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侃读书     
再侃读书吴善志,蒲声乐于此道,冯友兰的书斋曰“三松堂”,以园中三棵松自喻;梁实秋在西南联大时的书斋曰“雅斋”,还有王力的“龙虫并雕斋”,姚雪垠的“无心境斋”,杨树达的“积微居”,丰学凯的“缘缘堂”,梅兰芳的“梅花诗屋”,阮章竞的“苦噪楼”,孙犁的“耕...  相似文献   

2.
书斋是古今文人学者读书、创作、藏书之所,更是其精神巢穴,心灵港湾。许多名人学者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别致的名字,或以纪事,或以绘景,或以状物,或以明志,或以寄情,或以自勉,取义深长,发人深思。其中有一些斋名颇多谐谑之趣,读来让人捧腹喷饭。  相似文献   

3.
一、回忆的文章凄风斋是我的书房。以前的住处在十八楼,每到冬夜,寒风大作,风声时而凄厉,时而如同狮吼。书斋由此得名。友人多因我喜读知堂老人文章,而老人的书房名苦雨斋,故猜我从“凄风苦雨”中摘出前两字,以为斋名。其实不然。走笔至此,忽想起多年前,敦煌文艺出版社曾出版知  相似文献   

4.
给自己读书、藏书、写书的地方起一个斋名,以示风雅志趣,是读书之家的普遍习气。不仅中国的书香世家如此,欧美的文人也间或用之,不过远不如在我国那样普遍。书斋名,通称“藏书室名”,常以楼、阁、斋、堂、房、居、室、轩、庐、园、山房等为其后缀词。如卢址(青崖)...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往往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房、寓所起一个或数个室名,自得其乐。书斋的命名,大都比较讲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人要有“嘉名”,斋名也然。  相似文献   

6.
不少文人有专门藏书、读书、写作的地方,称为书斋、室、居、庐、庵、亭、馆、轩、堂等,范围大点的还可称为楼阁,朴实些的则称为堂或精舍。这些斋、室、_庐、堂的命名往往缘于某典,或出于某典,或由于某因。如:苦斋: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进行学习和创作。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他以苦为乐,在陋室中发愤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刘基为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渐丰富。许多人读书藏书,随之产生为自己的藏书室命名的想法。书斋有书房、书屋、庵、堂、观、居、轩、馆等别称,而书斋的取名更是丰富多彩,大概不外如下几类: 以书斋所在地的物来为书斋命名。明代学者杨仪的读书处庭内有桧树七棵,其书斋就叫“七桧山房”;清代学者惠周惕的庭院有红豆树一株,颇珍爱之,便以“红豆书庄”作为斋名,其子惠士奇也据此将自己的书斋叫做“小红豆斋”;清代陈介祺书房有古钟十口,自珍自爱,名书斋为“十钟山房”。其他还有“竹深堂”、“万卷楼”、…  相似文献   

8.
古今文人,大都有个朝夕相处的书屋,他们为书屋撰联,或以自勉,或以抒情,或以明志,把对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的字句之中,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对联的言外之音,读来富有生活气息,又充满哲理,耐人寻味。书斋联常常以惜时苦读圣贤之书自勉。南宋楼大防,孝宗进士,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其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人著述之余往往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斋寓所起一个或数个室名,自得其乐。书斋的命名,大都比较讲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  相似文献   

10.
【活动引入】 许多同学可能都读过刘禹锡的《陋室铭》吧。在读这篇古文时,你在被作者那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所感染的同时,一定还对作者的书斋名——“陋室”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吧。书斋作为民居中的精神场所,一直是历代文人雅士们的最爱。他们大都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今天,我们不妨来开展一次以“方寸雅居寄深情”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同走进一个充溢着书香的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学士都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一个别致的名称,或以言志,或以寄情,或以自勉,或以讽世,言简意赅,含义隽永,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下面品读几个带有数字的书斋名称: 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的“三味书屋”就在他的故居附近,是他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的书斋。何谓“三味”?寿先生的儿子曾作过解释:“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  相似文献   

12.
文人的书房     
书房、书斋、书室从来都带着布尔乔亚高档的情味,万一再起一个典丽的斋名,就算是建在一枚古旧的寿山、青田石章上,也是华美的颓废了。文人们大都会为本来普通的书斋起个"典丽的斋名",有了斋名似乎什么都雅致起来了。为书  相似文献   

13.
顾名思义,书斋应当是读书的地方。古人为了表明自己的爱好、追求,以斋名表明自己的志趣。如“潜军堂”“知不足斋”等。在读高中一年级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后来在北京大学读了三年书。当时北大学生们习惯于个人单独活动,宿舍里只有几平方米左右的地盘,也往往用布幔隔开,互不来往。我在北大西斋住了几年,也有一个单独活动的小天地。“九一八”以后,  相似文献   

14.
徐乾学,清康熙年间学者型藏书大家。他采取个人大宗收购、请友朋代购、抄录等方法广聚典籍,并建传是楼贮之。其身后传是楼藏书散出,明珠府、怡府乐善堂等多有收藏。今经传是楼收藏过的宋元版典籍见于海源阁、铁琴铜剑楼、天禄琳琅、爱日精庐、艺风堂、滂喜斋等多家藏书志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文人,著述之余,往往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房、寓所起一个或数个室名,自得其乐。书斋的命名,大都比较讲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屈原在《离骚》中写道:"皇揽揆于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代文人在著述之余,往往还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房、寓所起一个乃至数个斋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自得其乐,现辑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情趣爱好不同,写作方式各异,其书斋更是别具一格。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书斋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在这一“陋室”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乐哉!悠哉! 元末明初人章溢的书斋是“无一物不苦”的“苦斋”,“环境虽苦但心境乐”,刘基为其作《苦斋记》。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文人墨客多有自己的书斋,而其名称各式各样,异彩纷呈,透过这些书斋名我们可窥见其主人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意志信念等丰富的文化内蕴。一、寄寓书斋主人的怀抱、理想、志趣的书斋名,如:锲斋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的书斋名。取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意,勉励自己在治学道路上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羿庐柳亚子住香港九龙时书斋名。取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之意,  相似文献   

19.
古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取上别致的名称,如陆游的“老学庵”,欧阳修的“非非堂”、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等等,无不寓意深刻。今人也取室名,同样给人们以深刻启示。龙虫并雕斋这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书斋名。他作了解释:“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诚然,王力先生既有大部头学术著作,也有不起眼的小文章。在一些人看来,雕虫小技,不值一哂。其实,没有小,何来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辞细壤,故能就其高。我们固然要确立大目标,努力攀高峰,但又必须从一点一滴做  相似文献   

20.
<正>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译文: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现在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