应有的基本认识』中,作者告诉我们,『教育是帮助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使我们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其次,对于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也有扼要的说明。至于教育的起源、发展,阶级社会教育的特点,都有充分的说明。同时,对于『教育清高论』、『教育万能论  相似文献   

17.
词和辞:两字多有相通之处,一般来说,『词典』、『词令』、『词讼』、『词章』、『言词』也可写成『辞』而『诗词』,『词牌』、『词曲』、『词谱』、『词语』不可写成『辞』;『修辞』、『辞赋』、『辞藻』、『楚辞』不可写成『词』。须和需:须,有等待,须要、应该的意思,如『务须』、『无须』、『必须』等;需,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必需品』,『需要』。  相似文献   

18.
借马     
一富翁不通文,有借马者,致信于富翁云:『偶遇他出,祈假骏足一乘。』翁大怒曰:『我就是两只脚,如何借得人?我的朋友最多,都要借起来,还要把我大解八块呢!』友在傍解曰:『所谓「骏足」者,马足也。』翁益怒曰:『我的足是  相似文献   

19.
假使我們要批判舊教育思想,我們首先應該批判杜威。第一,杜威的教育思想支配中國教育界三十年,他的社會哲學及一般哲學,在一部分中國人中間,也有一定的影響。第二,杜威的理論,立場是反動的,但他有時頗能運用左傾辭令,貌似進步,其實反動,『以朱亂紫』,最足以迷惑人。他的結論是膚淺的,但他的著述披着博大的外衣,並有相當謹嚴的體系,最足以嚇唬人。第三,杜威是當代資產階級的數一數二的哲學家,而在教育方面,則『廖化作先鋒』,他是資產階級世界中有名的教育哲學家。美國人甚至侈言,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是繼柏拉圖的『共和國』,盧梭的『愛彌記』以後的第一部教育經典。『射人先射馬』,批判杜威是新舊思想戰線上的一個重要戰埸。批判杜威不是一件太輕而易舉的工作。因為,如上所述,杜威不僅是一個教育哲學家,而且是一個哲學家。在他的教育哲學與一般哲學之間,有着密切而有機的關係,單憑杜威的教育論著,譬如,『民主主義與教育』,去了解杜  相似文献   

20.
也说“见”     
『见』字是虚实同形的常用文言词,在课本中经常出现。作实词,可充当动词、名词、形容词,作虚词,可充当助词、副词、介词。作动词可释为『看见』、『引见』、『会见』、『拜见』、『出现』等。作形容词时,可释为『现成』。作虚词时,用法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介词,用于被动式中,作『被』解。作助词时,可释为『得』。最有争议的用法是作副词。如『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焦仲卿妻》)、『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很明显,这里的『见』,不能作『被』字解。统编教材释『君既若见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