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社会实践活动,脱离必要的体育器材设施"练习",无法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尤其是农村体育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器材活力资源的创造与开发,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吴登忠 《体育科研》2000,21(2):42-43
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练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体育教学中运动练习的内容、手段等方面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1分钟仰卧起坐”是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之一,主要是考查初中生腰腹肌群的力量和耐力。在当前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仰卧起坐练习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导致练习方法单一、枯燥,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何高效地指导学生练习仰卧起坐动作,并将练习效果迅速转化为中考成绩是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院系的游泳教学中,由于男女学生的游泳原始情况不同,给游泳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实践表明,为了解决学生怕水的心理障碍,抓好熟悉水性练习,重视模仿练习,安排好分解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蛙泳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掌握好蛙泳技术。  相似文献   

5.
“激励性教学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体育教学中,一直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激发所有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一是如何使少数已经领先掌握教材的学生仍能积极地练习,二是(更重要)如何使掌握教材较慢的学生能全力以赴、争先恐后地练习。我经过实践摸索尝试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励性教学”,并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温自捷 《体育师友》2011,34(1):47-48
依据《新课程标准》,创设"故事"情境、"练习"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诱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魅力四射,培养学生体育热情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现行体育教学很少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文章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结合"新课程标准"就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认识和运用这些特点,对于搞好教学是很有价值的.一、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是反复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通过大量实践活动逐步达到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和发挥这一特点,就必须科学地组织安排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男女分班、分组教学等是加强实践效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体育师友》2019,(3):17-18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体育课老师要重点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要求遵从"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基于此,可加强中小学生"补偿性体能"练习,利用"补偿性体能"练习转变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文章将先分析"补偿性体能"练习设计问题,再阐述其课堂教学操作路径。最后,总结如何评价"补偿性体能"练习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为激发滑冰初学者练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结合学生练习实践,探讨将快乐体育引入冰上课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快乐体育使学生在冰上课能够充分的动起来、练起来、交流起来,在快乐练习气氛中消除传统冰上教学的枯燥乏味性,有利于激发滑冰初学者的练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感受到滑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滑冰的信心和练习自觉性,进而提高冰上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当学生对练习感兴趣时,会表现出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听教师讲解,认真仔细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当教师布置练习时,他们会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勇敢顽强地完成。当学生对此练习无兴趣列,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告诉我们,身体练习是其主要特征。身体练习作为学生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巩固知识技能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由此看来,能否设计出适合的课堂练习才是打造有效体育课堂最本质的问题。近来,课堂诊断成为体育教研的流行风,于是,体育教学中的许多隐性病症完全“暴露”出来,练习设计“病”这个顽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一、高效体育教学应追求课堂的"参与度"运动参与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引导、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只有充分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练习中提高技能,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合作中发展能力。课堂上,夏老师通过积极的评价、鼓励,有效地利用肢体动作和口头语言,学生不仅仅是身体能跟着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他们的眼睛始终看着老师,全然不顾周边密密麻麻的观摩教师……学生参与的欲  相似文献   

13.
<正>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认识和运用这些特点,对于搞好教学是很有价值的。一、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践性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是反复从事各种身体练习,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逐步达到增强体质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崔兆俊  韩辛 《精武》2012,(13):45-45,48
为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三分"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这种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积极性和体育锻炼意识,为他们的体育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练习空间。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体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部分,所以体育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户外进行,让学生进行体育的实践练习,这种情形致使体育教学充满了危险。在体育教学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进而提高教师和学生防范体育运动安全风险的意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本文对学校体育运动中安全风险的原因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些相关对策,为学校预防体育运动安全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优化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献资料、教学实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普修课与单一选项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选项 田径”的综合型体育课程模式并付诸于教学实践。该课程能够在项目特点上实现优势互补,因势利导地把学生从所选项目中激发出来的练习热情运用到一定的田径练习上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弥补单一选项课在发展体能和素质教育上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正>从体育教学实践操作的角度,就培育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指向标、"体育教学思维"为突破口、"身体练习体验"为核心点、"运动技能层次"为串联线、"体育学习动因"为关注面、"练习行为表现"为评价体,对操作要义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抛砖引玉。一、以"发展学生身体"为指向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如何坚持以核心素养为统领,形成相应的教学理  相似文献   

18.
<正> 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本文主要指体育实践课)具有一般文化课的特点,即有固定的教师、固定的班组与固定的课表,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计划地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这些方面来看,体育课确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体育课又有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特点,它要求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技术,通过教学和专门安排的一些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从上述意义上来讲,体育课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不少体育工作者认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是有道理的,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正随着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而逐渐改善,但仍满足不了教学上的需要。为能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问内使学生获得较多的练习机会,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三基”,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多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形式。但这种教学形式是教师不容易全而指导、照  相似文献   

20.
邓娟  陈誊 《体育教学》2002,(6):32-3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加体能训练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精神饱满地参加到训练当中去,将良好的动机转化成为自觉行动,这是提高教学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明确教学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体能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只有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经过艰苦、疲劳、激烈、紧张而又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