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戳脚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传统拳种。系戳脚与翻子融合发展而成。戳脚原名“九翻鸳鸯脚”,简称“九枝子”,又叫“趟子腿”。原有九趟(套),后来以此为母,又创“文趟子”九套,原来的九趟即改名为“武趟子”。所以戳脚又有,文、武之分。  相似文献   

2.
戳脚文趟子——八式站桩拳是已故关外著名武术大师、人称花枪胡老奉的胡奉三先生所创。胡奉三不仅精通戳脚,而且对形意、八卦、翻子拳等十余门拳术和器械都有较深的造诣与研究。在戳脚拳的低腿法基础上,他集内家与外家的长处,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以八根、八母、八法、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以刚柔相济、贴靠近战、手法缠绵、腿法刚劲为主导的独特拳术风格,进而形成了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戳脚翻子是以九趟“戳脚”为创始。名日“九枝子、九翻子”。枝以生根,枝繁叶茂,是指历代戳脚翻子名师的潜心研究和发展。戳脚翻子历代名师,云游四海,到处为家,在武林中不断发展自己,为中国的武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此,戳脚翻子被誉为“云游派”。  相似文献   

4.
张洪国  张财林 《武当》2003,(5):37-39
戳脚是“北腿”的主要代表,被誉为“北腿之杰”。它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武九、二九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脚门。  相似文献   

5.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八卦掌练功时走圈,通过走圈练习基础八掌、八大掌乃至八八六十四掌。交手时“以走为用”,“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所以要在“走”上下功夫。练走首先就要练好趟泥步,八卦趟泥步是八卦掌重要的基本功。 过去练习八卦掌的人只练直行和走圈,认为只要掌握了趟泥步的要领就可以练习八大掌了。其实除了  相似文献   

6.
张洪国 《武当》2006,(11):31-33
戳脚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它以手脚并用、腿法突出、内容丰富、技击性强、攻防结合严密为特点,被武林推为“北腿”之代表,享有“北腿之杰”的美誉。戳脚是由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在原来的八趟金刚架、八趟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创编而成的。戳脚以文九与武九,共计一十八趟为基本套路,其中还包括金刚架、金刚锤、六合根等初级套路,以及在十八趟基础上组合成的甲子锤、三拦手、小力士拳,和派生出的燕子拳等等。此外,还有较为全面的各种武术器械,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拳系———戳…  相似文献   

7.
打冰趟子俗称打“驰溜滑”,是我省少年儿童比较喜爱的冬季游戏活动。这种游戏设备简单,花钱不多,在城市和农村均可开展。经常参加打冰趟子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锻炼和提高平衡能力,对学习滑冰和滑雪也有帮助。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编写了这套打冰趟子游戏。  相似文献   

8.
杜子宇 《武当》2000,(5):13-15
李派太极拳,对应“三才”,而成“三盘”主拳。但就其劲势特点,无非刚柔两架,密合阴阳相抱的生化机理。柔架的代表是天盘拳,它相应三十六天罡,故成三十六式。天为圆为阳,但取阳中之阴,故其风格绵柔、和缓、缠转、轻灵、圆活、流畅、温文尔雅,武林称其为“文太极”。但观其文,文中藏武;看其至柔,然柔中寓刚。它文火温养,突出心法,重在“留意”,运化精微,意在聚精固气凝神。循经走脉,畅达气机,融通一身,呼吸细匀绵长,密契开合动静。它讲究内外一气,拳功合一。刚架的代表是地盘拳,即“八法奇门拳”。  相似文献   

9.
戳脚     
戳脚:是以腿脚功夫为主的一种拳术。相传起于宋朝,盛于清末。戳脚侧重腿功、脚功,而且技法系统,享有“北腿”之誉。拳谚中说:“拳打三,脚打七”、“手似两扇门,全靠脚打人”,是说腿脚在武术技击中极为重要。传说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中,武松就是使用戳脚中的玉环步、鸳鸯脚取胜的。戳脚流传至今有文、武趟子之分。戳脚的技术特点是:手脚并用,矫捷刚健,紧凑严密,灵活善变。以腿法见长。戳脚的套路在练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8,(2):58-58
通背拳术串珠共六趟,每趟四手。共二十四手。此二十四手即是前法二十四手拳术串成。然每一手要练习一来往。名日两趟。四手练习四来往。即是八趟。此八趟要贯穿练习才成为一套。此法即是一手练习分为两趟。四手练习共分为八趟。但是一趟串珠四手。六趟串珠共二十四手。又因每一手分为两趟,于是一趟串珠分为八趟,六趟串珠共合四十八趟,此串珠之法。  相似文献   

