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仍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学空白通过学生的再造想像而弥补起来,可使之具体化、深刻化。  相似文献   

2.
有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空白”,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这里,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是“导”,引导学生自觉地创造一个个审美对象,创立新的审美视野与境界,把作者有意无意所忽略的文字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并使之具体化、深刻化。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是能发现“空白”的。这里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填”,还应通过暗示启发,从空白处激起学生积…  相似文献   

3.
阅读审美学认为:文本是处于潜在状态的,其意义的生成与开发,有待文本与作者的“双向交流”,因而优秀作品是不会把话说尽,往往要留下“空白”,召唤人们参与其中去“填补”。正是由于有了读者的“再创造”,这样很自然地赋予作品更多的意义和解释,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也应同此理,其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者之间,既如阅读审美过程中的作者-文本-读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不是无情物,"纵观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深蕴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出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千万不可忽视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常有“空白”,这些“空白点”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和无奈,而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和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外国著名作家有不少作品入选我国小学语文教材。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被称为“模糊美”的艺术魅力。它们所具有的含蓄美、朦胧美、空白美给读者提供了启迪联想,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作品中的模糊美,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发展思维,提高阅读。欣赏和审美能力。一、细心挖掘含蓄美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感染读者。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在对艺术形象的刻画中自然流露。“作者的见解意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愈好。”(恩格斯语)例如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小说《小…  相似文献   

9.
1 “空白”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中学语文教材,不乏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及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作品中那些清幽恬然的优美意境,肃穆雄状的场景,令人扼腕的悲剧,让人捧腹的喜剧等,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广阔的空间中,教师在进行整体教学时,应抓住作者在作品中巧设的艺术空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挥想象去填补,更好地体会作品意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获得了知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名篇 ,内容含蓄 ,语言凝炼 ,作者独具匠心地为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成为教材中最能激发学生思想的“想象点”。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理解填补这些“空白”,促成“完形”,将会起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一、理解、填补教材中的文字“空白”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一文的“古□亭口”中的“□”就是“空白”。□是个什么字呢 ?显然 ,作者不是不知道 ,而且稍有文史知识的人也都清楚 ,在浙江绍兴县城内轩…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更贴切、更深刻地学习、理解作品,使其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审美愉悦。作者的情感因素是作品意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情”不同,“境”自相异。故同登高处,陈子昂见到“天地之悠悠”,杜甫则见“齐鲁青未了”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作者笔下的美景、生动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走进情景交融的文章意境。学生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理解了其心境,才会更好地理解其对景物的感受,才会有对意境美的真切感受,才能顺着作者琮琮的情感之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与美育相辅相成,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语文教学又是作者美学思想的重要传播手段。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忽视作品中显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而应相机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来说,教学情境是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营造的审美情境.“情”既包括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又包括教师的审美感受;“境”既指作品中的境,又包括现实中的教学环境因素.它的营造依赖于教师审美化的教育行为.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描述、提问等审美化行为,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对作品进行审美化的赏析,进而学会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14.
张金坤 《文教资料》2005,(34):136-137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因此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应把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取和增强美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淡一些浅见:一、借助作品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如万里长城的雄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美点寻踪”可以在阅读文教学中,通过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人物形象美三个主要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艺术空白”的审美效应引发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效应。以创新思维的开发为基点,结合心理学知识.从导语、文本解读、课堂质疑、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开发学生创造力、想像力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点明运用“空白艺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吴家荣 《文教资料》2013,(22):32-33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努力追寻语文本真的心,不懈求索,“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吟哦讽诵中培养学生对文章风格、语言句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情操陶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中自然美的过程中求“真”,启发学生在鉴赏作品中社会美的过程中追求“善”;在驰骋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那么,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实施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阅读是指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超出作者的本意。创造性阅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作品中没有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