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蚀》三部曲是指茅盾的三部系列中篇小说:《幻灭》《动摇》和《追求》。整个三部曲都是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  相似文献   

2.
茅盾先生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在评论界历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者自己对《创造》却很喜爱,曾多次提及,不但强调了这篇小说在他创作思想转变中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出与其他评论家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茅盾短篇小说集·序》中写道:“《创造》是继《幻灭》《动摇》《追求》以后我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在题材和风格上既和《幻灭》等不同,也和我以后所写的短篇小说不同.至于思想上,已经不象《幻灭》等三篇那样消沉悲观了.”“有些评论家认为《虹》表现了我的思想从消沉悲观转到积极乐观.我自己却认为《创造》才是我在写了《幻火》等三篇以后第一次思想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和《电》。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岐路》、《炼狱》、《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相似文献   

6.
茅盾简介:茅盾(1896~1981)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原人。现实主义作家和革命文学家,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1921年起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致力于文学批评和译注工作。1927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幻灭》开始使用笔名“茅盾”。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1958年,发表文学评论著作《夜读偶记——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他》。建国后,—曾担任文化部长,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毕生从事革命文学事业,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  相似文献   

7.
《野蔷薇》是茅盾最早的一个短篇集。作于1928年3月到1929年3月,期间恰好是创作《幻灭》、《动摇》的间隙。以往对《野蔷薇》的阅读总是把它置于《蚀》三部曲同一的语境中完成,从茅盾“社会——政治”型现实主义角度出发,读出一系列“时代女  相似文献   

8.
【观点梳理】A.(戴望舒)他这时候写《雨巷》便自然是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困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并不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在那个特定时代进步青年内心深处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是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的追求的心境,更是现实的黑暗、理想的幻灭在一代青年人心里的投影。(王艳娟《〈雨巷〉的象征意蕴》,《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文自修》之友与上海市卢湾区图书馆读书乐之友联谊会共300余人,举行金石画家钱君匋诗歌研讨会。钱老以金石书画和书籍装帧著称于世,如鲁迅翻译的《死魂灵》、茅盾的《动摇》、《追求》、《幻灭》、巴金的《家》、《春》、《秋》等,均由钱老装帧设计。钱老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早  相似文献   

10.
一般人认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故又称主题思想。”(《文学的基本原理》,以群主编)。这种观点完全抹煞了文学作品主题中的情感因素,是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实践的。我们认为:情感是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主题的涵义应当包含情感。茅盾在谈《幻灭》三部曲的写作时说:“《追求》的基调是极端的悲观……我承认这极端悲观的基调是我自己的,虽然书  相似文献   

11.
《春蚕》是我国新文学巨匠茅盾的代表作,写于1932年11月.其时离茅盾创作生涯的开始,即第一部小说《幻灭》的发表约五年,也正是长篇巨著《子夜》即将完稿的时间.这正是茅盾创作的成熟期、高峰期.《春蚕》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运用“从容不迫而又是油画的笔墨”(庄钟庆:《茅盾——中国新文学的巨匠》),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破产的真实画面,塑造了老通宝这个“继鲁迅的阿Q、祥林嫂等成功的农民典型形象之后的又一个出色的典型”(同  相似文献   

12.
如果再想了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中国社会的基本风貌和一般知识青年的思想历程,读一读茅盾的总题为《蚀》的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有好处的,它不仅能给你丰富的艺术享受,同时也能使你获得相当的历史知识。“因它为当代历史文献,有其历史、政治及社会上的意义”,它真实而及时地记录了时代风云。这是本文想要重新进行探讨的。茅盾是一个有深厚文艺理论修养和明确的创作目的的作家。他对于现实主义的强烈追求,对于文艺的社会功能的深刻理解,使他十分重视小说的时代。他认为“连时代空气都表现不出的作品,即使写得很美丽,只不过成为资产阶级文艺的玩意儿。”他把文学作品是否具有时代性,作为文学批评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经批评过一些以现代  相似文献   

13.
《野蔷薇》是茅盾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内收《创造》、《自杀》、《一个女性》、《诗与散文》和《昙》等五篇,《创造》写于《动摇》之后,其余四篇写于《追求》之后,总之,这五篇小说均是一九二八、二九两年之间创作的。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大致是章静、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这一类人物。因此,《野蔷薇》可以说是《蚀》三部曲的续篇,是茅盾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他早年丧父,经常流离失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失掉组织联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飘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洪深:《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桥》。阳翰笙:《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互联贯的文学作品。我国现代文学中有不少三部曲。举例如下。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和《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和《残冬》。巴金的“爱情”三部曲:《雾》、《雨》和《电》。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和《秋》。阳翰笙的“地泉”三郎曲:《深入》、《转移》和《复兴》。洪琛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  相似文献   

17.
李平 《当代电大》2002,(7):10-12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 ,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 ,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 ;在《虹》的创作中 ,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 ,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 ;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 ,但又缺乏生活体验 ,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 ;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 ,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 ,终于走向了成功。2 《林家铺子》倒闭的…  相似文献   

18.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 《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20.
1 茅盾小说创作的转变《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是作家经历了大革命的实际运动后的结果,但在创作中对于这段人生并未经过理性的整理,自然主义的痕迹很重;在《虹》的创作中,作者希望通过梅行素对革命的追求来改变《蚀》的暗淡色彩,但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有“突变”的痕迹;具有“革命小说”特点的《路》和《三人行》则希望给人物指明一条正确的出路,但又缺乏生活体验,具有初期左翼创作的通病;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作品,将生活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在一起,终于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