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霄  唐睿 《新闻世界》2012,(10):115-116
在1926年至1931年间,共出版了700多种小报。当时影响最大的四家小报——《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罗宾汉》,被称为“四大金刚”。《晶报》名列上海小报界“四大金刚”之首,它开创了小报的三日刊时代,内容丰富多样,广受市民阶层欢迎,销售量不逊于大报,其成功的原因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2.
唐初萧瑀所撰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亡佚已久,据孟献忠《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可补遗十五则,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萧书专记《金刚经》灵验故事,诚为“释氏辅教书”余绪,此书为研究唐初佛教信仰提供重要资料,亦是研习唐代小说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集.  相似文献   

3.
邵颖涛 《图书馆杂志》2014,(2):109-112,104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是一部中土失传的盛唐小说集,成书后遂流传日本,在日本存有宝永二年写本、石山寺本、黑板胜美氏藏本等版本,又为日僧升堂和南传抄刻印,终为《卍续藏经》所收。此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与辨伪功绩,辑录唐失传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十五则、《冥报拾遗》十则,保存珍贵的小说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4.
彼得·杰克逊继承了《指环王》中多元文化的传统,用沟通取代对抗,在某种程度上讲.《金刚》可以说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寓言  相似文献   

5.
靳翠萍 《新闻记者》2006,(12):22-2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一批都市类报纸迅速崛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中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发生了转换.而且其媒介产品内容也日益呈现出都市化特征。“彰显市民生活,建构都市文化”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主要诉求。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情感讲述”类栏目也应运而生.较早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主持的“绝对隐私”.现在则在许多都市类报纸上“遍地开花”,比如《武汉晚报》的“百姓讲述”、上海《新闻晨报》的“晨报倾诉”等。  相似文献   

6.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7.
《都市絮语》是《深圳晚报》的一块副刊版,刊登市民“喜闻乐见”的散文、随笔,供市民茶余饭后提神醒脑、幽默逗乐之用。晚报老总高度重视副刊,经常从内容到形式对《都市絮语》版提出高屋建翎的意  相似文献   

8.
《在市民与市长之间架桥》,介绍上海的市长们到“市民与社会”节目直播室与市民直接对话的情况,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新闻改革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上海电台“990早新闻”扩版纪实》,介绍这一名牌节目如何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杂志》1984年第3期载有阳泓同志“关于研读上海史的基本书籍”一文,介绍研究上海历史的新旧书刊画册,搜列丰富,并详加说明,甚有参考价值。我一时想到,似还可补列若干种,如包玉珂译的《上海——冒险家的乐园》、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学生运动史》、早年商务印书馆编的《上海指南》、上海电话公司历年编印的“电话号簿”、抗战胜利后申报馆编印的《上海市民手册》、解放前上海市教育局编印的公私立各级著名学校史料、  相似文献   

11.
郭红解在《上海档案》2000年第4期发表了《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一文 ,对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将曾轰动世界的科研成果“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档案史料捐赠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一事 ,发问 :“这些珍贵档案为什么都‘走’了?”作为档案人 ,他说 :“对这份档案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在编《上海档案志》时 ,我们特地将此档案列入志书并作介绍。呜呼!以后续编《上海档案志》时 ,不得不在后面添注一句 :2000年6月后 ,该档案已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了表达他的心情 ,文中议论 :“也许若干年后 ,……有关我国第一台…  相似文献   

12.
正这是一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半市两上海市粮票。当年,粮票分全国粮票和各省市地方粮票,种类也算不少,最小计量单位一般是一两,唯有上海,存在着半市两粮票。为此,上海人的"小气"出了名……半市两粮票正好够上买根油条,实惠得不得了,正合大部分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上海人的"胃口"。这里讲述的,是"四大金刚"与早餐的故事。最大众化的沪上早点,非"四  相似文献   