11.
庞洪奇 《收藏》2008,(6):55-55
《收藏》杂志2007年8期刊载马小青先生《磁州窑“豫让刺赵襄子”绘画枕考》一文,对绘画内容为“陈桥兵变”之说的否定言之有理,但“豫让刺赵襄子”的提法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八仙剑     
八仙剑流传有多种套路,内容不一。笔者撰写的八仙剑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学之于锦州市体委教练王德明先生,王师承山东龙口张洪昌先生。该剑共分八趟,64个动作,每趟中都具有一个以神话八仙形象命名的动作。如:湘子提篮、国舅横笛、仙姑醉卧、采和合板、果老挥鞭、钟离献宝、洞宾背剑、拐李拄杖。该剑套路结构严谨,攻防意识鲜明,姿势舒展大方,动作朴实捷健。  相似文献   

13.
反宫马又称“夹炮屏风”,布阵方法是利用士角炮对红方马八进七这步棋进行牵制,以延缓红方的出子速度,赢得反击时间。  相似文献   

14.
在武术的传统训练理论中,强调内外兼修。长拳讲究八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讲究“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八卦掌讲究“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等,都体现了外练与内练相结合的思想。外练是练形,即由外在肢体和完成动作所共同组成的“形”,这是外在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内练,内练就是要练气。武术中的练气体现了对内脏器官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付胜利 《武当》2013,(6):43
中华武术流派众多,特色各异。本人仅就在荆楚大地广为流传的传统武术——武当太乙金刚拳为例,谈谈传统武术演练中的"趟子"。武当太乙金刚拳在地方上被称为搪手,又分为四平搪手和滚肩搪手,在套路的演练开始和结束中,都有独特的"趟子"。我说的"趟子"与我们武术竞赛的起式、收式作用和意义估计是一致的,但却不受约束,有点"铜锣一响是招牌,惊动了四方财神到,来得早看热闹,来得迟看夸气(地方方言:热闹结束的意思)"的跑江湖的味道,而且允许来回多趟。  相似文献   

16.
刘曦林 《收藏》2006,(2):33-33
余多年研究画学,那“画”字是疏忽不得的。除此而外则重一个“文”字,文指文思、文心、文化。宋代邓椿将“画”与“文”衔接起来,有“画者,文之极也”之概,此说成为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之核心。  相似文献   

17.
大约在八年前集到一枚水银古锈入骨的“保大元宝”币(见照片),钱径约32.3毫米,厚约2.1毫米,重10.7克,钱文比谱载“保大元宝”钱文更刚劲、更端正,且将“尔”字写作“尔”,经实测,此币钱文也比谱载钱文要大,由于它字大、异书、轻、薄,故称之为异  相似文献   

18.
曹进江 《武当》2007,(2):33-35
遥路拳为吴门武功的一种,源出南少林。张孔昭著《拳经拳法备要》一书中,有“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一节,在手法部分就提到迎风铁扇手。笔者揣测,二者莫非是同一技法。迎风铁扇手是遥路拳中仅存的,既可单练又可对练的短趟子。它短小精悍,步步紧逼,以攻为主,手法连环,是一套难得的进攻型传统组合散手。  相似文献   

19.
巧钓比目鱼     
三山岛 《钓鱼》2009,(18):56-56
比目鱼,为海水鱼中的一大类,我国海域比目鱼有数十种之多,大连近海常见的有牙片、石锵子以及小嘴等鱼,钓友习惯称它们为“扁扁鱼”。比目鱼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特别是生吃“活鸦片鱼”,口味鲜美润滑,堪称大连美食一绝。因其一年四季可钓,在钓法上又注重讲究技巧,因此,多年来一直是大连钓鱼人喜爱的“高档”对象鱼。  相似文献   

20.
(二)对方接续走棋 在裁决待判局面中的某一着棋的走棋性质为“兑”或为同兵种的“献”时,由对方接续走棋。 1.走子性质为“兑”时 走棋性质为“兑”时,由对方接续走棋。如图1,红方炮八平九与炮九平八,均为“杀”。黑方车2平1捉炮,因红炮有暗根,并不敢吃,判“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