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一家在江苏常熟生活了20年,孩子正念高二,临近高考了,可户口还在老家浙江仙居,该怎么办?”网友“过眼云烟”在“两会”QQ群里说,“请帮我问问代表、委员们,我的孩子一定要回老家高考吗?”(《扬子晚报》3月11日)“过眼云烟”遇到的问题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正困扰着无数学子和家长。  相似文献   

2.
赵昱鲲 《云南教育》2023,(Z1):75-80
<正>1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孩子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就头皮发麻:“完了,看来他没有数学天分,以后小升初、中考、高考可怎么办呢?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看来他上不了好大学了。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不就完了吗?”然后半夜起床,上网搜索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方法,第二天一早又到处打听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晚上就带着孩子去交钱报名了。  相似文献   

3.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在其《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指出 :“作为一种智力筛选工具 ,数学比其他学科 (甚至智力测验 )更可信 ,也更容易使用”。作为大学入学选拔考试的高考应该如何考 ?考什么 ?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长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体现在数学教育层面上则形成了既相似又有区别的数学教育思想 ,尤其在高考文化上体现较为明显。笔者深入研究了 2 0 0 1年日本数学高考试题 ,并与我国2 0 0 1年数学高考试题做了比较 ,认为有以下异同 ,并对我国高考改革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一些自…  相似文献   

4.
7月25日《珠江晚报》报道,打打球、吃吃饭就能搞掂学生?我市中小学生防范意识有待加强。晚报上《绑架杀害高中生案告破》引起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一位中学生家长非常忧心:"我们的孩子在坏人面前没有任何免疫力,学校防范意识教育也欠缺,这些孩子以后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八方揽萃     
要给孩子全新教育专家们认为 :21世纪要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首先要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牢记儿童的成长首先是今天 ,相信孩子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 ,把尊重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 ,给孩子以真正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引导孩子学会做人 ,注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把“平等 个性”当作新世纪教育的追求 ,培养孩子学会“识” ,学会合作 ,共同发展 ,亲近自然 ,热爱自然。(摘自《人民教育》2000年第1期)高考英语将增听力试卷今年高考英语将增加听力试卷 ,为此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四种高考英语试卷 ;…  相似文献   

6.
“女儿迷上电脑怎么办?”“宝贝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玩电脑了。”妈妈们困惑着:如何让孩子与电脑“化敌为友”呢?别担心,就让《家庭教育·父母宝贝》带领家长们除疑解惑,陪孩子边玩边学吧!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如皋市家长来信说:我们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到外面挣钱挺好。我们也想去,可10岁的儿子怎么办?我们走了,怎么教育他?A农村富余劳力到城里挣钱,是件好事,可教育孩子是件大事。怎么办呢?以下建议供您参考。1.思想上重视。外出打工不是三两天的事,对留在家里的孩子忽视不得。千万不能“挣了几张票子,误了孩子一世”。您已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这很好。2.要有监护人。未成年孩子需要监护。父母都外出打工,一般是托付给家里的老人,老人会在生活上很好地照料孩子,但在教育上却力不从心。所以父母最好要请人监护,监护人首先要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风在吼,楼在摇,男生在咆哮,女生在嚎叫……”这便是高考前夕紧张气息的真实写照!离高考只有270天了,我作为新中国未来的栋梁应该怎么办呢?是知难而退,还是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呢?我迷惘并沉默。翻开大堆大堆的伟人巨著,试图寻找答案,却只看到颇为严肃的六个字:“这是一个问题!”然而人的一生便是在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所以既然高考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我何不拉直了问号那耳朵,将它变成一个惊叹号呢?!于是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在班主任老师的亲自顾问下,《我的考前计划书》出炉了。  相似文献   

9.
去年十月,我有幸作为中国幼儿艺术教育访问团的一员,到友好邻邦朝鲜参观访问了十余天,感触颇多。“孩子是国家之王”朝鲜人把孩子称作国家之王,为了确保这“王”的地位,国家在1976年4月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上通过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儿童保育教养法》。  相似文献   

10.
粗说细节     
与几位朋友聊天,说到教育孩子的事。有朋友抱怨,如今的孩子是“刀枪不入”——道理讲了无数遍,利害关系说得明明白白,可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这可怎么办!怎么办?笔者当然也拿不出现成的招数。但是有些家长的做法,倒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有一位家长,因为儿子“煲电视”而苦恼,什么招数都用了也不行。一天,儿子放学回家,不等儿子开口,老子便诚恳地和欣喜地对球迷儿子说:“今晚世锦赛上,姚明和大郅都上场,你可  相似文献   

