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有名的赤壁之战的一个序幕,它写了周瑜利用蒋干前来劝降的机会,离间曹操跟蔡张三将关系的故事,反映了东吴和曹操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赞扬了周瑜的卓越才能.一、作者在叙述复杂事件中紧紧把握住中心以组织材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小说叙述的事件比较复杂:周瑜毁书,喝斩来使;两军交锋,曹营练兵;周瑜窥寨,谋除蔡张;曹操征计,蒋干来说;周瑜定计,会宴群英;周瑜用计,蒋干偷书;蔡张被杀,周瑜大喜.课文的中心事件是周瑜用计,而用计的核心则是一封“密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中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曹船。这个故事的神秘,可以用高中地理知识来揭开。话说周瑜要诸葛亮在十日内造箭十万支,若做不到便要杀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诸葛亮让鲁肃借他二十艘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预备青布、干草,并在第三天后半夜时分到曹营“取”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曹操疑有敌军入侵,下令放箭乱射,箭全扎在稻草人上。等雾散时,孔明已得箭十几万支。接着便是苦肉计、连环计,为的是日后火烧曹营,用火击退曹操八十万大军。一日周瑜眺望对…  相似文献   

3.
话说当年周瑜心里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命令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即可。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便驾二十只船驶向曹营,向曹军“借箭”。周瑜听了诸葛亮的借箭过程,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诸葛亮真的那么神吗?假如诸葛亮“借箭”的时候,曹操用的是火箭,诸葛亮还会那么神机妙算吗?火箭会把草船和草把子烧掉,那诸葛亮会怎么办呢?难道他会法术,还是他有别的锦囊妙计呢?我估计诸葛亮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4.
【教例】《赤壁之战》人教版第十册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5—11节,体会体会火攻计划的周密。(学生读思)生:那天有很急的东南风,火船靠近曹营的船队,一下子可以烧起来,而且风助火势,曹营一片大火。师:说到东南风,还有个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呢,谁来说说?生:(急切地)我知道,周瑜很嫉妒诸葛亮,诸葛亮就立下军令状,在七星坛借东风,借到了。周瑜很气,拿诸葛亮没办法。师:我们现在有一个什么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生:还有,黄盖先写假降信,夺取曹操的信任。生:应该说骗取信任。师:在写假降…  相似文献   

5.
巧借东风     
航航 《初中生学习》2014,(10):18-18
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便亲率80万大军南下,屯扎于长江北岸乌林地区,准备和东吴一决高低。当时周瑜统领5万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的赤壁地区,两军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由于兵力悬殊,难于抗衡,周瑜决定用火攻对付曹军。为此,他先诱蒋干盗书,借刀杀人,又命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再令黄盖诈降施"苦肉计"。  相似文献   

6.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艺术形象。其神秘性主要表现在:方得刘备的重用却离开刘备而进曹营、在其母因反对他进曹营而自尽后却长留曹营、既长留曹营又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等情节之中。要揭开这一神秘色彩,必须剖析徐庶进曹营的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7.
《新高考》2008,(7):86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本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心知肚明     
相传三国时,有一天周瑜一只脚刚刚迈出门槛,便撞上迎面而来的曹操。于是周瑜就问曹操:“你看我现在是要进呢,还是会退?”曹操思忖:说要进吧,他可以往后退:说要退吧,他可以向前行,因为腿长在周瑜的身上。正在曹操难言进退之时,一只飞虫突然飞到曹的跟前,曹操伸手一捉,巧啦,逮着了。同时也来了灵感,随即以反问作答,  相似文献   

9.
周瑜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也是我国历史上实有的三国鼎立之时吴国的重要辅臣 ,对后汉三国之势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无论是作为艺术形象、还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周瑜 ,都是值得研究的。在周瑜的身上存在着非凡的“才气” ;周瑜因才气而成为吴国的重要辅臣。在对曹操的战与降的选择和赤壁大战等情节中充分显示出了周瑜的“才气”。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人物系列中有一个聪明的杨修,他于曹刘两军僵持之际,由“鸡肋”之令猜中曹操心事,即擅自宣称“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弄得曹营诸将“无不准备归计”,因而被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处斩。据书中所述,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介入曹氏“世子”之争,干扰了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其中最为激怒曹操的,则是他竟然“为曹植作答数十余条”,让曹植“依条”回答曹操就军国大事所提的问题。此种行径,显见其左右曹植和欺骗曹操已达肆无忌惮的地步,曹操当然不能容忍。这样,杨修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相似文献   

