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於贤德 《现代传播》2006,1(6):73-77
记者招待会由于采访环境的特殊性,对记者的提问也提出了一些特别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场合、对象和事件的独特之处的探讨,对提问的切入点、关键词和分寸感的阐述,以及对吴小莉两次成功提问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如何使提问富有创意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不少报刊都在争相刊登中国新总理朱镕基在记者招待会上“点名”吴小莉的新闻。凤凰卫视这位年轻靓丽的女主持人的幸运,被报刊渲染为“前没有古人,后不会有来者”的一种幸运。吴小莉在事后冷静分析自己当时的“激动心情”时说:“我的激动不只是因为总理点我的名字,而是因为,我和喜欢看我节目的朱总理有这样的交流,这是一个专业的互动,是新闻媒体同政府高级领导人的互动,这是一种信任。”  相似文献   

3.
3月19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落下帷幕,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镇基和四位副总理就在人民大会堂三楼新闻发布厅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会议自始至终是得轻松、活泼、亲切、自然,精彩场面造出。其间最靓丽的一笔就是香港风民卫视中文台的记者吴小莉的提问和朱总理的回答。吴小莉身上表现出了优秀记者良好的竞争意识\敏捷的反应才能和强烈的感受性。竞争意识是指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遇获取成功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对于记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闻的时效性要如己者有竞争意识,来自同行的压力也要求记者有竞争意识。而良好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4.
记者招待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性的记者招待会,如外交部等部门的例行记者招待会,这类记者招待会由专职发言人出席并主持。一类是专题性的记者招待会,是由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甚至是政府的最高领导出面。就某一事件或某一范围的问题接受记者的提问。无论是专职的发言人还是有关领导,在记者招待会上,他们都是政府与外界公众沟通的代表。他们所承担的以及公众所关注的首先是他们的公务角色.公众需要从他们的发言演讲中了解政府的立场态度和政箫措施.但同时.  相似文献   

5.
两会中,记者招待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闻源,今年两会期间举行了十五场记者招待会,每次记者招待会现场都会有几百名记者在场,但是举手提问的就只有几十人或更少,大概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能有幸当场提问的则更少,一般每场在十五人以内,只占现场记者人数的三四十分之一。对于其他没有提问的记者来说,如果纯粹是为了来听、看记者招待会的话,那么在电视直播上,可以看得更清楚些,在网络上还更直接明白些。记者招待会现场这些没有提问的记者想在招待会上收获什么?对于他们而言,记者招待会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  相似文献   

6.
1.根据记者招待会性质。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记者招待会所提问题是分散的、零乱的(专题性记者招待会除外),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报道呢?这要看记者招待会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影响程度。如果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举行的专题记者招待会.报道围绕一个中心把主题反映出来就行;如果是某一重要的新闻人物举行的大型记者招待会.或某方面权威人士举行的综合性记者招待会,报道可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重视采访的“首次效应”“首次效应”即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对记者来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近素不相识的采访对象,并能与其进行深入采访,这其中“首次效应”的运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在1998年举行的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著名的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的出名就是因为在“两会”上被朱基总理点名回答提…  相似文献   

8.
记者招待会是记者获得重大新闻的理想渠道,也是新闻竞争的重要场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的政治进步,举办记者招待会已经成了政府经常的行为。过去我们有一个误区,认为在记者招待会上西方记者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是在和我们的领导人过不去、故意找茬。而随着我国的政治进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次数之多,是我国解放以来所少有的。据笔者粗略统计,由大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曾涛主持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就有六次;再加上彭真会见港澳记者,赵紫阳会见港澳代表(其中有新闻界人士),马烽、张贤亮等作家会见港澳记者,以及全国记协组织各界代表与中外记者对话等,各种形式的记者招待会约有十余次。在这些记者招待会上,中外记者提出了有关我国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以及国内外舆论所关心的很  相似文献   

10.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国内外新闻媒体争相角逐的竞技场。在"两会"众多新闻发布会中,总理记者招待会总是非常热门。从2003年到2011年,温家宝总理连续九年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全球记者的提问,其经典话语、巧妙应答往往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开来,赢得极大的关注。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的特色,颇值得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去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后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按照惯例与采访此次大会的7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这是朱镕基总理第四次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面对各路记者连珠炮似的发问,朱总理始终沉着应对,纵横捭阖,畅谈我国当前的内政外交,其睿智和幽默的谈锋,无不令人敬佩和景仰,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总理的卓然风采。 对于每位与会的中外记者来说,虽然他们都是世界著名媒体选派的“精兵强将”,但是能够有幸地参加中国人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并且被点中直接向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12.
《记者招待会的组织和传播》定位为新闻发布和新闻传播的培训教材,是我国第一本专门论述记者招待会组织运作和传播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3.
杨瑶 《声屏世界》2016,(3):14-16
总理记者招待会作为“两会”休止符,历年累计邀请数百家中外媒体与中国总理进行对话,是中国国家形象呈现的重要舞台。本文通过对23年总理“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不同国家媒体的提问数量、类型结构等数据分析以及总理的回答应对,来研究“两会”记者招待会媒体公共空间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7,(42):18-18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11月11日在总统官邸召开记者招待会时宣布,将于明年1月9日前举行议会选举。 这是自从他11月2日公布紧急状态后第一次举行包括外国媒体在内的新闻发布会,因而备受关注。总计有48名西方记者、4名日本记者和2名印度记者出席了记者招待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记者是一种社会职业。所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采访风格很受朱镕基总理喜爱的凤凰卫视新闻主持人吴小莉曾撰文说:“当记者首先要喜欢与人打交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记者根本上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笔下写出的文字,只是与人打交道所产生的有形记录。  相似文献   

16.
一种追求: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就有我在香港凤凰卫视著名记者吴小莉有一句充满豪情与职业感的话:“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就有吴小莉在。”我觉得这句话说出了一个职业新闻人存在的意义。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哪  相似文献   

17.
<正>与以往相比,2007年全国“两会”新闻大战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女记者的增多。在“两会”现场随处可见积极“拼抢”采访的女记者,在温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更有众多的女记者亮相。据统计,在3月16日长达1小时57分钟的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共有11位记者获得提问的机会,其中6位是  相似文献   

18.
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也是写记者招待会消息所应遵守的。比如记者招待会消息的导语写作、结构的安排、背景的运用、引语的运用等等,都应该按照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来进行,但是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任琦 《新闻实践》2009,(12):50-52
新出版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开篇,收录的就是朱镕基作为国务院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的全文。每年举行一次的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不仅是阐明党和政府立场、阐述政府工作、叙写世人瞩目的中国故事的政治传播场,也成为各路媒体一展身手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20.
9月22日,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苏联外交部新闻中心举行了记者招待会。记者报道这类消息,总是把目光投向中心人物即招待会的主持人的讲话,力图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可是,合众国际社记者史蒂拉·里德并不如此。在甘地夫人的记者招待会结束之后,他并没有象他的许多同行一样急于去发稿。他先听塔斯社发的俄文稿、英文稿,并收看苏联电视台关于这次招待会的电视新闻,然后,他写了这样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