1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四个评价”的改革思路,并针对“五类主体”统筹设计改革任务。高考作为教育评价指挥棒之一,面对教育评价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需要立足“四个评价”,从服务“五类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深化改革。高考评价改革要积极探索高考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中的定位和作用,整体提升高考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高考评价改革要以学生评价这一主体为抓手,立足全局,整体谋划,加快推进服务“五类主体”的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高考评价改革要以《总体方案》为根本遵循,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试评价3个方面重点突破,完善评价工具,创新评价手段,健全评价结果反馈与使用,全方位提升高考评价功能,助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地。  相似文献   

12.
《语文知识》2004年9期“高考指南”栏目刊登的《高考满分作文选评(一)》中,江苏如东高中的曹津源老师选评了江苏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稳中求胜》,该文第一段最后为:“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戊土居中。何也?”其中“南水北火”有误。根据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五行与天干、方位相配,分别是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因此,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南火北水”。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问”的问题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袁振国发表于2001年4月《人民教育》的《问题与答案哪个重要?》一文,指出:中国教师和家长长期进行的“去问题教育”,使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日益萎缩,“我们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们认为他们应该掌握的,而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出自孩子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进入学校以后,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下课前问学生:‘都听懂了吗?还有问  相似文献   

14.
郑旭 《语文天地》2010,(4):34-35
北大怪才余杰等主编的《审视》一书,《萌芽》杂志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的一系列文章.全国报刊上批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文章均以近乎“批判”、“声讨”的架势对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齐声呐喊。这一大批学者及有识之士为中国语文教育的鼓与呼.直至发出“救救语文”的呐喊.确实令每位语文工作者深思——中国的语文教育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王虹翔 《家长》2008,(5):14-14
临近高考,因为压力过大,许多考生都会出现失眠的现象。这不仅会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也会使考生的精力大打折扣,影响高考复习。面对失眠的孩子,作为"后勤部长"的家长该怎么办呢?一、让孩子正视失眠孩子失眠,家长要及时给予关注,让孩子不要过分关注失眠,  相似文献   

16.
北大再喊穷中国教育怎么办? 2006年3月14日《中国青年报》毕延河撰文《北大再喊穷中国教育怎么办?》,文章指出:“仅靠金钱是堆不出一流大学的。蔡元培主校的1917-1923年,就大半处于基本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证的时期,可这个时候开创了北大精神。在1938年的抗日烽火中创办的西南联大,不  相似文献   

17.
100天.99天.98天.就像在黑夜里划着的火柴点亮了心灵,虽然不知道路还有多长;你的脚步已经迈向了那个方向。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在眼前。编辑部的倾诉热线铃声不断:”离高考只有100天了.我很害怕,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该怎么办?……“一个个焦急的声音诉说着同一个烦恼。同学.别怕!让我们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好同学》.放松一下。  相似文献   

18.
储诚水 《师道》2006,(3):51-52
中国的教育总使教师和家长尴尬,教师只能在玩钢丝绳上的平衡术,家长也不轻松,守着孩子,独自怎生得“法”?一般的结果,要么是“育”出了眼高手低的神童,要么是“调”出了玩世不恭的愤青之流,至于中间派,也不愠不火,不死不活,考个不太理想的大学,泡几年,泡进机关,或者混进公司里消磨日子。作者莫忌华作为一线教师,对教育的痼疾深有感触。《谁教坏了孩子》,并非耸人听闻,它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从社会环境、高考、素质教育、家长、家庭教育诸多方面,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真实的教育案例和朴实的语言,剖析了孩子“变坏”的原因,向社会向政府拷问:谁…  相似文献   

19.
我校“怎么办”系列讨论,源于个性化教育实验班的教师自发行动。1994年秋,陈娟娟老师迎来了一年级的小娃娃,天真的孩子叽叽喳喳一片“告诉”声,引起陈老师的深思。遇到问题便“告诉”老师的频率之高,问题之简单令人吃惊,也令人头痛。怎么办呢?她开始组织了“小朋友借了东西不还怎么办?”的晨会课。课题组及时抓住了这个典型,作为实验教师的子课题在实验班开始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校内不少班主任老师认为“怎么办”讲座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讨论便在全校各年级开展起来了。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组织了三方面内容的讨论:第一是关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春游时  相似文献   

20.
口试     
《小读者》2004,(10)
某小学招收一年级新生,老师对一个报名的孩子进行口试。老师:“你爱打架吗?”孩子:“从来不打架。”老师:“你看见别人打架怎么办呢?”孩子:“当然是揍他喽。”口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