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树市粮食总产从2000年的162万多吨,到2006年的239.5万多吨,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达到了222万多吨,再创历史新高.一跃成为全国产粮大县之一。真正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这些年我们在技术上重点抓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13亿。如果按人均年占有粮食400公斤的低水平计算,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000—5200亿公斤。《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也确定,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10000亿斤。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是显而易见的。要使我国粮食开发达到超越的境界,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分析粮食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立足实际制定相应对策,引导粮食生产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生产从2004年以来,实现连续8年增产。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N850斤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1989,(1):20-30
<正> 一、反思 (一)转折近10年四川粮食生产的发展,以1984年为转折点:1977—1984年为生产持续增长,供给相对宽松的时期;1984年以后则为生产徘徊不前,供给相对短缺的时期。1977—1984年是四川粮食生产的黄金时代。粮食连续8年增产,产量上了600亿斤、7OO亿斤、800亿斤三个台阶。1984年达到815.9亿斤。年平均增长6.09%。这个期间四川人口年均增长率为6.8%,因而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上了600斤、700斤、800斤三个台阶,1984年已达807斤。在粮食生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上都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随  相似文献   

5.
《华夏星火》2008,(11):22-22
11月13日,《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这是我国首个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我国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介绍,近10年来,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将粮食安全作为战略问题进行专门规划,以加强对粮食宏观调控工作的指导,做到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6.
苗珊珊 《科研管理》2019,40(9):85-95
突破传统经济学的中性技术进步假设,基于2000-2016年粮食产量、价格、生产要素价格等相关数据,采用技术进步福利效应模型从分配效应与产量效应视角实证分析粮食生产技术有偏演进的福利效应,探讨技术有偏演进---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农户福利变动这一链条的作用机制,试图揭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有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从2000年的658.77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2243.25亿元,但这种改善随时间推移达到拐点后呈逐渐递减趋势。经济剩余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采用不同生产要素的生产者之间的分配具有非均衡性,消费者与采用生化型技术的生产者获得了绝大多数剩余,采用机械型技术的生产者是遭受福利损失的主体。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差异使得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偏演进对三大主粮福利分配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新年寄语     
余健 《华夏星火》2008,(Z1):1-1
元旦过去了,猪年也要过去了,金鼠年就要来了。2007年真是五谷丰登啊,粮食连续4年增产,终于达到1万亿斤,农民人均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而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0%农民,农村低保制度迅速推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今年是农业科技推广年,农业部日前在北京召开全国农技推广(种植业)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十大先进适用的技术。 1.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今年新推广5000万亩,预计可增产粮食22亿公斤。 2.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今年计划推广2000万亩,可增产粮食6亿公斤。 3.地膜玉米。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可增产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但最终要依靠科学技术。青海省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要达到13.5亿公斤,2010年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从全省实际情况看,要实现粮食生产发展目标,一方面靠开发新的耕地,兴修“引大济湟”、黑泉水库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来挖掘外涵潜力,另一方面就要依靠科技来挖掘内涵潜力。挖掘外涵潜力,投资大,且需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效益,因此,近期特别是“九五”期间,要实现粮食生产的发展目标,主要得依靠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浙江粮食发展的历史和目前对外开放的形势,分析了在现有粮食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要实现2000年2025万吨粮食消费量,单纯地从生产角度考虑,立足省内自给的不现实性。提出了以改革开放为战略基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和省内三大市场和资源,立足省内基本自给,积极发展粮食贸易,逐步建立“七分行政保证,三分市场调节”的浙江2000年粮食发展战略目标模式及有关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粮食国际贸易对我国水土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静  张红旗  李慧娴  张秝湲 《资源科学》2008,30(11):1723-1728
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贸易成为弥补我国粮食缺口,缓解水土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本文定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粮食贸易为载体进口的虚拟水量及耕地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我国以粮食为载体的虚拟水净进口量及土地替代使用量持续上升,2004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 244×108m3和1 580×104hm1,在进口虚拟水中径流性水资源为498×108m3,是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9%,农业总用水量的13.9%;从区域看,东南、华南、华北是粮食贸易的受益地区,粮食贸易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地区水土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特征及未来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问题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以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水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是,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出现连续4年减产,而且2003年降到4.3亿吨以下,使得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为何缺乏市场竞争力?普遍认可的答案是,成本过高.而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指的是土地、人工、生产资料的投入,还有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环境成本. “我是1960年出生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国的粮食持续增产对国家的贡献非常大.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资源的投入增加速度比粮食增产速度要快得多,粮食产量的增长曲线跟我们资源投入增长的曲线不匹配.这意味着我们投入越来越多,资源消耗越来越大,但是粮食增产速度并没有同步.”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正在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其中生物育种产业更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生物农业育种等行业已初具规模,粮食已经实现7年连续增产,"十二五"期间还将计划增产500亿千克粮食。要达到这个目标,培育优良种子品种成为重中之重。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报告,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34亿公顷,占到全球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9%,1996~2009年期间增长了80倍,  相似文献   

16.
到2000年,四川省粮食生产要达到500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1200元,使11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700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从而保持四川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四川省“九五”农村工作具体而又艰巨的任务。这无疑给四川省星火计划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星火计划不仅要继续下去,而且必须要有一个新的飞跃、大的发展,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一、战略目标通过“九五”星火计划的实施,到2000年,四川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到本世纪末粮食上“两个台阶,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00亿kg,2000年达到5000亿kg,保证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kg的水平。必须拥有平均单产230kg的粮田22亿亩。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是摆在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节水增粮行动是国家针对东北地区粮食增产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并经过几年实践,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有序的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节水增粮的内涵入手,简单阐述了这一行动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中央明确提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首先要把农业稳住,关键是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蒙自县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把抓粮食生产放在首位,使我县的粮食生产获得了4年连续增产。一是全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何艳芬  张柏  马超群 《资源科学》2004,26(4):119-125
近50年来的统计资料显示,吉林省耕地面积的数量变化在建国后先增加后不断下降,渐趋于平缓,从1993年开始,耕地面积开始稍有增加.重点根据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后得到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吉林省近15年来耕地的变化、转移及其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耕地面积变化表现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耕地的面积大于耕地转化为其它类型的面积.耕地的转移变化类型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变化发生的空间主要发生在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和松原两个地区.耕地在空间上的移动和转化也带来了质量的变化:耕地质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优质耕地被占用,新开垦的耕地主要为肥力较差的土壤,导致了全省土地质量下降;通过构建的空间分布质心模型,分别计算了近15年来的耕地分布质心和粮食生产质心偏移,计算结果表明:耕地的分布重心朝西北方向移动,而粮食生产质心并没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也间接说明了耕地质量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讨论了今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