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17年,叶圣陶先生主持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审和出版工作,他在教科书编辑出版的指导思想、原则、方式方法以及编辑人员的队伍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促进了中小学教科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新中国教科书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开明书店作为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从创办至新中国建国的二十多年里以青年为目标读者共出版了图书期刊1500多种,其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以其文化启蒙为特色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本文结合大量史料,从民国时期教科书出版的竞争背景、开明书店的教育出版理念及教科书作者和内容三方面对开明书店教科书的出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1955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教学大纲正式编撰出版并在全国使用。这套教科书从内容到体例规范编写,开始强调双基。这套教科书开启了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一纲一本的时代,促进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实现,探索了教科书科学化的编制规律。  相似文献   

4.
香港的教科书不断涨价,使得一些学生转往二手市场购买旧课本。香港的中小学教科书价格连年上升,今年也不例外。朗文香港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价格上涨约为12.5%;现代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教育方法的几次重大革命、iPad教育特点及应用案例、iBooks教科书内容、iBooks Author软件的使用方法,浅析教育与教科书出版领域出现的新机会,展望未来教学方式,指导各高等院校、中小学等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使用和发布新教学法和教科书。  相似文献   

6.
清末“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编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机构。本文对该委员会的产生、组织机构、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编写原则、实施步骤、特点和历史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从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产生。它编写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俄国中小学教科书出版陷入困境在俄国,鼓吹学校私有化的思潮正在蔓延。与此相呼应,国家财政部已拒绝为全国性教科书的出版提供拨款。而这套教科书是为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按国家教育标准编写的,是中小学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不可缺少的。国家财政部试图把向中小学提供教...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已出版了多种多样的中学化学教科书。本文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为线索,结合全国其他教科书,简述新中国化学教科书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2010,(10):F0002-F0002
2010年6月1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联合举办的“厚德启智——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展”在澳门揭幕。该展览展出了由人教社图书馆长期收藏的近千册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分别为传统蒙学课本、清末教科书、民国教科书、新中国教科书中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19021904年,我国出现最早一批由国人自编的新型中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编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是其中的一种。这批书出版后,即获好评,各地中小学堂纷纷用之进行历史教学。但年青的刘师培却毫不客气地批评说:"近日所出各教科书复简略而不适于用,欲治中史,非编—繁简适当之中国历史莫由。"1于是他当仁不让地编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二册)作为讲义,用于教学,并交国学保存会于19051904年,我国出现最早一批由国人自编的新型中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编著《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册)是其中的一种。这批书出版后,即获好评,各地中小学堂纷纷用之进行历史教学。但年青的刘师培却毫不客气地批评说:"近日所出各教科书复简略而不适于用,欲治中史,非编—繁简适当之中国历史莫由。"1于是他当仁不让地编出《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二册)作为讲义,用于教学,并交国学保存会于19051906年  相似文献   

11.
教科书制度对于规范教科书市场以及提高教科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中小学的教科书制度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科书编写、出版发行、审查、选用和供应制度,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学的教科书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此研究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例逐一探究其教科书制度的各个环节,包括教科书编写、出版、审定、选用和供应等。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特点以及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娟 《中学教育》2009,(7):55-57,54
清末新学制的颁布促进了中学教科书的编译,形成官、私分编教科书的局面。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机构编译的中学教科书,注重编写的科学性、体例的创新性、内容的进步性,成为新式中学教科书的范本,并受到清政府的审定。我国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教材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实行国家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和对中小学教材审定制,这与清末民间教科书的编译与审定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响与印证。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陈述后认为: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嬗变,与思想解放同步,表现出中国人在不断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化是近代中国科学救国的发展新阶段,由商务印书馆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率先提出并付诸实践,并于1933年正式嵌入该馆出版的"复兴教科书"自然教科书系列,迅速被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所仿效,一时颇为轰动。周建人作为《自然界》主编和商务印书馆该套教材的编写者,却长期被学界所忽略。在周建人长达23年的商务印书馆编辑生涯中,他编写出版了大量自然教科书,文风轻松风趣,贴近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一扫之前西化、刻板冰冷的自然科学教科书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科学知识的和谐对接。这种融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经验与西方科学知识于一体的编辑风格,是编辑人生经历、对科学自我定位与社会语境的多重耦合,更为新中国中小学自然教科书编写提供了鲜明典范。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教科书制度发展经历了苏联时期、叶利钦时期以及现在的普京时期。在苏联时期,俄罗斯中小学教科书基本上是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家出版社,实行只有国家计划的中小学教科书国定制。在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实行一个大纲,多套教科书,多家出版社,学校与教师自由选择的教科书制度。在普京时期,强调在国家主义旗帜下的自由与统一,强化对教科书编写、审查、出版发行的管理,成立联邦教科书委员会。经过三个时期的改革与发展,俄罗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现代教科书制度,其特色是:二阶段审定的教科书国家审定制度;教科书出版、发行多元化;以全部免费使用为目标的教科书学校选用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庆祝建社六十周年的活动之一,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陈列馆2010年12月29日在人教社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同时由人教社编撰的《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共18卷也出版面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开馆和丛书出版发布仪式,并为陈列馆开馆剪彩。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重头戏,尝试自编新教科书的同时,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国外教科书的引进,特别是在作为教育之本的中小学,到底是应该引进,还是拒斥?如果要引进,又该如何?一、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引进的现状我国教科书的引进有着漫长的历史,教科书的近代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学会最近以“美国的教科书与学校教育”为专题,出版了它的第89期年刊。 在年刊中,由教材研究专家戴维·埃里奥特和亚瑟·伍德沃德撰写的论文《课程、教科书和教学改革》,对美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现状作了概括,归纳出五点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海英 《教育》2012,(27):57-58
"格致"是清末民初中小学科学课程的名称,出于《礼记·大学》。所谓"格",即推究,"致",求得;"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的道理,从而获得知识。自1904年至1912年间,以上海文明书局和中国近代出版业的鼻祖——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机构,陆续出版发行了多种适用于小学堂的科学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将近现代自然科学内容引入教科书体系,为中国的读书人有机会普遍接受科学知识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在热议了若干年后,终于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循环使用教科书是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课本使用方法,教科书往往由政府出资,学校购买,作为公有财产让学生借阅连续使用,通常一本教科书可以使用5年左右。但目前的循环使用仍然是局部的、有限的,尚处于探索与实践的初级阶段,全面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研究和解决。比如循环使用后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如何改革,出版行业如何面对由此引起的市场挑战,教科书循环使用管理工作如何做深做细等等。本期观察,刊登系列文章,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