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棋天地》2006,(14):58-58
读过《墨香棋趣》和《为惨败干杯》,会不会有人哂笑?这日本文人的棋也忒菜了!且慢,陈祖德九段在谈到中日文坛围棋交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对专业棋手来说,胜负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命。围棋圈子,是生死的世界。面对棋盘,友谊是次要的。业余棋手不一样,不能以胜负做为唯一目的。特别是文化界的朋友,将围棋视为文化,胜负就只是一部分,友谊才是首要的。”这里,文人的友谊又必然地浸透着浓浓的文化色彩。欲品其中味,需放眼棋盘之外。再者,中日文艺界也不乏业余高手在,那却是后话了。  相似文献   

2.
围棋素有“手谈”、“烂柯”、“木野狐”等别称。《玄玄棋经》中说围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围棋是什么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围棋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围棋是军事、是哲学、是竞技,但说到底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一种关于兵法的游戏。棋盘就是战斗场,棋子是士兵,棋手是元帅。棋手下棋,犹如在指挥一场大型的战斗,颇有些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味道。几千年来,围棋能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未被淹灭而一直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并非单纯的胜负之争,也不是仅仅用互相争夺地域这一简单的概念就能表达出来的智力竞技…  相似文献   

3.
大满贯之争     
“达到什么样条件的棋手才能够算是真正的围棋大师?总是赢棋的棋手并不一定能称得上是围棋大师.因为棋手都有输棋的时候。围棋大师的标准应该是不留遗撼。”  相似文献   

4.
《围棋天地》2006,(8):58-58
早些年,每看到围棋盘一侧或两侧端坐着金发碧眼的棋手,总感到有些不甚协调。似乎这古老的东方艺术配以黑头发黄皮肤才更为搭调。因少见而多怪,必然。身在欧美的中国棋手,或许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吧。《欧洲围棋见闻录》以翔实的内容,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以往被称为“围棋沙漠”的地方,正在渐渐生成越来越广的绿荫。围棋,源于中国,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5.
半目的赢法     
孔杰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5,(12):34-43
是什么让围棋拥有令人痴狂的魅力?相信不少读者对此都有过深思。围棋技巧有其高深莫测的特性,要驾驶胜负,你必须善于在不同的局面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因而就有了或“绰苍龙在手”或“玩半目于掌心”的趣味。善弈之人,无论职业棋手还是一般爱好者,精通各种技战术不可或缺,总结实战规律的“抚戈棋话”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谢锐 《围棋天地》2005,(5):50-51
对于棋手们来说,棋盘中的天地很大,但棋盘外的天地却变得很小。尽管他们小小年纪时就已经在围棋领域有所作为,但生活的空间却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拓展,棋手们对于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还是充满了憧憬和羡慕,这其中,最让他们神往的,莫过于大学生活了。年轻棋手没有不想上大学的,但因胜负世界竞争激烈,能完成大学梦的棋手因此少之又少。对于鲜有机会上大学读书求知的棋手来说,大学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学生被称作“天之骄子”,如今围棋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在大学里培养出了一大批铁杆棋迷,他们今天正是各个领域的栋梁精英,围棋事业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光大。愿围棋更多地走进大学之中,我们的围棋,我们的大学,两者的相融,又该是怎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努力的天才     
一生将胜负作为宿命生活着的职业棋手当中,有一部分人战绩十分出色,他们将围棋视作一种“业“.不断地与自己战斗,因此人们常常将他们称为孤独的胜负师。 但如果细究是否本人所愿,或者要找出从中获得的快乐,恐怕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走过失败的瞬间,虽然痛苦的阴影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但慢慢克服痛苦的过程也是一种修炼。  相似文献   

