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能够对拉萨市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规律有一定了解,本文通过应用中国气象局下发的CAPPS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基础上建立的拉萨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对2002、2003、2004、2005年拉萨市SO2、NO2、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的监测、预报资料,并结合气象相关要素和人为因素,对拉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北京夏季近地层臭氧垂直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 0 0 2年7月1 9日至8月2 0日,北京32 5m气象塔臭氧、氮氧化物浓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研究了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垂直变化规律,并从光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近地层气象条件如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探讨了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开展光化学污染的潜势预报提供物理依据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历年初、终霜及无霜期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其变化趋势,同时通过通用的霜冻指标加上日平均气温、地面最低气温、降水等相关的气象条件做为辅助工具,分析2004年和2006年比较典型的霜冻灾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以上几种条件来增加对今后霜冻的预报能力及其通过各项指标对可能出现的霜灾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一次严重区域雾霾天气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2013年1月27—31日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持续5 d的雾霾天气进行综合分析和数值预报.研究表明,雾霾过程期间华北平原高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地面多为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构稳定、低空逆温频率高强度大,且存在明显的低层逆湿条件,边界层内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差.稳定、高湿的气象条件对细粒子PM2.5质量浓度的形成、积聚和维持比较有利,造成严重的区域性低能见度和雾霾天气.气象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预报系统对此次雾霾过程期间天气系统演变和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高浓度持续时间、消散减弱等过程做出了较好的预报.模式预报出雾霾期间PM2.5质量浓度在京津冀平原地区达到300μg/m3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区及以南的河北、天津等重点城市和区域,部分地区可达400μg/m3以上,与华北地形和城市群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华北平原山前容易形成气流的辐合区和高污染区.  相似文献   

5.
2013年3月9~15日西宁市出现了一次持续重污染事件,本文分析了此次过程期间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形成原因及气象条件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期间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传输和清除,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逆温明显、风速小,湿度较大,这种结构进一步加重了污染程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且持续时间长;污染物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凌晨至早间最高,下午到夜间较低,与局地污染源的排放和气象条件的日变化具有一致性;气象条件对持续性重污染的形成和破环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简岩 《百科知识》2013,(21):1-1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10月6日8时至7日8时“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显示,整个京津冀区域和郑州、西安周边的气象条件为红色五级“差”;橙色四级“较差”气象条件的范围遍布北京、天津、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7省市。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只有两天晴好天气。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与中暑有关的气象要素进行客观分析和定量计算,对气象条件的预测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得出赤峰地区中暑气象指数预报,当气象条件易于发生中暑时,提醒人们注意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MICAPS操作系统为平台,通过对1980年以来的高空、地面、云图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统计分析,普查通辽市地区降雹前一天和降雹当天的天气形势资料,找出通辽市降雹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影响系统),从而建立0~24h冰雹预报模型,并在分析冰雹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基础上,寻找和建立相应的预报指标,为利用天气图进行大范围冰雹预报提供一些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9.
杨忠恩  徐鹏炜 《科技通报》1992,8(6):345-349
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流程及其系统软件.本业务系统可以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环境气象条件进行动态监测、客观分析、模拟计算、预报建模、输出预报系列产品,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服务.系统初步实现了省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预报产品的定量化、客观化,系统软件的系列化、模块化,输出结果的图形化、图表化.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预报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言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大气污染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系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负责的一项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项目 ,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单位还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原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在深入认识大气污染扩散等过程的规律的基础上 ,运用国际上先进的数值预报方法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 ,就象预报天气一样预报空气污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动力学、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大气污染预测模式和大气污染预测试验。本项目研究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01年-2010年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日报数据和相应时段的地面气象要素数据,从季节平均和月平均、空气污染等级和空气污染过程3个角度出发,分别研究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天津、石家庄3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在2001年-2010年期间逐步改善,夏季空气质量最好;北京春季受沙尘的影响、天津和石家庄冬季受取暖的影响导致对应季节的空气质量最差;②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存在较大时空差异,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月均尺度的API与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最高气压、水汽压和最大风速4类气象要素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大部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天津〉石家庄〉ag京;季均值尺度下,北京、天津和石家庄3市的API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差异性较大,但3市的API与水汽压存在一致的相关关系;和季节与月份均值处理分析的相关性相比,基于空气污染不同级别分析的相关系数明显偏低,可能与较大的样本量和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影响机制的复杂性有关;基于空气污染过程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均值和级别分析结果的中间,但是3个城市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相关系数仍显不足;③根据不同风向上污染日数的分布统计分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分别主要受西南和南西南、北西北和北以及东南和东东南方向上极大风速和最大风速的影响。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机理性和普适性,更好的服务于空气污染未来预报,仍需进一步开展包括上述多种方式的联合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共同承担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课题有关研究成果。