13.
刘健 《新闻记者》2007,(6):72-74
21世纪伊始,万象更新,《南国都市报》应运而生。作为一家面向市民,完全由市场来养活的报纸,它的副刊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受到市民的欢迎。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带着一种惶恐不安的心情,我们小心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摸索,历经6年努力,使《南国都市报》副刊与时俱进,其中经历过淘汰和失败,终于培育出现在比较全面、比较成熟的副刊。回顾《南国都市报》副刊的发展历程,真可谓:“三部曲”唱罢规模初具,“三字经”念动全盘皆活。  相似文献   

14.
“轧闹猛”是上海话,其大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凑热闹”。但是,精明的上海人,哪会无缘无故地挤在一起凑热闹呢?法国写实大师亨利·卡梯尔·布勒松1949年在上海拍摄的《轧金子》,表现了国民党政权崩溃时,上海市民们争先恐后地把一落千丈的“法币”,兑换成黄金的实况。据当时的报纸报导,在“轧金子”的高潮里,着实挤死了不少不幸的市民。右面第二张照片,为上海解放日报记者俞新宝1980年  相似文献   

15.
1949年5月2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第一时间发出了“上海解放了”的声音。在纪念上海解放60周年、上海广播事业建设60周年之际.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东方讲坛办公室和上海市档案馆于5月30日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联合举办“与广播人共话广播六十年”访谈活动。  相似文献   

16.
《美术报》2002年3月16日17版《毛主席生活专用瓷交接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一文称:“这批主席用瓷,共计近600余件”。这句话让人不解:“600”的前面是“近”,后面是“余”,究竟是“不足600”,还是“600有余”? 查《现代汉语词典》得知,“近”有4解,都与“远”相对。在这里应作“接近”解。但无论怎样“相近”,毕竟还没有达到“相等”的  相似文献   

17.
旧上海的小报数量众多,形形色色,拥有广泛的读者。对小报在近代上海报刊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秦绍德先生在《近代上海报刊史论》一书中说:“不了解小报,不能算是了解了近代上海报刊的全貌;不研究小报,也不能把握近代上海报刊发展的全部进程。”生前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的汤笔花先生(1897-1995),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曾主编《大常识》报,又与朱瘦竹、周世勋、卢继影、卢侬影合编《罗宾汉》报,还与姚吉光(生前也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合编《福尔摩斯》报。作为小报界的前辈,汤先生在旧上海小报“四大金刚”——《晶报》、《金刚钻》报、《福尔摩斯》报和《罗宾汉》报中起过不小的作用。1987年6月14日,笔者拜访汤笔花先生,倾听他回忆旧上海的小报,虽属一鳞半爪,但都是他的亲历、亲见、亲闻。笔者根据当时的采访记录加以整理,为历史爱好者和史学工作者提供一份史料。  相似文献   

18.
新知密集架     
上海政府网站在媒体上做广告 五月初,上海市民在当地几家报纸上看到了上海市政府网站“中国上海”打出的一则广告。据了解,政府网站在媒体上做广告在全国尚属首次。5月1日,《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施行,“中国上海”网站也于同日改版,突出了信息公开功能。此次打出的广告语就是“发布权威信息、提供便民服务、拓展网上办事”。上海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政府不仅要做到信息公开,而且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市民都知道有信息公开这回事。(2004年5月10日《中国青年报》)政府信息公开面临三大潜在阻力 行政法专家莫于川教授说,目前我国推行…  相似文献   

19.
一、媒介事件的全程回放 一位名叫“我为伊狂”的网友,于2002年11月16日下午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分别发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以下称为“网文事件”),文章立刻在网络间广为传播。该文从深圳“四大金刚”(即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华为和中兴公司)“迁都”传闻谈起,  相似文献   

20.
国家邮政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上海市民每百人拥有报刊数达55.1份,大大高于全国平均百人40.7份的水平,位居全国榜首。上海人享受着方便、周到的订报服务。电话订报、邮递员上门为市民办理订报手续,遍布主要商业街和居民小区的报刊零售网点,大大方便了市民订报、买报、读报。去年,上海又设立了1000余家“东方书报亭”,为上海人读报当参谋,做服务工作。5年前,上海邮政部门对《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试行集订分送专用单,方便了单位为职工订阅这3种报纸。如今,集订分送专用单品种已达79种,并制作了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