8.
攻击手归来     
第18届富士通杯8强战韩流汹涌,3位参赛的中国棋手古力、俞斌、王檄全部出局,韩国棋手包揽了四强。尤其是近来在国际棋战中少有建树的刘昌赫九段东山再起,击败了三星杯亚军王檄五段,这局棋被韩国棋界誉为“刘昌赫回归”的征兆。韩国《围棋》月刊7月号邀请被称为“87三人组”的三位年轻棋手对此局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将文章特别提供给本刊与韩国同步发表,供读者欣赏。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11,(16):M0001-M0001
胜连败.这在番棋决赛中,是富于戏剧性的现象——即使仅仅是关心比赛的结果。然而.如果观赏者能够深入棋局.能够透过棋手的一招一式体会其当局时的心情.那么.”围棋节目”就真的立体化了。在七番胜负舞台上.“三连败四连胜“的悲喜结局.日本棋界上演过好几次.因既是七番胜负.就一定是大舞台.主角一定是当时最高水准最佳状态的棋手.所以.对于围棋爱好者来说,一定会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不过.如果是三连败后三连胜.最后一局却输了.那又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了——本次的日本本因坊战.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永不放弃     
郭杜杯第3届女子围棋精英赛的决赛三番胜负,在老将叶桂和小将唐奕之间进行。前面两局双方战成一比一平,本局迎来了真正的决战。叶桂在这个年龄还能与年轻棋手对抗,无论自身的实力还是永不放弃的精神都很值得佩服。而中国女子后备力量还需要努力,只有真正打败这些前辈棋手,中国女子围棋才有希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盘新老棋手之间的较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尹畯相 《围棋天地》2006,(14):80-84
作为一名职业棋手,尹畯相的布局是非常出色的。2001年,14岁的尹畯相如愿以偿地成为了职业棋手,并且在第二年就打入了LG杯世界棋王战的本赛。2003年在棋圣战中战胜曹薰铉九段,成功地夺得挑战权,2004年又与李映九四段在胜率排行榜中并列第一,并以二台的身份出战韩国围棋联赛。尹畯相虽然出道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媒体将他和李映九四段、洪性志四段并称为“87年三剑客”。以他们为代表的年轻棋手,是韩国围棋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5,(6):96-96
棋手的婚姻非常喜欢本期“天地”的特别报道《我的大学》,感觉棋手们的生活好象离我们近了很多。我想也可以做一做棋手的婚姻,探讨诸如以下一些问题:职业棋手之间的结合是否有利于彼此围棋水平的提高?职业棋手找一个不懂围棋的妻子或丈夫是否会因为生活在两个世界而导致分道扬镳?职业棋手应该找怎样的配偶?在我看来这个话题一定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23):95-95
围棋的社会定位 看完《韩国围棋的忧思》一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韩国作为围棋强国,能居安思危,放眼未来,让人震撼。振兴中国围棋,应该是政府、社会、棋手共同的责任,就目前而言,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社会定位:围棋应该是一项群众性的智力运动,而不仅仅是职业棋手谋生的手段。实现这一定位,就需要围棋运动主管部门发挥作用,在更多的普通城市甚至是乡镇开展围棋普及活动;要发挥二、三线棋手的作用,大力培养围棋教师,使他们成为基层地区围棋普及的主力军;制作围棋入门类电视教学片,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14,(14):22-34
6月5日,2014金立智能手机杯围甲联赛第6轮,江维杰与李世石在海拔3600米的西藏拉萨弈出罕见的四劫循环奇局。此后数日余音绕梁,引发了棋界对无胜负话题持久的关注。能够分出胜负是围棋有别于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的重要特性,无胜负现象被称为“胜负的异端”或者“围棋的怪胎”,故各方的围棋规则以及一些有志之士都在不遗余力地消除所谓的“无胜负”,应氏规则更是声称没有解决不了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1,(11):66-66
第3届“十强战” 由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中日友好围棋会馆和《围棋天地》杂志联合主办的第3届中国围棋“十强战”于1989年10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届“十强战”的十位棋手人选仍导由《围棋天地》杂志发出选票,并由全国围棋爱好者自由投票选举产生。选票的计分方法与上一届相同。  相似文献   

16.
回看射雕处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时越的这局棋,有王维《观猎》的感受。2013三星车险杯世界围棋大师赛八强赛,朴廷桓在领先了大半盘后,倒在了即将取胜的门槛前。现代围棋的残忍魅力在于一一不是以布局、中盘和终盘来划分一局棋,无论手数多寡,你很难知道胜负是从哪里才开始的,即使是时越和朴廷桓这样的舞龙高手、死活达人,也很难辨清棋局的红线停留在哪里。就本局而言,共对弈238手,但在198手之前,似乎都可以称为“序幕”,“正戏”只有短暂的41手棋,却足以将本局所有精彩和悲壮凝聚其中。  相似文献   

17.
第23 条在不同阶段须知“大棋”和“小棋” 象棋的胜负以攻将夺帅为标准,不像围棋是占据地域多少.因此,象棋中的“大棋”和“小棋”比围棋“点目”、“数空”更要抽象得多. 如何确定哪些棋是“大棋”,还是“小棋”?如何在不同阶段区分“大棋”和“小棋”?这对于一盘棋的胜负关系极大,也是棋手的基本功之一. 大和小是相对的,是就战斗过程的同一阶段,同一时刻相比较而言的.确立“大棋”和“小棋”不是一个简单的题解,而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一连串的题解,是在着眼全盘的基础上,分析得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菁 《围棋天地》2007,(20):43-50
现代围棋高手的出现,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不久前刮起的一阵“初段风暴”至今尚未停息,未来的中日韩三国围棋争霸会怎样演变让人期待。记得今年《围棋天地》创设了新的栏目“少年行”,介绍了陈耀烨、周睿羊等我国棋界数位希望之星。而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个人赛中,三位少年棋手名列三甲。与此同时,这段时期,韩国的新锐战、日本的新人王战也相继决出冠军。毫无疑问,现在在比赛中表现活跃的各国年轻小将中间将会产生未来棋界的主角,在关注我们优秀年轻棋手的同时,不要忘记日韩的新锐棋手也在窥视着未来棋界的宝座。今天,就通过两盘棋,来关注一下日韩年轻小将们在最近棋战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马晓春 曾有一位记者问马晓春,你的棋是追求胜负还是追求艺术? 这话问得有些笨,不过马小回答得也颇妙,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追求胜负,我自然看重胜负,等到大家去追求艺术时我再追求艺术。 我们看惯了雅客的拈子作势,仕女的兰花指柔,但那不能算是下棋,他们只是玩棋,赏棋。 真正的围棋从来都是一场战争,胜负是要拿命去搏的,飘逸的马晓春背后是一个真正的胜负大师。不了解这个你就很难理解这个被称为很“妖”的男人。 马晓春的棋是那种让你能看得出漂亮的棋,他不像李昌镐慢慢的让你感觉到力量,平平淡淡中未见什么妙手就占据了优…  相似文献   

20.
黔仁 《围棋天地》2001,(5):39-39
我国明、清围棋数子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有还“棋块头”的规定,即终局时活棋块多的一方面向少的一方还子,多一块还一子,以此类推。据已故棋史家赵之云先生考证。此法源于唐、宋围棋的“填空法”。唐、宋“填空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白双方活棋的基本“空位”(俗称两眼)均不算“地”。赵先生亦认为,现今日本的“数目法”脱胎于我国唐、宋的“填空法”。(请参考赵先生“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载《围棋天地》1999年2、3、4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