包括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空气质量模拟及应用、区域气候模拟及应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及对污染物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污染物防控措施和效果的研究进展。主要阶段性成果包括:建立了基准年典型空气污染物和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并分区域和行业综合评估了我国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利用区域气候模型对全国近十年气候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开展了典型地区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典型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3个城市群)空气污染指数(API)与不同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揭示了气象因子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机理;对比分析了典型发达国家或组织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污染物防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并对未来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是人类百多年来不断研究和探索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基本原因和主要评价指标,简要综述了近5年在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领域,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对我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今后国内应在准确评价人群室内空气污染的暴露量、人群健康效应暴露-反应关系的定量评价、室内环境对人体舒适度和工作效率的影响机理、室内污染健康效应综合评价的方法学等几个主要科学问题方面深入地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空气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直接受局地大气污染物排放影响,空气质量也受局地气象要素的影响。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详细阐述了2001-2010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假设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对稳定,结合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探讨未来各气象要素的可能变化及其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①气压、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3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气压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气象要素与API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风速呈减弱趋势。降水量在202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在2020s和2050s呈下降趋势,而后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③SRES A1B排放情景下,未来气候变化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北京的API指数变化幅度远大于天津和石家庄,3个城市在不同时段的API指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6月份。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预报方法及其应用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太阳能预报包括预测太阳辐射量和光伏发电功率,对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有重要意义,是当前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太阳能预报方法进行了扼要的评述,归纳了太阳能预报的机理及其方法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太阳辐射的预报方法主要有传统统计、神经网络、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文中基于光伏发电应用的需求,分析了不同预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探讨了若干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展望了国内太阳能预报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11,(10):56-57
水质模拟预测是顺利实现水环境规划管理、水污染综合防治等任务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机理性水质模型虽考虑了影响水质变化的诸多因素,模拟预测效果较理想,但往往较复杂并需要大量基础资料与数据,使其进一步应用受到限制。基于RBF神经网络理论及其算法建立水质中四种污染物浓度的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以为水质污染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林萍  吕健超 《情报科学》2023,41(2):135-142
【目的/意义】提出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问答信息采纳行为识别策略,促进在线健康社区问答的精准化推送、助推数字化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构建以集成学习方法和非集成学习方法为基学习器、以逻辑回归算法(LR)为元学习器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比较单预测模型、同类预测模型组合、不同类预测模型组合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预测精度,选取“寻医问药”平台的慢性病问答构建数据集验证模型的优越性,并选取“快速问医生有问必答120”平台数据验证模型的可移植性。【结果/结论】Stacking集成模型相比于单预测模型能够更精准识别被采纳问答信息,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在线健康社区。【创新/局限】本文基于Stacking集成思想构建两阶段预测模型,并借助机器学习构建最佳预测模型组合,显著提高在线健康社区问答信息采纳识别精度,但伴随问答信息积累,在线健康社区问答模式不断发展变化,考虑结合历史数据和每日更新数据的动态预测方法是未来研究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回顾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所提供的服务和应用。中国气象卫星是在全球气象卫星发展的浪潮中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的气象卫星已经业务运行。中国的气象卫星工程由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测控和地面应用5大系统组成。地面系统作为气象卫星工程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星应用效益起重要的作用,在卫星发射后对卫星有效荷载进行运行管理,实施从卫星下传数据的接收、处理、分发、应用和服务。中国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以后,为改善天气预报、环境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天气预报领域,为台风、暴雨、冰雹 、暴雪、沙尘暴、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更有力的手段;在短期气候预测领域,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参数,如海表水温、雪盖、植被指数等;在环境监测领域,在洪涝、森林草原火情、沙尘暴、雪灾和海冰等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中国气象卫星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在于提高产品的精度,为定量应用服务。其内容涵盖气象卫星的空间段和地面段,并且与数值天气预报本身也有密切的关系。气象卫星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资料,数值预报模式为气象卫星提供定量产品推导的背景场。气象卫星与数值天气预报协同工作,才能促进气象卫星应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刘嘉毅  陈玉萍  夏鑫 《资源科学》2018,40(7):1473-1482
基于2001—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ys-GMM与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就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样本时间段,空气污染程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发展程度就随之下降0.309个百分点;在2001—2005年、2006—2010年、2011—2015年三个时段中,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都显著存在,随时间推进,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边际负向影响呈现阶梯式递增态势;政府干预、旅游资源禀赋在抑制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强度;将各省区分为高污染区、较高污染区、较低污染区与低污染区,发现无论处在何种空气污染区中,空气污染都对其入境旅游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污染程度越高的区域,空气污染对入境旅游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也越强。  相似文献   

20.
俞善贤 《科技通报》2006,22(2):159-164
本文评述了神经网络在气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网络结构设计的原则及经验,并提出了构造伪样本来诊断模型可能存在问题的方法;简述了预报集成的原理和原则,提出了构造因子子集差异法生成预报个体,进行集成,来解决小样本和因子选取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