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奥古斯丁不仅是早期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也是对时间问题进行探索的第一人。他提出时间不是永恒的存在,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是物体的运动;时间是上帝创造的,是心灵的延展。  相似文献   

2.
时间内涵辨     
<正> 时间范畴,古老又年青。古代编年史以国王名字划分历史时期,古代天文学把时间看作为宇宙的构成部分,后来人们一直把时间看成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或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在现代宇宙学中,天体运行有无终始,太阳系有无它的末日,这些重大课题又呼唤着人们对时间内涵的重视和研讨。物质形式并非无限,时间不是物质实体,不存在其形式的并存和转化。时间也不是均匀不变,每立方米无一个物质粒子的数百亿光年之外的遥远真空也具有持续性。我们既不能把时间理解为物质的存在形式,也不应把时间看作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宇宙是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的统一,时间是物质周期运动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序言 艺术存在性就艺术本身来看,无非两类:空间艺术,如绘画、书法、雕塑等,其艺术形式的完善不以时间的推移为推移;时间艺术,文学、音乐、舞蹈、影视作品等,其艺术形式的完善以时间的推移为进程,这种分类的本质说明艺术是有其独立存在性的.这里所说的艺术独立存在性,首先是说艺术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人类社会客观存在,而不是某种客观存在的附属物,也不是某种先验本质的外化.如果对于艺术,一个先验的本质并不存在,也不是某种客观存在的附属物,那么至少总有一个东西先于其本质就已经存在了,先要有这个东西存在,然后才能用些概念来说明它.这个东西就是艺术,具有独立存在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源于实践。有关债权不可侵性是否存在的争论曾在理论及司法界存在很长时间。通过对债权的相对性分析,我们发现债权不可侵性与债权相对性并不矛盾。债权具有不可侵性是债权的固有属性,不是相对性原则的突破,也不是债的效力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当电子游戏独占了孩子的时间存在形式,孩子就成了时间的奴隶,而不是时间的主人,孩子也就谈不上是自主的、全面的发展,因此,充满效益与质量的时间管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家长需要提高孩子对时间的认识和分配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时间时间就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时间不是永恒不变的,也非均匀流逝的,而是随着运动着的物质变化而变化的.在这里,应该着重理解: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之一,但它不是根本属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时间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非根本属性之一,它是由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产生并决定的.因为,没有运动,物质就无过程,就是僵死的,就不会产生持续性,更不会有间隔性和顺序性,因而也就不会有时间.  相似文献   

7.
一、永远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教育的永远这不是做文字游戏,也不是玩时尚的表述,永远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教育的永远,的确是个命题。这是因为,乡村教育不只是一个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意义和价值的存在。如果说,永远的乡村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延续,那么,乡村教育的永远,则更多的是指乡村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两者都是我们讨论的目的,也是我们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8.
循环的时间     
时间既不能说它有开始,也不能说它没有开始。如果说它有开始,那么时间开始以前难道就没有时间?同样我们也不能说时间没有开始,没有开始的时间又怎么会出现呢?这是一个矛盾。时间的本质不是一条直线,不是一条没有起点和终点的无限延长的直线。时间的本质是圆圈。  相似文献   

9.
正梅老师提出了淡化过年痕迹——"尽量不谈论过年的事情,除了第一天报到时和学生招呼一声‘过年好'外,其他时间不谈论与过年有关的事情"——这一观点,对此,我不是十分认同,毕竟,假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不会也不可能因为我们不谈而淡化甚而不存在。假期不是学生教育中的真空,而是  相似文献   

10.
空间概念是时间隐喻的重要源域之一。"上—下"空间—时间隐喻表达丰富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但并不是汉语的专利。藏语、英语、俄语、芬兰语等语言也存在同样的隐喻及表达。由于认知、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留学生对汉语的"上—下"时间表达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孔子哲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研究天人关系、人我关系、人物关系的人生哲学。而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成体系的人学理论的大师——孔子,可谓穷其一生来探索人生的奥妙。孔子人学以"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的为逻辑起点,个人的独立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的价值论思想为逻辑支撑点,最后回归到"理想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质是欧洲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对质作出了准确的界定。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以此定义为基础,对质作了精辟的阐述。国内出版的绝大多数辞典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质定义为一种“内部的规定性”,这是不符合理论的逻辑要求和马克思的原意的。实际上,质应该定义为与事物存在同一的,并将一物区别于他物的直接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他与黑格尔、歌德等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创立了西方文艺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古典文艺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先验性是康德审美形式的首要肯定。康德提出在进行认识之前先要审查人的先天认识能力,他认为人先天秉有三种互异的能力:认知、欲求、快与不快,并以此为根基,确定了三种先验科学的合法性,这三种科学即认识论、伦理学、审美学。进而用“分析法”证明先验审美形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哲学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具有革命性的突出特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没有忽视教育鼓动革命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看作中国革命的一个条件,也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他认为一切“知”都来源于“行”,知识的获得在于由浅而深,日积月累,强调青年人应该立大志和明确学习目的;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观也是孙中山教育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把人人都有受教育之机会作为革命的理想之一;他认为人才是成大事的基础,强调在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上要做到:养以备用,用有所养,人尽其才。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雅斯贝斯所致力的是一种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由此视域出发,他把艺术视为“哲学的器官”,并提出了一种独具慧心的“生存艺术形而上学”思想。他认为,艺术根源于“生存”,艺术活动透示了艺术作为“生存的功能”这一人文意趣。  相似文献   

16.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的目的是划分"全新的存在领域",即物质(如月亮)是"直接存在","客观信息"(如水中月)是"间接存在",两者没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接存在不等于间接存在,强调这是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的"元哲学"。但是,邬先生"信息进化论"居然违背"信息本体论"的规定,声称"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体现了"亦此亦彼的思想",即物质与"客观信息"两者的演化,"亦此亦彼",间接存在(如水中的月亮)等于直接存在(如天上的月亮)。由于传统哲学里的物质没有可被认知的任何信息(规律和属性),"客观信息"就成了"变相的物质","物质演化"则名存实亡,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摆设。所谓"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只是"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在演化。然而,"客观信息"(如水中的月亮)既不能进化或退化,也不能同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17.
生存问题是尼采哲学的主题。尼采将自己的哲学看作是某种本真生存状态的表达,将写作看成是实现生存的一种方式,主张要在一种与前人不同的写作方式之中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实现出来;尼采的批判哲学建基在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上,作为一位批判者,他独特的言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构成了其批判哲学的基本内容。尼采最终将生存的本性归结为生命体对自己发出的一种"去创造"的命令,并将这种命令称作"生成意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马克思开启了以生存论路向为基础的新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分析,现实的个人是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件,其本质是生产,其交往形成了人的社会性,现实的个人的两个方面的同一性是感性意识,现实的个人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论起点的基本一致的,并尝试找出二者对人的生存领悟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SIMONE DE BEAUVOIR: THE PHILOSOPHY OF LIVED EXPERI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Simone de Beauvoir, best known outside France as a leading modern feminist theorist, is also recognized as a writer of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drama. In this essay, James D. Marshall aims to present Beauvoir, not as a mere entry in the history of French philosophy, nor as an under‐laborer to Jean‐Paul Sartre, but as someone who has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insights to contribute to ongoing debates on the human condition, including those concerned with education. Central to these debates are issues such as 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n individual human being and what characteri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thers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Marshall argues that Beauvoir can participate in such philosophical and educational debates, for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has major interests in such questions as who or what is this “person” whom we profess to be educating, what kind of person or outcome of education is desirable, and in what kind of society should these individuals take part?  相似文献   

20.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