11.
Q版草船借箭     
话说周瑜令诸葛亮3天造10万支箭,诸葛亮自信满满,轻松地揽下了这事儿。 当夜,周瑜正在网上和曹营的MM聊天,突然传令兵进来。 “报告!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周都督。”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诗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如果周瑜不借助东风发动火攻打败曹操,东吴很可能为曹操所灭,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两位著名的江东美女就要被掠到铜雀台做曹操的玩物了。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     
话说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号称80万的大军杀至赤壁,与孙权隔江对峙。“各位将士!”孙权在大营中对将士演讲,“你们可知……谁有打火机,我先来支烟。”全场倒。“呼(吐了口烟)……其实,曹品自北方……”“是曹操!”周瑜纠正孙权。“噢!曹操自北方来,将士们多水土不服,定有30%已生病……”某将:“应该约分!”“噢!定有十分之三已生病,所以只有……80乘以十分之七得……560000万人可以……不对,只有56万人可以打仗。”孙权定了定神,“下面请周瑜同志发言。”周瑜缓缓走上主席台。他打开小盒子,取出眼镜戴上:“我令黄盖为本部先锋,吾为主将。”…  相似文献   

14.
火烧赤壁     
宋明明 《小朋友》2004,(4):2004
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之间的一场大决战。当时,曹操的二十万兵马,号称八十万,驻守在赤壁。而孙权只给了周瑜三万水军。曹军都是北方人,为了使军士们不晕船,曹操下令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船就平稳多了。这一秘密被周瑜的部将黄盖知道了,就向周瑜献计,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延时间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打败敌人。”周瑜用了黄盖的计谋,并指使黄盖派人送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降曹操,曹操看完信后,一点也没有起疑心。黄盖叫士兵偷偷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满枯枝,浇足鱼油,外面盖着厚布,插上…  相似文献   

15.
王慧珍 《文教资料》2014,(28):78-79
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为争夺全国政权展开了殊死搏斗。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个军事集团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选择与人才使用的较量。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在革新人才选用体制、充实曹营实力上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曹操本人心胸狭隘,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也错杀了一批人才,这对曹操集团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三国志·吴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说:“(孙)策欲取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桥(后通作“乔”)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曹操曾想把大乔和小乔弄到在  相似文献   

17.
鲁肃去卧底     
鲁肃带着最新情报来见周瑜。“都督,据可靠消息,曹操又准备攻打吴国了!”“那,”周瑜问鲁肃,“关于魏国的兵力布署,军事装备,粮草供应,我们对这些具体情况掌握了多少?”鲁肃说:“还有待深入了解。”周瑜皱眉沉思了一会儿,“子敬啊,看来我们需要派人去曹操那儿卧底,以获取对方的第一手机密。”“有道理。”鲁肃赞同道,“不过派去卧底的人要绝对可靠。”周瑜说:“我考虑过了,已经有了最可靠的人选。”“谁?”“你。”鲁肃大吃一惊:“不行不行,我从未当过间谍,没有经验。再说,应该找灵巧一些的人做这种事,我笨头笨脑的。”周瑜笑道:“你正好合…  相似文献   

18.
古人作诗赋词题咏赤壁,亦多歌颂指挥疆场,取得战争胜利的周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涨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一诗是否也在赞美歌颂周瑜呢?有人认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曹操作为反衬,突出周郎的雄姿英发。这种理解符合杜牧诗作的本意吗?如果我们加以分析,便知谬也。  相似文献   

19.
点击星星痣     
周锐 《小火炬》2010,(10):6-7
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 吴国大都督周瑜问他的魔法师于吉:“这次我们有什么新招数对付曹操?” “有的,”于吉说,“我们可以让曹操长上星星痣。只要点击这颗痣,就能让曹操看见很多星星,然后他就会昏倒。”  相似文献   

20.
官渡之战     
秋雯 《小朋友》2004,(1):2004
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袁绍决心消灭他。袁绍集中了十万精兵,向许都进发。曹操的部下听说了,都十分害怕。曹操却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知道袁绍这个人,他志向高大,却外强中干。”果然,袁绍的人马还没到官渡,就被曹操用计打败了两次,损失了两员大将。袁绍吃了大亏,但并不甘心失败。于是,袁绍和曹军又在官渡发生了激战。曹操败退,回到军营坚守。袁绍就在曹营外垒起土山,筑起高台,在高台上向曹营射箭。曹操就造出霹雳车,把十几斤重的石头射向袁军,把高台砸烂。袁绍又挖地道通向曹营,曹操让士兵在营前挖一条又长又深的水渠,阻断地道出口。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