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不凡等前辈学者曾指出<红楼梦>中不少的疏漏之处,这是事实.但是他们提出的"<红楼梦>另有作者(石兄),曹雪芹只是妙手剪裁加以改动"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笔者认为,书中存在的疏露和突兀之处,的确是作者剪裁后,在章节回目、人物关系调整,人物性格塑造过程中遗留的痕迹.不过不是作者"剪裁"他人的作品,而是作者自己创作构思不断丰富变化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曹雪芹的创作经历了一个主题不断升华的过程,其创作思想也随着创作的进程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2.
论脂评     
脂砚斋是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关系密切,情投意合的人,其辈位稍高于曹雪芹。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对后人研究《红楼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前八十回为何不避曹雪芹家族之讳?乾隆二十二年秋曹雪芹开始著书。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的客观作用--肯定曹雪芹原创了《红楼梦》,否定曹雪芹是《石头记》的作者。脂砚圈子读到的是《石头记》系统的本子,永忠圈子读到的是《红楼梦》系统的本子,“两个圈子”绝缘,这是红学史上令人困惑的不解之谜。应该重新探讨曹雪芹的著作权。曹雪芹仅原创了明义所见的《红楼梦》,脂砚斋组织了《石头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以<红楼梦>小说本文为据来探讨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不失为一种方法.我们虽然不可以把一部<红楼梦>就简单地看作是作者的"写实自传",但书中隐含有作者的家世和身世,这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以小说本文对照有关史料可以确证,曹雪芹就是曹天佑.  相似文献   

5.
也说《红楼梦》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中学教科书多有节选.然而,人们对它的作者颇有争议.笔者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一人所作.根据遣词造句推断它另有作者的方法不科学.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原稿,现已发现的有八十回,八十回以后还在当时就已“迷失无稿”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一百二十回,是高鹗、程伟元将前八十回经过整理,然后又加上他们自己续写的四十回。高、程二人整理、续写《红楼梦》自有其历史的功过,这里暂不论及;但其续写的后四十回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这却是事实。而使我们明白这一点的,便正是脂砚斋等人的批语。由于脂砚斋等人不仅是《红楼梦》的最早评论者,而且是作者曹雪芹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参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工作,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稿,了解小说的全部内容;因此,他  相似文献   

8.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在红学界一直没有定论。虽然现在普遍认为作者是曹雪芹,但还存在诸多疑问。通过对《红楼梦》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细读,不难发现,曹雪芹确实只是“批阅增删”者,原作者另有其人。诸多证据表明,原作者应该是曹雪芹的叔辈——曹寅的儿子。  相似文献   

9.
关于这个论题的意义和价值,这里我就不说了,只谈谈基本结论,作一简要论证.我是在六二年因受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的影响而走上研红探曹之路的.在前人思想成果的启发下,逐步弄清了《红楼梦》原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的作者和评者(批者)即曹雪芹和孔梅溪的生平及《脂砚重评石头记》的缘起内幕与写作及评注过程的.具体结论如下: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记者石头,《情僧录》的录者情僧,空空道人,即是书中说的“增删披阅者”曹雪芹;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评者脂砚斋,“脂砚先生”,“畸笏叟”,  相似文献   

10.
红学史上有三个曹雪芹,分别是敦诚兄弟的朋友,兴廉即张宜泉的朋友,以及<红楼梦>文本上的那个"批阅""增删"者.文章将论证三者是否一体,他们中究竟谁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的作者身份,时常被人质疑。究其原因,主要是《红楼梦》的素材来源以及成书过程比较复杂。《红楼梦》的素材来源,既有曹雪芹本人的切身经历,又有他目睹的诸多社会现实,还有他听说的一些“故事”。我们认为,《红楼梦》在其创作过程中,既有“作者”,又有“说者”,而且还有“评者”。此三“者”各有所长,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脂批本第53回,在讲到贾母元宵开夜宴的厅上摆设的时候,多出了长达近500字的篇幅的一大段,对其中"缨络"的来历作了详细的交待。从艺术逻辑、生活逻辑、作者的写作习惯等五个方面论证了这一大段不是曹雪芹的作品,而是不懂小说创作ABC的脂砚斋们所制造的假冒伪劣。  相似文献   

13.
"宝玉乞花"的情节似从唐宋诗词以及作者的祖父曹寅《楝亭集》诗词中化出,脂批"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的评语当不是过誉之词。曹寅的《楝亭集》对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祖孙二人都有爱梅情结,喜爱梅花是他们共同的情趣爱好。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红楼梦研究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问。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版本,红楼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不同观点的论争,成为红楼梦研究永恒的话题。本刊开辟“红楼梦研究”专栏,旨在促进当代红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配合本校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扩大刊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础有两个:其一,家族的兴衰;其二,时代环境。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女性的叛逆是表现其高出一般封建文人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政治清明等。其中林黛玉、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两个重要叛逆女性形象。曹雪芹的民主主义思想正寄托在这两个形象中,其在林黛玉身上寄托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在妙玉身上则寄托了作者渴望社会和政治清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献与实际调查表明,南京江宁与曹雪芹家族及《红楼梦》创作有着密切关系。曹上村的《红楼梦》故事采风及花塘村农民的《红楼梦》研究,以及当地有关曹雪芹家族的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后《红楼梦》文化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多数来源于似乎可靠的清代文人的叙述。但这些叙述矛盾重重,模糊不清,有很多想象和虚假的成分,其话语系统非常错乱。关于作者的相貌、家世和年龄,最接近的叙述都是混淆的。曹雪芹作为作者的判断也是不可靠的。探索《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之谜,首先必须弄清楚清人是如何叙述曹雪芹的,他们的话语来源系统必须做一个还原。还原这些记录可以进一步对关于曹雪芹的文献材料做一个辨伪的梳理和深度透视。  相似文献   

18.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